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古村:鄠邑区五竹镇“牙道村”

标签:
游镇&bull西安市来历村名牙道村 |
分类: 户县:村名人物风俗历史 |
丰镐遗子(张新武)/书文 ;话百里秦川,讲陕西故事,巡三秦沃土,纪周秦汉唐,请关注头条号《巡秦纪》https://www.toutiao.com/c/user/5997479732/#mid=6006370723#__NO_LINK_PROXY__
道台衙门谢家庄
西安市有个户县,古名:鄠(hu)县。今已撤县设区,名曰:鄠邑区。“鄠邑”二字脱胎于“扈(hu)邑”,古时大禹治水有功,天下归附。儿子夏启建国为“夏”,封有扈氏于“扈(hu)”,史称“扈(hu)邑”。周平王东迁洛阳,以岐丰之地赐秦襄公,改“扈(hu)邑”为“鄠(hu)邑”。秦孝公时期设置“鄠(hu)县”。1964年为了简化生僻字,“鄠县”改为“户县”,2016年底,批复户县撤县设区,也就是现在的“鄠邑区”。
http://p3.pstatp.com/large/46dc00018cc5ab3b2858
鄠邑区的东北部原先有个苍游镇,在南北七号路上,被牙道村给围了。“苍游”两字来源于过境的两条河流,苍龙河和蚰蜒河。苍龙河又名黄柏河,因黄柏峪又名苍龙峪而得名苍龙河,此河在焦将以南叫黄柏河,在东西焦将至牛东之间叫苍龙河。蚰蜒河水源系沿山杨家堡、木家堡、宁家堡、、东炉丹村、西炉丹村、五庄等六堡群众在曲峪沟堆石筑坝引水灌田和蔡家坡一带人畜饮水形成的一条人工渠,因弯曲像一条蚰蜒虫爬过,所以叫蚰蜒河。苍龙河和蚰蜒河在野口村西南汇合,叫“野水归口”,所以这地方就叫“苍游”,1984年改为苍游乡,只到2011年才撤乡设镇变成苍游镇,2015年,撤销苍游镇,并入五竹镇。1956年省修惠安防洪工程时,将苍龙河和蚰蜒河由化羊村西堡北截断,流入新修的曲峪河内,也就是现在的新河,所以这两条河现在已经没了,有些地方还能看见老河道。
http://p1.pstatp.com/large/46d60004549271d04a86
至于苍游镇并入的五竹镇,“五竹”二字来源于驻地五竹村,从南山庞光镇到大王镇,过大十字就是本村,五竹村历史悠久,最早由午、周两姓居住得名:午周村,民国时期本村圣母庙里长出五根参天大竹,人称神竹,故以此改名:五竹村。
http://p3.pstatp.com/large/37d800016ae693c91c1e
牙道村原先隶属苍游镇,现在隶属五竹镇,在大庞路两侧,本地人念(nia dao cun),按照分为东牙道村、西牙道村、南牙道村、三个自然村。这个村子十分古老,据传早年有谢、孙、宋、刘四姓在此居住,西晋时称:谢家庄。谢家庄有谢玄入朝为官,官居道台,回家时常理民事,所以本地人称谢宅为道台府,因常理民事称为道台衙门。本村取“衙门及道台”之意,所以谢家庄也被称为“衙道”。孙、宋、刘、三庄即称为牙道村。清乾隆户县志记载:“牙道里三堡”民国户县志记载:“东西南牙道村”
http://p3.pstatp.com/large/37d700016f87c196404f
《户县志》记载:牙道村明朝永乐年间有村民张贤、原在大王镇以绱鞋为业。30岁时发奋读书,于明永乐三年中举,在吏部任职。期间廉洁奉公,不畏权贵,人称“板张”。小儿子张刚千里迢迢到北京前来探望,被张贤怒斥:“农忙时节,不好好种地,跑来干啥?”住了几天,直接撵回去,告诫到:“不准在来。”
后来朝廷遇战事,朝庭派往山西督催军饷的人受贿,任务过期未能完成。有嫉妒张贤的人,给张贤挖坑,推荐张贤出使山西。张贤走马上任,恩威并举,执法如山,按期完成了军饷,遂拜山西右布政使,官居二品。这次大儿子张纪又徒步去太原探望父亲。路过曲沃时,曲沃知县送给一头毛驴坐骑。张纪知道家贫,问儿子驴从何来,张纪如实相告。张贤怒而斥责,命其把驴送还曲沃知县。后徒步回到陕西故乡。
由于张贤出任山西有政绩,吏部内定升任都察御史,入朝为官。张贤得知,紧急上奏告老还乡。归乡后,布衣素食。病中,他嘱咐两个儿子:“我死后不要收人送钱,伤我节操;不要撰墓志铭,徒表虚荣,失我真;不要做石羊石马,侵我坟。”病故后,二子遵命,葬于祖茔。墓在西牙道村西一里张家坟西北角。墓前有石碑一通,题:《明故通奉大夫山西布政使司右布政使致仕张公墓碑》,系王九思撰文,陆海书丹,明嘉靖二十九年立。
http://p3.pstatp.com/large/322800049c1480679c38
从明代开始,户县人因逃荒出外就食谋生,陆续前去康定做生意,今天四川省的康定,旧称“打箭炉”,是汉、藏民族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中心。户县人把在康定经商的人称“炉客”。炉客以户县人最多,其中以秦镇牛东村人为主流先驱,其中著名的“茂盛福”商号,就是牛东人开创。主要贸易茶叶、百货、布匹、麝香、虫草、羊皮等。清朝末年,光绪辛丑年间,关中受灾,崔喜财家也未能免。崔喜财因灾受困,遂“只身走打箭炉,逐什一之利。”历经十年返回家乡,利用经商所赢之利,在牙道堡买田十余亩,然后娶妻成家。
http://p3.pstatp.com/large/46de0001dcb0c9b66809
【电影《白鹿原》交农运动】
本人上古既有先贤,近代也不乏革命英雄,农运先锋杨地德就是本村东牙道人,民国1932年春,户县庄稼遭受严重霜冻,收成无望,县长强云程不顾人民死活在滥用刑罚催交粮款,百姓怨声载道。当时还是西安高中学生的杨地德发起召开“户县旅省同学同乡会”,回县发动一次以驱逐强县长为主要目标的“交农”运动。杨地德被推选为总领导。4月25日晚,各路负责人在县城西街永义兴杂货铺开会,4月27日黎明,五万多愤怒的群众在各路负责人带领下,扛着叉把、扫帚、镢头、铣等农具,涌向县城,强云程闻风提前逃走。杨地德等代表百姓提出杂款粮差一律豁免等12条要求,明令强县长必须离开户县,反动政府不得只能答应百姓要求并撤换了强云程。丰镐遗子-张新武/整理与2013年8月27日.
博文由博主<丰镐遗子※张新武>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