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永济游记】永济唐代黄河大铁牛(山西省运城市)

(2013-10-09 08:30:17)
标签:

文化

国庆游记

黄河铁牛

镇河铁牛

津浦渡

分类: 狼影天下:人过留影

 津浦渡黄河大铁牛与蒲州古城紧邻,是我们2013国庆游的第六站,是本次出游必不可少的景点,源于那儿时的记忆。小时候小学学了一片课文《捞铁牛》,讲的就是这个故事,今天一看,惊叹不已,这铁牛捞的可真不容易,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这里停车费收费10元,在路对面,有专人管理。住宿的话,可以住在蒲州镇,物美价廉。

 【永济游记】永济唐代黄河大铁牛(山西省运城市)
【永济游记】永济唐代黄河大铁牛(山西省运城市)

 

唐开元年间,蒲州城升为全国六大雄城之一,当时的兵部尚书向唐明皇上疏,陈述蒲津桥破败不堪、难承车马重负的窘况。唐明皇听后立即降旨,决定在蒲津渡重建新桥,加固石堤,是铸铁牛为索桩。将铁索拴系于其身,连接舟船,建起黄河上第一座固定铁索桥。明代皇帝又先后四次利用铁牛建桥,历经百余年,直至清代因黄河逐渐向西改道,蒲津渡彻底废弃。铁牛20世纪40年代湮没。

 

【永济游记】永济唐代黄河大铁牛(山西省运城市)

明代修桥是加固的堤坝,里面有铁块,导游说这就叫做:铜墙铁壁


【永济游记】永济唐代黄河大铁牛(山西省运城市)

在靠当时河岸有一道曲拱梯形石堤,堤基下有密密成排竖钉的柏木桩,垒砌石条间贯注有铁锭,又以米浆白灰泥粘合缝隙, 十分牢固


【永济游记】永济唐代黄河大铁牛(山西省运城市)

黄河铁牛,建于唐代,又称开元铁牛,铁牛头西尾东,伏卧,高1.5米,长3.3米,两眼圆睁,呈负重状,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牛尾后均有横铁轴一根,长2.33米,用于拴连桥索。牛侧均有一铁铸高鼻深目胡人作牵引状,现已露出地面部分高1.5米,肩宽0.6米。四牛四人形态各异,大小基本相同,据测算,铁牛各重约30吨左右,下有底盘和铁柱,各重约40吨,宋朝时此牛被沉入黄河,想来当时没有起重机,捞起来真不容易


【永济游记】永济唐代黄河大铁牛(山西省运城市)
【永济游记】永济唐代黄河大铁牛(山西省运城市)

这是铁牛两边的铁山,三道凹槽里应该是放三条大铁索只用,相当于现在的静滑轮

 

【永济游记】永济唐代黄河大铁牛(山西省运城市)

这七个大铁柱,导游说:叫七星柱,对应天上北斗七星,想来也是用来固定铁索的

【永济游记】永济唐代黄河大铁牛(山西省运城市)

看这造型,大铁索应该盘在这里,难道是古代的辘轳

【永济游记】永济唐代黄河大铁牛(山西省运城市)
【永济游记】永济唐代黄河大铁牛(山西省运城市)

上图弄不清这是个什么东西,像是个驼碑的霸下,只是脑袋不见了踪影,看了许多这种造型的东西,基本上都没有了龟头,耐人寻味呀。下图更是看不清楚。

【永济游记】永济唐代黄河大铁牛(山西省运城市)
【永济游记】永济唐代黄河大铁牛(山西省运城市)

铁牛古代为神兽,能镇水,看着铁牛像83版被打回原形的牛魔王。牛逼哄哄,气势惊人。


【永济游记】永济唐代黄河大铁牛(山西省运城市)

这个铁人有点怪,穿了一身西服,这可是唐朝的铁牛呀,穿越了吗?不是,衣服的原型呢,看来唐朝中国人已经有西装了


【永济游记】永济唐代黄河大铁牛(山西省运城市)

很是奇怪,不是黄河两岸各四只大铁牛吗?那四只跑到哪里去了,听说另四只铁牛在黄河对面的陕西潼关县,但不知为何没有打捞出来,或许这就是经济意识问题

※※本篇文章来自【西安人文地理※丰镐裔子】的新浪博客※※※※※※

(鹿苑街道办•江流村)西安市高陵县村名来历

※ 博文由博主【长治久安沣西人※丰镐遗子】整理 博文插图来自博主实地拍摄※

                               

                                 小时候的课文《捞 铁 牛》

  宋朝时候,有一回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桥。黄河两岸的八只大铁牛是拴住浮桥用的,也被大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
  洪水退了,浮桥得重修。可是笨重的铁牛陷在河底,有哪个大力士能把它们一只一只捞起来呢?人们正在议论纷纷,一个和尚说:“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和尚先请熟悉水性的人潜到水底,摸清了八只铁牛沉在哪儿。然后让人准备了两只很大的木船,船舱里装满泥沙,划到铁牛沉没的地方。船停稳了,他再叫人把两只船并排拴得紧紧的,用结实的木料搭个架子,跨在两只船上。又请熟悉水性的人带了很粗的绳子潜到水底,把绳子的一头牢牢地拴住铁牛,绳子的另一头绑在两只大船之间的架子上。
  准备工作做好了。和尚请水手们一起动手,把船上的泥沙都铲到黄河里去。船里的泥沙慢慢地减少,船身慢慢地向上浮,拴住铁牛的绳子越绷越紧。船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
  船上的泥沙铲光了,铁牛也离开了河底。和尚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而是让水手们使劲把船划到岸边,再让许多人一齐用力,把水里的铁牛拖上了岸。
  和尚用这样的办法,把八只笨重的铁牛,一只一只地拖了回来。
  这个和尚叫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学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