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安游记】“荐福寺小雁塔”关中八景之晨钟暮鼓

(2015-08-02 08:58:44)
标签:

历史

文化

荐福寺

西安历史博物院

杂谈

分类: 狼影天下:人过留影
说到“关中八景”那其它七景分别是什么呢?“关中八景”的创始人,康熙年间的文学家、旅行家朱集义有诗云:华岳仙掌第一景,太白积雪六月天;灞柳风雪扑满面,草堂烟雾紧相连。骊山晚照光明显,雁塔晨钟在城南;曲江流饮赋诗篇,咸阳古渡几千年。看过华岳仙掌、见过草堂烟雾、游过骊山晚照,今日来到小雁塔定要细看一番“雁塔晨钟
【西安游记】“荐福寺小雁塔”关中八景之晨钟暮鼓
【西安游记】“荐福寺小雁塔”关中八景之晨钟暮鼓
小雁塔在唐、宋朝时期一直叫“荐福寺塔”,至于“小雁塔”之名,则和“大雁塔”的名称有关。公元652年(唐代永徽年间),朝廷资助在长安大慈恩寺内西院建用于安置玄奘由印度带回经籍的佛塔,此塔名雁塔。公元707年(唐代景龙年间),朝廷资助在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荐福寺塔。后来,因塔形似雁塔并且小于大雁塔,故荐福寺塔叫作小雁塔,而大慈恩寺塔叫作大雁塔,一直流传至今。
小雁塔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丝绸之路中国段22个申遗项目之一.

【西安游记】“荐福寺小雁塔”关中八景之晨钟暮鼓
【西安游记】“荐福寺小雁塔”关中八景之晨钟暮鼓

荐福寺和小雁塔历经千年曾屡毁屡修。上图为修建小雁塔时集资捐款的功德碑【西安游记】“荐福寺小雁塔”关中八景之晨钟暮鼓
【西安游记】“荐福寺小雁塔”关中八景之晨钟暮鼓
【西安游记】“荐福寺小雁塔”关中八景之晨钟暮鼓
白衣阁,在小雁塔北面,原是供奉观世音菩萨的佛阁,因观音常着白衣而得名。这是一座二层歇山式建筑,据说明代时山西两位商人出资修建的,清代时另两位山西人又出资重修了白衣阁,他们的功德都记在碑上
【西安游记】“荐福寺小雁塔”关中八景之晨钟暮鼓
【西安游记】“荐福寺小雁塔”关中八景之晨钟暮鼓
小雁塔始建于公元707年(唐代景龙年间),是一座典型的密檐式砖塔。小雁塔是密檐式方形砖构建筑,初建时为十五层,高约46米,塔基边长11米,塔身每层叠涩出檐,南北面各辟一门;明清两代时因遭遇多次地震,塔身中裂,塔顶残毁,仅存十三层。塔底层北券门外紧靠塔体的砖砌门楼,系清代后期所增建。辛亥革命以后,1926年~1949年5月荐福寺长期被军队占驻。小雁塔还曾成为胡宗南军事指挥部。到国民党军队撤离西安后,小雁塔的地宫已填满了垃圾
【西安游记】“荐福寺小雁塔”关中八景之晨钟暮鼓
【西安游记】“荐福寺小雁塔”关中八景之晨钟暮鼓

小雁塔的塔身单壁塔内中空,塔壁不设柱额,塔身上为叠涩挑檐,塔身每层砖砌出檐,檐部迭涩砖,间以菱角牙子,塔身表面各层檐下砌斜角牙砖。塔底层南北两面各开有一券门,青石门相。门框上布满精美的唐代线刻,尤其门楣上的天人供养图像,艺术价值很高。塔底层以上各层南北两面正中均开有半圆形拱券门洞。小雁塔内设有木梯,可登临塔顶塔底层,塔基座南侧有清代石门坊,南额刻有“万汇沾恩”,北额刻有“不二法门”。塔底层南门入口的石质弓形门上,刻有阴文蔓草花纹和天人供养的图像,与大雁塔的门楣相同。但因年久及保护不善,已残缺不全,模糊不清
【西安游记】“荐福寺小雁塔”关中八景之晨钟暮鼓
【西安游记】“荐福寺小雁塔”关中八景之晨钟暮鼓

上图为清雍正12年吴堡县直线撰文记载的重修小雁塔碑。荐福寺位于长安城内的开化坊。与小雁塔所在的安仁坊隔街相对。在隋朝时,那儿曾经是隋炀帝杨广在做晋王时的王府。到了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儿襄城公主住到了这里。后来,唐太宗的孙子,也就是唐中宗李显在做英王时也曾经在这儿住过。所以说,这里曾经出过两代帝王一个公主呢。公元683 年,唐高宗李治病逝。他的皇后武则天为了表达对先夫的情意,为了显示她即将夺位的威仪,亲自选定并下令要专门为丈夫建造一座宏大的寺庙,追荐亡灵。为了使这个愿望尽快实现,要重新建造寺庙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完成的。为此,武则天选定了英王李显已经废弃的宅院,改成祭祀的寺庙,并取名“献福寺”。这“献”是贡献的献,意既“为高宗亡灵献福”。从683 年到690 年,武则天先后废掉了他的两个亲生儿子李显和李旦,逐杀顾命大臣、宰相上百人,终于称帝,并改“献福寺”为“荐福寺”。她不但亲自改名,还亲笔题写了 “敕赐荐福寺”五个字,制成金字匾额赐给寺院
 
【西安游记】“荐福寺小雁塔”关中八景之晨钟暮鼓
【西安游记】“荐福寺小雁塔”关中八景之晨钟暮鼓
【西安游记】“荐福寺小雁塔”关中八景之晨钟暮鼓

原荐福寺藏经楼,上悬蓝底金字匾额“三秦之光”,从这里可见小雁塔雄姿,公元1487年,陕西发生了6级大地震,把小雁塔中间从上到下震裂了一条一尺多宽的缝。然而时隔34年,在1521年又一次大地震中,裂缝在一夜之间又合拢了。人们百思不得其解,便把小雁塔的合拢叫“神合”。在小雁塔门楣刻石上记叙:“明成化末,长安地震,塔自顶至足,中裂尺许,明澈如窗牖,行人往往见之。正德末,地再震,塔一夕如故,若有神比合之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修复小雁塔时,才发现不是“神合”,而是“人合”。古代工匠根据西安地质情况特地将塔基用夯土筑成一个半圆球体,受震后压力均匀分散,这样小雁塔就象“不倒翁”一样,虽历经数十次地震,仍屹立不倒.【西安游记】“荐福寺小雁塔”关中八景之晨钟暮鼓
【西安游记】“荐福寺小雁塔”关中八景之晨钟暮鼓
【西安游记】“荐福寺小雁塔”关中八景之晨钟暮鼓
【西安游记】“荐福寺小雁塔”关中八景之晨钟暮鼓

大雄宝殿殿外的牌匾是著名的书法艺术大师舒同题写的。在大雄宝殿陈列是小雁塔文物保管所展出《荐福寺与小雁塔》的基本内容,通过图片、照片、拓片及古籍书50余件(幅),介绍其历史沿革和现貌

【西安游记】“荐福寺小雁塔”关中八景之晨钟暮鼓

小雁塔南北中主线上在大雄宝殿和钟鼓楼之间有一院落,古木恒生,郁郁葱葱,一片阴凉,东西各立有2块,合计4块碑时

【西安游记】“荐福寺小雁塔”关中八景之晨钟暮鼓
【西安游记】“荐福寺小雁塔”关中八景之晨钟暮鼓
【西安游记】“荐福寺小雁塔”关中八景之晨钟暮鼓
 
这两块碑时位于院子西侧,一块为清康熙23年《重修荐福寺碑记》碑。一块为明正统14年《荐福殿堂图》碑

【西安游记】“荐福寺小雁塔”关中八景之晨钟暮鼓
【西安游记】“荐福寺小雁塔”关中八景之晨钟暮鼓
【西安游记】“荐福寺小雁塔”关中八景之晨钟暮鼓
最东边的这块石碑,它是明朝正统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449 年立的,于1980 年出土。这块碑是荐福寺内现存石碑中价值非常大的一块。您看,在碑的阳面是用楷体雕刻的“圣旨”两个字,所以我们就称它为《圣旨》碑。碑文记述了明英宗时期一位叫勺思吉的喇嘛的事迹。勺思吉受皇家任命到这儿做了住持。到任后,他发现寺院除了佛塔保存得比较完好以外,整个寺庙和大殿都破败不堪,于是要重修寺庙。勺思吉到处化缘,并节衣缩食,前后用了17 年时间,直到明朝正统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449 年,才将荐福寺整个寺庙大修完毕。后来勺思吉亲自带着修好的“荐福殿堂图”到北京,向当时的皇帝求赐寺名。可这一去不要紧,差点给他带来杀身之祸。原来,明英宗发现寺中的各个大殿的檐边都是用绿色的琉璃瓦做的装饰。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森严,黄色和绿色的琉璃瓦只有在皇家或皇帝批准的建筑上才能使用。明英宗认为勺思吉樾制修建,犯了大忌,下令调查此事。而勺思吉却辩解说:“这“荐福寺”是由女皇武则天亲自建立的,建立之初就是一座等级很高的皇家寺院,许多大殿本原就有绿色的琉璃瓦装饰,我只是延用旧瓦而已。”明英宗得知原委后,便赦免其罪,仍沿用武则天的赐名,还亲笔题了寺名,叫勺思吉带回悬挂在寺门上,准许他继续做荐福寺的住持。东变数第二块碑为康熙三十一年所立,记载了重修荐福寺后,寺院的全貌殿堂级地粮册
 
 
【西安游记】“荐福寺小雁塔”关中八景之晨钟暮鼓
 清两朝时期对荐福寺和小雁塔进行过多次修缮。明代曾有五次大规模的整修,基本上保留先有的格局。明宣德元年(1426年), 陕西西宁卫弘觉寺番僧勺思吉蒙钦锡度牒,到荐福寺住坐,见这里殿堂荒废,遂发愿重修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大修竣工后,向朝廷乞赐寺名。“敕赐荐福寺”匾额就是 明英宗的御笔
【西安游记】“荐福寺小雁塔”关中八景之晨钟暮鼓
【西安游记】“荐福寺小雁塔”关中八景之晨钟暮鼓
荐福寺内还保存有一口重达一万多公斤的金代明昌三年(1192年)铸造的巨大铁钟,钟声宏亮,“雁塔晨钟”被誉为关中八景之一。.雁塔晨钟”四个字由陕西省青年书法家殷天题写
【西安游记】“荐福寺小雁塔”关中八景之晨钟暮鼓
【西安游记】“荐福寺小雁塔”关中八景之晨钟暮鼓

这口钟重达一万多公斤的金代明昌三年(1192年)铸造,铸文记载了该钟由武功崇教禅院主持委托在陕西富县一个叫阳务村的地方铸造而成这口钟原先是悬挂在西安城西70 公里外的武功县崇教寺里。后来因为渭河发大水,把河岸边的寺庙冲毁,那口大钟也沉到河底,如泥牛入海,从此杳无音信。到了康熙年间,一位妇女在河边洗衣服,用捶棒槌衣时发出嗡嗡的声音,非常害怕,就赶快去报告官府。官府派人来调查这件事,没想到竟然在河里挖出一口巨大的铁钟。根据钟上的文字资料,大家断定这就是几百年前悬挂在崇教寺里的那口钟。后来,这口钟被运到西安,悬挂在荐福寺的钟楼里。由于每天早晨僧人都要敲钟,而且钟声在几十里之外都能听到。久而久之,被人们称为“雁塔晨钟”。 1926 年,军阀刘镇华围攻西安城,驻扎在荐福寺内的军队为了充实军火,两次在钟楼里放地雷引爆。把大钟炸出了一道长数米的旋转裂痕。他们见钟没有炸碎,就丢弃在墙角。从此以后的半个多世纪,大钟都没有再能敲响。1993年西安市小雁塔文管所主持焊修了裂痕。有民间流传,据说如果有人思念远方的亲人,只要把亲人的名字和所在地写在一张黄笺上,钟声就会把思念之情传到千里之外的亲人耳中。人称“神钟”。
 
【西安游记】“荐福寺小雁塔”关中八景之晨钟暮鼓
【西安游记】“荐福寺小雁塔”关中八景之晨钟暮鼓
暮鼓亭,但凡名刹大寺均有晨钟暮鼓。晨钟暮鼓是我国古代报时的一种重要形式,西安市中心有钟鼓,并置于大楼阁之上,故有钟鼓二楼。寺院置钟鼓之习由来已久,主要用来号令丛林庙宇僧众礼佛、颂经,是为法器,晨敲钟,暮击鼓。百姓则闻钟而作,听鼓而息,成为习俗

【西安游记】“荐福寺小雁塔”关中八景之晨钟暮鼓
【西安游记】“荐福寺小雁塔”关中八景之晨钟暮鼓
【西安游记】“荐福寺小雁塔”关中八景之晨钟暮鼓
荐福寺南山门。门上匾额“最胜法门”清楚地表明荐福寺作为皇家寺院的崇高地位。此门为寺院南门,平时不开,需两旁陈列有从各处收集来的石狮、石马、柱石、上马石等古石雕

(鹿苑街道办•江流村)西安市高陵县村名来历

             “唐塔 汉冢 朱打墙”之“关中佛塔”

【西安游记】“荐福寺小雁塔”关中八景之晨钟暮鼓
香积寺  唐代  善导塔
【西安游记】“荐福寺小雁塔”关中八景之晨钟暮鼓
香积寺  唐代  净业法师塔
【西安游记】“荐福寺小雁塔”关中八景之晨钟暮鼓
【西安游记】“荐福寺小雁塔”关中八景之晨钟暮鼓
兴教寺  唐代  唐三藏塔
【西安游记】“荐福寺小雁塔”关中八景之晨钟暮鼓
兴教寺  唐代  测师塔
【西安游记】“荐福寺小雁塔”关中八景之晨钟暮鼓
兴教寺  唐代  基师塔

【西安游记】“荐福寺小雁塔”关中八景之晨钟暮鼓

华严寺  唐代  杜顺禅师塔

【西安游记】“荐福寺小雁塔”关中八景之晨钟暮鼓

华严寺  唐代  清凉国师塔

【西安游记】“荐福寺小雁塔”关中八景之晨钟暮鼓

龙池寺  隋唐  二龙塔

【西安游记】“荐福寺小雁塔”关中八景之晨钟暮鼓
【西安游记】“荐福寺小雁塔”关中八景之晨钟暮鼓
瑞光寺  唐代  八云塔
【西安游记】“荐福寺小雁塔”关中八景之晨钟暮鼓
普救寺  莺莺塔
【西安游记】“荐福寺小雁塔”关中八景之晨钟暮鼓
大慈恩寺   唐代  大雁塔

【西安游记】“荐福寺小雁塔”关中八景之晨钟暮鼓
崇寿寺  宋代   砖塔


【西安游记】“荐福寺小雁塔”关中八景之晨钟暮鼓
法门寺  唐代   砖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