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古村:未央区未央宫街办“卢家口村”!

标签:
股票西安府未央区村名来历街道办 |
分类: 未央:村名人物风俗历史 |
丰镐遗子(张新武)/书文 ;话百里秦川,讲陕西故事,巡三秦沃土,纪周秦汉唐,请关注头条号《巡秦纪》https://www.toutiao.com/c/user/5997479732/#mid=6006370723#__NO_LINK_PROXY__
王莽命丧一堵墙
西安市的区县命名,县多以“古邑”命名。如原长安县得名于“长安邑”,原户县得名于“鄠邑”;“区”则多以“古迹”命名,如碑林区得名于“碑林”,雁塔区得名于“大雁塔”。
西安市未央区位于西安城区北郊、汉高祖七年,丞相萧何在秦章台宫的基础上修建未央宫 ,未央宫是西汉帝国的大朝正殿,自建成之后,西汉皇帝都居住在这里理政,“未央区”区名正是源自境内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
http://p1.pstatp.com/large/3e6a000441f273749acd
【未央区】
民国33年也就是1944年,将原属长安县之城内及四关剥离出来编成30个镇设立西安市。1945年11月,西安市撤镇设12个区,1954年将长安县所辖的第七区和第八区所辖的3个乡组建成西安市草滩区(小未央),1955年将第八区和第十一区合并组建成“未央区”,未央区下辖一个未央宫街道办。
http://p1.pstatp.com/large/4e7700033f8b68be2a2f
未央宫街道办有个村子叫卢家口,村子不大,村民千人左右。西汉时期这里是长安城西城墙处。唐朝末年,唐长安城被毁,这个地方是禁苑城的一截城墙,故人称此地为“一堵墙”。明朝初年,卢姓人住汉城西墙一个豁口处得名:卢家口,今原村已经拆迁城改。
http://p3.pstatp.com/large/26e8000248bf4d7d3f07
卢家口村西为汉长安城章城门遗址,王昭君当时出塞走的就是这个城门。今村西尚有一大段城墙,就是传说中的“一堵墙”。村东南有约300亩低洼地,即未央宫苍池遗址。中央有渐台遗址尚能隐约可辩。新朝的开国之君也是亡国之君王莽就是在这里组织浩大的“千人哭天团”,嚎嚎大哭。新莽地皇四年绿林军进逼长安,守城的王邑还算有些骨气,日夜搏斗,部下死伤略尽,王莽在王揖等护卫下逃往渐台。
http://p3.pstatp.com/large/26e0000597aa703e51c7
绿林军入城,跟随王莽的公卿大夫、宦官、随从和残兵败将还有千余人。此时的王莽并没有组织兵将排兵布阵,而是干了一件啼笑皆非的事情。那就是跟据《周礼》“国有大灾则哭以压之”的记载,在这里率臣民五千人仰天大哭祈盼义军退兵。结果不言而喻哭天喊地显然没有解决问题,最后随从王莽的千余人全部战死,替王莽挡了刀子。
王莽在混乱中被抓为商人杜吴所杀,王莽被杀后,头被送到宛城,悬挂于街市,舌头被割下来切碎分食了,头骨被处理之后涂上油漆收藏到皇宫武库之中,也就是现在西安市未央区讲武殿村这个地方。王莽新朝统治十五年,最后崩溃亡国。
http://p9.pstatp.com/large/509b0005090bea75d3f2
卢家口村北、周河湾村南有个大夯土台,高约7米,此夯土台由于年代久远,风雨侵蚀,加之人为破坏,台身垮塌较严重。台下石碑上标注“未央宫夯台”, 经考证基本确定为汉柏梁台。《史记·平准书》:汉武帝元鼎二年,“南越昆明国与汉朝交恶,汉武帝在城西大修昆明池操练水军,制楼各战船,高十余丈,旗帜飘扬,汉武帝觉得十分壮观。乃修柏梁台,以香柏为梁,高数十丈,上修宫室十分壮丽,是长安最高的建筑,站在高台之上,可以俯瞰上林苑,远眺昆明池”。
http://p3.pstatp.com/large/509a00056c025f6e866b
《资治通鉴》二十卷记载:柏梁台上建铜柱,高30丈,上有铜铸仙人,掌捧铜盘玉杯,用以承接天上甘露,承露盘大七围,距长安二百里即可望见,十一年后,汉武帝太初元年,柏梁台上的殿宇毁于大火,只留下一座高台。
那么柏梁村的柏梁台是怎么回事,东柏梁、西柏梁这两个村,之所以叫“柏梁村”,据《长安县志》上说,大约在清朝乾隆年间,人们误将村东不到一里路远的汉建章宫神明台遗址土夯台当成了汉未央宫“柏梁台”故迹,因而讹称“柏梁台村”。
元代李好文在《长安志图•汉故长安城图》中将柏梁台位置标注在未央宫以西,章城门与直城门之间。清代王森文在《汉唐都城图》前记中说:“大殿北面有两个土丘,一个是天禄阁、另一个是石渠阁;向北又有一土丘,就是柏梁台故迹。”依图所示,依文所载,可见卢家口夯土台才是真正的柏梁台。丰镐遗子-张新武/书文于2015年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