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灞桥区新筑街道办新寺村
新寺村委会位于灞河下游东岸,渭河南岸的冲积平原上。因“新寺遗址”而名震一方。这里两面临水,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林木葱郁,地理环境十分优越,由新寺南村、新寺北村、三义庄、康家庄、吴家庄五个自然村组成。该村南接灞桥,北邻新筑,东跨灞耿路,西民上双寨、枣园村相连。本村有七个村民小组,500余户,约2500人,耕地面积2785亩。现在为西安港务区核心地带,新寺遗址已经修建为公园,并对外开放。
新寺分为新寺南村、和新寺北村,隶属新寺村委会管辖,本村居住于明朝洪武年间修建的弥勒寺旁,弥勒寺又称新寺,得名新寺村。清嘉庆《咸宁县志》记载为新寺堡。《两县续志》记载为;"新寺南北二村"
三义庄自然村隶属新寺村委会管辖。相传清朝初年有吴、李、王三姓在此居住,得名三家庄。因三家和睦相处,得名三义庄
康家庄自然村隶属新寺村委会管辖,清朝末年康姓来此居住得名,与三义庄合称伞康村。
吴家庄自然村隶属新寺村委会管辖,于三义庄同源,吴、李、王、三姓中的吴家
在新寺村西有一处微微隆起的高地。1988年,西安市进行全市文物普查,对这块高地进行了详细的调查。通过多次的实地调查,原来这块高地并非“自然造化”,而是由人工夯筑而成。人们在这里发现了3万多平方米的夯土层,总厚度约1米,夯层厚约6厘米。还采集到大量的古建筑构件,有表面饰以绳纹,内饰布纹或菱形方格纹的筒瓦和板瓦。菱形方格纹铺地砖,陶五角形管道,二层台式方形石柱础,云纹瓦当,“长乐未央”瓦当等。其中“长乐未央”瓦当直径达22厘米,是比较少见的。这些都是典型的汉代遗物,可以初步肯定,这块夯土台基是一处汉代建筑基址,被称为“新寺遗址”。1993年4月2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将“新寺遗址”列入陕西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中央电视台10套科教频道,曾专门做过一期节目给予介绍,名字好像叫《浐灞长歌》。

【新寺遗址出土的与天无极汉瓦当残件】
汉文帝九年(公元前171年),于秦芷阳营造霸陵,并改芷阳县为灞陵邑。据文献记载,治所在今西安市东北霸陵北5公里处。《长安志》载:“霸陵故城在县(长安城)东北二十五里灞水之东……晋改为霸城(县)”。“汉文帝庙在县东本陵北去县二十五里”。汉文帝陵位置在灞桥区毛西村,县(长安城)北二十五里的位置就是现在的新寺遗址。《水经注》载:“自新丰古城西至霸城五十里,西十里则灞水,又西二十里则长安城”。汉新丰古城的位置已经明确了,在今临潼区北十五里新丰镇西四里的长穹村附近;汉长安城的位置也是确定的。根据上述记载,按当时的长度单位换算过来,霸城的位置大约就在今新寺村附近。也就是说,新寺村遗址有可能是霸城县县治的所在。
丰镐遗子-张新武/书文于2015年7月3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