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安古村:灞桥区“歇驾寺村”

(2014-03-17 15:57:26)
标签:

地图

来历

村名

古籍

驾寺村

分类: 灞桥:村名人物风俗历史

西安市灞桥区灞桥街道办上歇驾寺村

       丰镐遗子/书文 ;话百里秦川,讲陕西故事,请关注“睁眼看西安”

西安市东郊有个灞桥区,得名于“古灞桥”。春秋时期,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称霸西戎,将滋水改为灞水(灞河),并修“灞桥”,灞桥在唐朝时设有“灞桥驿”,是关中八景之一“灞柳风雪”的发生地。区政府驻地为灞桥镇,为明清时期咸宁县八大镇之一,唐朝称“灞桥店”,宋朝时期置“灞桥镇”,由于此地为长安东出的要道,清朝时期曾设咸宁县丞署,人称分县衙门。

http://p3.pstatp.com/large/321600045f69c2500aec

灞桥镇现在已经升格为灞桥街道办,下辖有个歇驾寺村,位于灞桥街办东北方向,村子不大,一千来人。歇驾寺村相传唐代有沙姓人在此修建家寺而得名:沙家寺。古寺的遗址在村西500米处,夯土台基依存,建筑遗迹无存,曾出土唐代陀罗尼石经幢

关于“歇驾寺”村名所来,有传说此地原是周幽王的行宫,遗址在今灞桥北边的上双寨,相传当时城里城外尽是梅花树和紫金花,因地势较高,城池像个乌龟背,所以人称“龟背梅花紫禁城”。当时城外修了无数个烽火台,周幽王经常在行宫歇驾,故名:歇驾寺。村名来源于周幽王“歇驾”。此说史无出处,牵强附会的传说成分居多。

http://p9.pstatp.com/large/321e0003f5f538f424fb

正史所记载的村名所来则和西安的一座老建筑亮宝楼有关。据《续修陕西通志》记载:“亮宝楼曾是清末驻陕总督的衙门所在。”那么这个总督衙门是如何变成亮宝楼的?这还要从慈禧太后说起。话说清朝末年,光绪重用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变法”想从慈禧太后手中夺回君权。被慈禧太后残酷镇压。慈禧太后为了永掌握权利,要废光绪皇帝。当时西方列强得知,纷纷反对。慈禧太后得知,十分生气,趁义和团运动兴起,对西方列强十一国宣战,八国联军攻破北京城,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亡西安,史称“庚子国难”,美称“两宫西狩”。

http://p3.pstatp.com/large/321e0003f82b6cbfd369

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慈禧挟光绪仓皇西逃,狼狈不堪。途经怀来县时,因知县吴永“接驾”有功,一夜之间竟从七品升至四品。所以还未到西安,各级官员就积极操持,迎接圣驾。请长安县大吉大羊村的能工巧匠将南院门的陕甘总督衙门改为慈禧的临时行宫。慈禧到西安因南院门行宫环境不好,湿气过重,随搬到了北院门的巡抚衙门居住。细柳姜仁村马六还在慈禧行宫盘了一个火坑。惊魂未定的慈禧太后渐渐缓过劲来,喝的是终南山的龙泉,吃的是五味十字藻露堂的贡药,品的是未央滹沱寨的豆腐、用的是蓝田县的御厨。全国各地的税银贡品源源不断运向西安,西安回光返照顿时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

http://p3.pstatp.com/large/32270000bfbe8ebf304e

http://p9.pstatp.com/large/321d0004631c18e9b1e5

义和团偃旗息鼓,“辛丑条约”签订,北京趋于平稳,慈禧准备从西安起驾返京。在全国各进贡的珍宝之中,挑选珍品悉数带走,留下来的“普通御品”太多,又不能私自处理。当时慈禧走后,北院行宫一直空着,陕西藩台樊增祥在这里请了一次客,遂被清廷撤职,声言永不续用。对于这些御用的珍宝,陕西巡抚技高一筹,在总督衙门东边总督宅院里修建了一栋二层小楼,用以储存被弃留的珍宝,这就是“亮宝楼”。慈禧太后委托南书房陆润庠特意题匾门“静观自得”。

http://p1.pstatp.com/large/32270000bb76a6bd94a4

歇驾寺村名所来就发生在慈禧返京的路上。据《西安通览》载:歇驾寺,相传1901年10月慈禧太后离开西安返京,行至沙家寺村的时候,传谕陕西巡抚总督等官员:“北京宫殿宝物全被洋人抢劫一空,如何能在北京安驾?”。请神容易送神难,于是陕西官员再次紧急收集各种奇珍异宝,她才离去,后此村改为歇驾寺。

清嘉庆年间《咸宁县志》记载为:沙家寺东堡、沙家寺西堡。到了清末年初的《咸宁长安两县续志》就记载为:歇驾寺东西二村。看来慈禧歇驾一说并非空穴来风。

丰镐遗子-张新武/书文于2014年3月17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