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安游记】“孙家大院”鉴文武

(2015-04-28 08:37:59)
标签:

杂谈

轿子

孙家

大刀

秤锤

分类: 狼影天下:人过留影

澄城县 孙福堂 修建于清代的孙家大院在关中民俗博物院古宅中规模中等,并不算最大,但是其展厅中关中民俗文化所散发的历史底蕴是其他宅院所不能媲美的,特别是东西两房两个展厅,一文一武,相异得彰

 

【长安游记】“孙家大院”鉴文武

 

孙家大院为陕西澄城县罗家洼人孙福堂修建,孙福堂又名孙培茂,突然加让人想起了《乔家大院》的孙老仙孙茂才。此人早年从商,1938年到西安经营“福茂协银号”并运销制作茶叶、水烟等。他为家乡修桥铺路、资助教育,善名颇丰。看来也是一位乡贤。宅院是由其祖上清乾隆年间,其后几百年曾翻修、扩建过。

 

【长安游记】“孙家大院”鉴文武
【长安游记】“孙家大院”鉴文武

 

进门就见一大影壁,没有须弥座,立地而建。据考古论证,影壁是关中建筑首创,具有聚财、聚气、保风水的作用,是现代玄关的鼻祖,特在此留念


【长安游记】“孙家大院”鉴文武
【长安游记】“孙家大院”鉴文武
【长安游记】“孙家大院”鉴文武
【长安游记】“孙家大院”鉴文武
【长安游记】“孙家大院”鉴文武

孙家大院院落为两进院,分正院和东西偏院。正院及两偏院前房为一整体,院内有腰房五间、上房为二层,上下各九间,院东侧有窑洞六孔


【长安游记】“孙家大院”鉴文武

【长安游记】“孙家大院”鉴文武

 

“ 和义轻财”描金大匾,寓意对人要和气亲睦, 和宣正直, 不要过于看重钱财。 落款为: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端月吉日立 恭颂大德望和老先生三周纪念


【长安游记】“孙家大院”鉴文武

轿子原名“舆”,最早记载见司马迁的《史记》,说明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有轿子了。晋六朝盛行肩舆,即用人抬的轿子。到后唐五代,始有“轿”之名。北宋时,轿子只供皇室使用。宋高宗赵构南渡临安(今杭州)时,废除乘轿的有关禁令,自此轿子发展到民间,成为人们的代步工具并日益普及。花轿,也叫喜轿。是传统中式婚礼上使用的特殊轿子。一般装饰华丽,以红色来显示喜庆吉利,因此俗称大红花轿。如今早已被奔驰、宝马所代替。只有农村在老人去世后还能躺一次,只不过那叫“棺罩

 

【长安游记】“孙家大院”鉴文武

 

 墙上是一排木斗。斗是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小一点的叫升子,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但凡古代,斗作为容量单位不能私制,必须管制并盖有县府大印才算合法的斗。所以地主哪种大斗进、小斗出,叫“阎王斗”。中间玻璃里面是秤锤,古代叫“权”,也不准私制,只有官制的“权”才是合法的秤锤。大权在握的意思,就是手里捏了个秤锤,说你几斤就几斤,说你几两就几两。要不李自成的大将刘宗敏未何叫“权将军”,意思就是大权在握,说一不二的大将军


【长安游记】“孙家大院”鉴文武

 陕西巡抚邵享豫所题“武魁描金大匾”是勇猛有力为首的意思。落款:“ 同治癸酉科带补甲子正科武举刘瑢立 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使巡墲陕西等处地方赞理军务兼理粮饷 邵享豫 


【长安游记】“孙家大院”鉴文武
【长安游记】“孙家大院”鉴文武

十八般兵器,泛指多种技艺,其内容在各个时期有所不同。其名称,始见于元曲。近代戏曲界有人称之为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镋、棍、槊、棒、拐、流星锤等十八种兵器。现在指的是艺多不压身,这个人多才多艺。


【长安游记】“孙家大院”鉴文武

上图为大刀,百姓称之为:马刀。官名为:“雁翎刀”,在近代抗日战争中威名赫赫,基本上八路军和国民党西北军都有成建制的“大刀队”,民间的“大刀会”原先是义和团的分支,现在成为黑社会的代名词。大刀之最着者,为关王刀,盖即关羽之青龙偃月刀也;三国志载关王刀,重八十二斤,长一丈二尺;古之度制,较今为短,合之今度制,长仅八尺有奇耳;今世之大刀,盖皆彷此,即刀法亦本此而变化之也。考大刀之种类,亦正不止关王刀一种,如拨风刀、大斫刀、九环刀、两刃刀等,皆大刀也,其式样不同,而名亦因之而异。至其用法,则殊途同归,初无若何之大区别也;故关王刀。可谓之为大刀之祖,其他各刀,皆自此脱胎而出者,虽各有变化,要皆未能及其精密神化,足征完善也


【长安游记】“孙家大院”鉴文武

从干净莫邪算起,历朝历代皆有宝剑出世。剑乃兵器之祖,最出名的剑法莫过于传说中的“独孤九剑和辟邪剑法”,那辟邪剑法更是变态。剑创始自轩辕黄帝时代。据黄帝本纪云:帝采首山之铜铸剑,以天文古字铭之;又据管子地数篇云:昔葛天卢之山发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以上两说,似黄帝与蚩尤,均己制剑为兵。据以上所述,无论剑之创始人为谁,其出生于黄帝时代,可无置疑。由此推知,剑之出世极为古远,历史悠久,故后人称之短兵之祖,确可当之无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