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2015-07-31 10:03:33)
标签:

文化

历史

西安历史博物院

荐福寺

小雁塔

分类: 狼影天下:人过留影
西安,关中白菜心,四塞之地,帝王之资,常言“江南才子山东将,陕西黄土埋皇上”,西安古迹满山遍野,出土文物数不胜数。各级博物馆如灿烂星辰,陕西省有“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西安市有“西安市博物院”;我们长安县也有自己的“长安县博物馆”,甚至我们马王镇也有自己的“丰镐遗址车马坑博物馆”。国之重器,镇馆之宝,各馆均有。陕西地面各级博物馆以“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为尊。其馆藏之丰富,与国家历史博物馆比起来,也不示弱。西安市有“西安市博物院”,地处古长安南北中轴线朱雀大街,毗邻关中八景之一的小雁塔,深处幽地。出土馆藏,极为丰富,只因与省博尽在咫尺,一直未能被人深知。适逢今日,2015年7月25日,风和日丽,特意前来,特此一游
【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西安博物院的主体建筑,由著名设计大师张锦秋主持设计,在2004 年被评为西安未来十大标志性建筑之一
 
【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公元 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第二年开始营建新的都城——大兴城。公元 618年,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将大兴城改名为长安城,人口100万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城市,没有之一。唐长安城的面积大约为 84平方公里,由宫城、皇城、外郭城三部分组成。城内东西14条大街,南北 11条大街,其中朱雀大街宽100多米为南北中轴线,让现在的双向八车道情何以堪,全城分成 108个坊,我细细观察发现每个坊上都有一座砖塔。想象前10年还是庄稼地的南山门、明德门,我终于深深出了口气,西安城经过解放后60年的发展,在面积上终于恢复了唐朝的规模。【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这个陶制物件好像是下水道一类的器物
【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玉碂,中国出土最大的玉碂应该出土于长安区斗门镇上泉村
【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西安市南郊山门口村汉墓出土玉猪一对,呈奔跑状,长嘴,竖双耳,双目大睁,肥体短尾,两猪形象相似,雕刻手法一致,动态不一,在艺术技艺上达到很高水平,表现了猪的平常奔跑动态,一头猪前双蹄向前齐跃,后双蹄用力蹬地,另一头前双蹄奔腾,后双腿回收,准备再跃出有力双腿,用力后蹬,向前飞出大步。为了加强飞奔有力姿态与狂奔猛跑的形象,头向前伸,小耳双竖后抿,尾巴短小贴在臀部,透过肥胖的皮肉,可以“透视”看到四肢骨架的动作,四腿短小,体态肥胖,表现猪狂奔向前的动作真实生动
【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这件玉盘龙纹配件出土于长延堡吴家坟
【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玛瑙臼,看色泽和何家村出土的现为省博镇馆之宝的牛首玛瑙杯不相上下
【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1994年西安市长安区灵沼乡出土。为长方形两进院落。中轴线上的建筑有大门、四角亭、前堂、后寝和假山、水池,两侧是进深较浅的廊房。除假山、水池为浑然一体的三彩制品外,其余出土时只有三彩制作的顶盖,顶盖分别施蓝、褐色釉。三彩住宅模型由九座房屋模型组成,有院门、堂、后室,两侧东西厢房。院门的顶部为悬山式,两侧有山墙,中间有门,下有长方形底板;堂(后室)的顶部为悬山式,前面设四根明柱,中有一门,下有长方形底板;大厢房二座,顶部为悬山式,设有山墙与后墙,前有二根明柱,下有长方形底板;其余的为后室(堂)与厢房共五间,顶部均为悬山式,有山墙与后墙,下有长方形底板,房顶有简单的瓦与脊装饰。屋顶均施绿釉,其余部位施白色护胎釉。胎白色,质坚硬。院内有站立的侍从,还有鸡、鸭、狗、猪、骆驼等。侍从俑三件,头戴幞头帽,身着圆领长袍,腰系带,恭手站立,两件施绿白相间釉,还有1件通体施淡黄釉。鸭子四件,造型相仿,动作各一,或站或卧,或前视或回首,施黄绿釉的各两件。狗三件,均为蹲卧状,侧首远视,分别施绿釉、黄釉、褐釉。鸡一件,伸颈站立,为打鸣状,通体施黄釉点彩。猪三件,施黄釉的一站一卧,施绿釉的呈卧状。骆驼一件,通体施黄釉,正在院内首吃草【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勾连雷纹大鼎,在这个鼎的下腹部有勾连雷纹,这种纹饰只流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再加上它的形制,我们可以推断这个鼎是西周早期的器物。这件鼎高 82.5厘米重 85公斤,是我们馆藏铜器中体量最大的一件,出土与长安县马王镇新旺村。我们经常能听到一句成语:一言九鼎,它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古时候,鼎不仅是实用品,也是身份和权势的象征。鼎的使用有着严格的制度。据礼书记载,“天子用九鼎,诸侯王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一般平民和奴隶则不许用。
【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环带纹方壶
【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饕餮纹提梁卣(yǒu)。它是一种礼器,专门用于盛酒。在卣里盛的酒叫秬鬯(jùchàng),它不同于其它的普通酒,是用黑黍和郁金香草酿造的一种香酒,用于祭祀降神和赏赐有功的诸侯。这种酒器出现在商代早期,盛行于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从这件卣器具的形制和所饰夔纹、饕餮纹的形态来看,属于西周早期的特征
【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国家一级文物永盂。这是西周时期的大型盂之一。1969年出土于陕西省蓝田县洩湖镇。它的腹内底部铸有铭文,一共 123字,它记述了西周时期的一次授田活动,天子委托益公去给师永赏赐土地的事情,参加授田仪式的有荣伯等重要贵族的出席,它对于研究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盂主要用于盛水,也可盛食
【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簋它是古时候人们祭祀、宴享时用的,用于盛放煮熟的黍﹑稻﹑粱等食物。这四件青铜器完全相同,也较为难得!在西周时期,它和列鼎制度一样,在祭祀和宴享时以偶数的组合与奇数的列鼎配套使用。例如: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考古发掘出土的簋也是以偶数居多。这四个簋的造型、体量、铭文完全一样,是配五个鼎使用的。在簋的盖子内壁和腹内底也铸有铭文。到战国时期,簋已基本退出青铜礼器的体系。这个字也就不怎么使用了
【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西周的编钟和甬钟。古代豪门贵族吃饭时要奏乐击钟,用鼎盛着各种珍贵食品。也就是说他们听着钟敲击出的礼乐,列鼎而食,这就是“钟鸣鼎食”这个成语的来历
【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茧形壶,这是战国秦汉时期流行于陕西关中地区的一种容酒器。由于它的腹部又像一个鸭蛋,所以也叫鸭蛋壶。传说,这茧形壶除了作为器皿之外,还可以防敌呢,它的使用方法是这样的:在和敌人作战的时候,将茧形壶埋入地下,口留在地面上,若是敌兵袭击,陶壶会发出响声。在壶口内就能听到敌兵的跑步声,并能辨别方向。但现今的考古发掘资料显示,茧形壶主要以日常生活使用为主
【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上林”铜鑑。“上林”这个词最早是指秦国的一个园子,后来被汉武帝扩建成具有70所离宫别馆的上林苑。在这件器物外壁的口沿上刻有隶书铭文。铭文里标明了铜鑑的臵用地、容量、重量、以及编号等
【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出土于文景路,在这里面发现了西汉美酒,当时震惊全国
【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鎏金走龙,西安市东郊韩森寨出土 走龙尖嘴龇牙,长舌卷曲,独角竖耳,头须向后,锯齿状背脊,长尾拖后上卷,全身刻有鱼鳞纹,三爪长腿,筋骨强劲,昂首行步,姿态雄壮刚健,情态生动,富有生命力,表现出唐代高超的冶金技术
【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三彩凤首壶,唐代,1964年西安市未央区三桥蔺家村出土,现藏西安博物院。高30cm,口径3×4cm。壶的口沿塑造成高耸的凤冠,两眼圆睁,羽毛卷曲,凤嘴前伸内勾,嘴喙有力,口衔宝珠,珠上有孔为流。椭圆形的壶把呈如意形。壶腹由前后对称的两条凸棱分为左右两面,分别饰浮雕的忍冬花纹和海石榴。正中一面为浮雕的凤鸟展翅站立于草叶之上,鸟周围还以花卉图案作为衬托,另一面为骑马狩猎图像。壶面施赭、绿、蓝、白诸色釉。色泽鲜艳,纹饰生动,造型奇特,光泽晶莹,虽在地下埋藏千年之久,颜色依然如新。【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左边的两位文官是康文通墓出土的,两位武士则是1985年西安市灞桥区洪庆原出土的。他们侍立在墓里,守卫着他们的主人。康王墓的墓主姓康名文通,是青州高密郡人。他出身豪门,蝉联望族,生前没有身居要职,而死后的墓葬形制却采用大型前后室砖墓,这西安地区已发掘的唐墓中十分少见
【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唐代仕女俑,出土于一座大型的唐朝墓葬,一共有17个。因为陈设的局限,这里展出了 13个。您看,这组女俑各个体态丰盈,姿态各异,朴实真切,各具神韵,体现了那个时代贵族妇女的形象
【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三彩腾空马,是1966年在西安市西郊制药厂的唐墓出土的。这匹马四蹄腾空飞奔。马鞍上坐着一个胡人少年,面带微笑,双臂前伸正在驾驭奔马。马匹上有红赭、黄色釉,骑手的衣服是蓝色的,色彩绚丽,釉色光亮。这件文物的珍贵之处不只在于他的艺术表现,还有它的造型,古人在做唐三彩马俑的时候想到要做一件站立的或是卧着的,马可抬头可低头,但是古代的工匠在制作这件陶俑的时候跳出了过去的惯性思维,做了这个绝无仅有的腾空加动态的造型,而这样的一个造型在窑口中的烧制也不同于一般的陶俑,较为复杂。整件骑俑人物表情恬淡安详,马姿雄壮威武,造型富于动感,有强烈的艺术感
【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1991年在西安市东郊发现的金乡县主墓。墓的主人是唐高祖李渊的孙女,她被封为金乡县主,这座墓是金乡县主与他的丈夫蜀州司法参军于隐的合葬墓。墓中出土的了 150多件彩绘陶俑,有露髻驰骋的骑马女俑、戴胡帽穿胡服的骑马女乐俑,生动的体现了盛唐时期女子骑马出行的风尚以及胡服、胡乐盛行的情景;我们从这群气势庞大的骑马鼓吹仪仗俑,可以联想到唐代贵族出行时旌旗飘动、笳鼓喧天的盛大场面【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石棺做的十分精致,是北周李诞墓出土的。李诞,是婆罗门种人,北魏正光年间来到中土,北周武帝的父亲屡次赏赐他,死后追赐邯州刺史
【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镇墓兽是一种随葬明器。它是守卫墓门、镇压邪恶的怪兽。早在战国墓中就已经有木雕漆绘的镇墓兽,到盛唐时期,镇墓兽昂首竖耳,巨口獠牙,鬃毛飞扬,形象十分凶猛。到了宋代以后“以俑随葬”的习俗日渐衰落,镇墓兽也随之少见或基本不见了
【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天王原本是佛教艺术中的形象,一般站在佛与菩萨的两侧,他是护法保佛的。在唐朝墓葬中经常出土天王俑,从考古发掘资料我们了解到,天王俑经常放在墓门的两侧,与二镇墓兽,十二生肖俑,被称为四神十二时,起着镇墓辟邪的作用
【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石椁,是由北周史君墓出土的位于西安未央区大明宫乡井上村东。据墓志记载,这个墓是夫妻合葬墓,墓主人姓史,是北周凉州萨保,葬于北周大象二年,也就是 580年。石椁的整体是一座歇山顶的殿堂形式,北周大象二年,也就是 580年。石椁的整体是一座歇山顶的殿堂形式,由石板拼接制成,四周刻满精美的图案,从内容上看,大部分与粟特人宗教信仰有关,因此,一出土就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在图案的雕刻上采用了浮雕彩绘贴金作装饰手法,图像内容十分丰富,从上面我们可以发现一种奇怪的文字――粟特文。那么粟特是一个什么国家呢?史学家认为,粟特可能位于中亚的泽拉夫善河流域,是一个以经商著称的民族,长期活跃在丝绸之路上
【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这组陶俑,是2000年在明汧阳王朱公鏳墓出土的。据墓志记载,汧阳王朱公鏳是秦康王的第三个儿子。生于 1436年,1446年被封为汧阳王。明代曾在西安地区封立了十三个秦王,秦王死后都安葬在西安城东南的少陵原及杜陵原上,被俗称为“明十三王陵”。这座墓座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墓道、墓门、墓室三部分组成。墓中出土了陶俑、陶模型、瓷器、玉器等共计 111件,另外还有 35枚铜钱。汧阳王墓的发掘为我们研究明代墓葬构筑、陶塑艺术、服饰、仪仗制度、明代家具以及古代丧葬习俗都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实资料


                 泱泱中华  地大物博  文物古迹 灿若星辰                    
【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西 安 市 博 物 院 

【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甘 肃 省 博 物 馆

【长安游记】沣西车马坑:堳坞岭上埋葬的宗周奢华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县沣西车马坑管护所

【蓝田游记】葛牌古镇红军苏维埃纪念馆

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葛牌镇苏维埃纪念馆

【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昭陵博物馆

【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陕西省西安市秦砖汉瓦博物馆

【长安游记】五台山下:关中民俗博物院

陕西省西安市关中民俗博物馆

【耀县游记】“照金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铜川市耀县)

陕西省铜川市陕甘边照金纪念馆

【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陕西省铜川市玉华宫玄奘纪念馆

【永济游记】永济

西省永济市蒲津渡博物馆

【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四川省广元市昭化汉城博物馆

【西安游记】西安市博物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