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千年的十堡羌村
(西安市长安县东大街道办南强村、西安市长安县东大街道办北强村)
长安县的十堡江村,也写为十堡姜村,其西南滦镇东西留堡、红庙、小留堡、翁家寨、徐家寨、下滦村和上滦村合称“留村八堡”,十堡姜村和留村八堡共称羌留十八堡。宋代《长安志》记灵咸寺在姜留村,即指这些村。
《长安县地名志·留村乡》记:“西晋十六国时期这样大规模的民族迁徙,必然反映到地名上来。新迁来的村落被称为戎村或羌村,留下来未迁走的村落被称为留村。” (丰镐遗子-张新武撰文)
《咸宁长安两县续志》记载:五楼廒
在县西南五十里,分十保障,统五十四村、二峪口:廒在太原庄南灵感寺。全廒境内诸河交流,无原。交水自黄良廒流入,西流经北兆元坡,金沙河水自南来注之;又西经小羊村流入姜仁廒河头村;自河头村西,复流入;又西经水寨,至鄠县秦渡镇东入丰。丰水自丰峪流至南降村,高冠谷水自西南来注之;又西北流经太平河村北,太平河水自西南来注之;又西北流至鄠县秦渡镇东,交水自东来注之;又北流入姜仁廒。金沙河水自子午廒流入,西北流经赵元坡西入交。高冠谷水出口东北流,祥峪水自东南来注之;东北流经南降里入丰。祥峪水自祥峪口西南流至普陀寺,注于高冠谷水。太平河水自鄠县界流入,东北流经太平河村,北入丰。南降里,北降里,降里,一俱作强村。
羌村现在多称为姜村或骞村,像户县的东宁羌、西宁羌两村。本村原为羌村,按照方位分为南羌村和北羌村,历经多年,转音为南强村、北强村。
南强村有着382户,6个村名小组,1450人的南强村,从最开始的只有姜家和李家两户人家现在发展成为了一个大村,甚至当年还造了城墙等等,现在呢,虽然没有了李家河姜家的城墙了,可生活在这里的姜李两家的后人们,却是真正享受到了太平。
北强村,土地面积980亩,人口1387人,有7个村民小组。主要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因北强村处沣峪河与高冠河的交汇处,不仅土地肥沃,而且水资源丰富,是一方旱涝保收的宝地。过去,北强村不仅盛产优质水稻,莲菜却也远近闻名。
丰镐遗子-张新武/书文于2015年6月13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