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六村堡街道办•六村堡)西安市未央区村名来历

(2013-04-02 09:18:49)
标签:

西安市

&bull

六村

未央区

村名

分类: 未央:村名人物风俗历史

丝绸之路的起点

(西安市未央区六村堡街道办六村堡)(六村堡街道办•六村堡)西安市未央区村名来历

       六村堡(liu cun bu)位于城西北10公里建章路北端。“六村堡元代已有此村。原名六姓堡。清嘉庆年间六姓阎家堡、田家堡、相家村、田家巷、唐村、王家巷六家依据老长安城修筑村堡而得名六村堡。六村堡据父老相传有二百多户人家,后来人口日多,唐、毛两家便分到老堡紧东的新堡,相家分到村东北的相家小堡,阎家有一部分分到村西北的阎家下头,清嘉庆《长安县志》 记载:六村堡隶属叶马廒管辖

      汉代这里为西市,是汉“丝绸之路”的起点。西汉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成固(今陕西城固)人张骞奉武帝之命,率百余人由此出横门离长安,出使大月氏国,以结好月氏,共同抵御匈奴贵族的侵略。张骞途中被匈奴俘获达十年,后逃离,历使大宛、月氏、康居等国,越葱岭,经十三年只随一人归来。成为开辟“丝绸之路”的先驱。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他又率三百人出使了乌孙。从此,“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日,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成为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丝绸之路”。

      村东为西汉东市遗址。公元前154年,御史大夫著名政论家晁错被腰斩于此。晁错曾向景帝建议“重本抑末”、维护中央集权,以防止地方藩王权重叛乱。不久,吴、楚七王以“清君侧、诛晁错”为名举行叛乱,要挟景帝。为了缓和局势,景帝只好将晁错腰斩于东市。

      村北侧是长安城横(音guan)门遗址,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置长安县,县廨即在横门内(即此村),隋代迁永寿坊(今雁塔区蒋家寨)。

      村西侧是长安城雍门遗址,西魏文帝改雍门为阳武门,曾在此悬鼓、置纸笔,以求百姓直言朝政得失,隋代因忌讳改为元武门,唐代仍为禁苑西墙北门。现此村为未央区西北部物资集散和交通中心。

     清末同治年间,回民起事,本村兴办团练,抵御回民。由于六村堡这个堡子比较坚固,所以回变以后附近村民便都来此避难。同时堡内有四支大抬枪,有很多土枪,在当时都算上等武器。同时堡内组织得也很好,入堡者只许进来,不许随便出去。堡东、南两面比较薄弱,因此堡民就用门板沿墙搭成高台,立在上面防守。六村堡是先与附近几个回村如八家滩、铁锁村、刘家寨人交手的。有一天八家滩回民三百余人前来攻堡,堡民出去接战,大败,从此便胆怯不敢出,后来由苏家沟和同、朝一带来了回民,才攻得更凶,但是因为堡内有火器,所以始终未被攻开。当时正是六月暑天,回民夜攻而白天休息,所以村人就有白天潜出村外逃入城的。如阎金建之伯当时十三岁,藉口割苜蓿出村入城,逃得了活命。回民越攻越凶,堡内火药告罄,于是一面派人赴城请援,一面以开水沸汤下泼,斗争极为炽烈。这时回民于堡西南薄弱处挖地道内钻,堡民给地道口安上铡子,钻进一个铡一个,暂时堵了一阵。到了六月三十五这天,有满城图大人由城里带了四十道粮子来援六村堡,中途和回民大战于铁锁村,被回民打败,图大人亦阵亡。于是回民夺得火器,当晚即站在堡西南老爷庙房上向堡内施放,堡遂破。堡破之时,妇幼都跳井殉难,精壮或被杀,或冲出北门经渭河滩逃入城内或周、户一带,其领导人物皆退到高庙内,举火自焚,其中有武举阎某。回民被多隆阿赶走以后,外逃的堡民才慢慢回来。当时没有粮吃,堡民还去河对岸的苏家沟背过回民所弃的粮,到光绪初年,堡民将殉难妇幼骨殖捞出,埋在村东南角外。光绪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大祭,文碑今仍存在于阎家下头。”据六村堡群众所谈,并无城内官眷避难此堡之说,则回民民间传闻,可能和孝义镇投银子之说混淆,故误以为官眷在内云。但六村堡地当苏家沟南渡要冲,按马德昭亲率所部送火药,则其为城垣犄角甚明,故回民必须攻下此堡。至于堡中领导人物,《咸宁长安两县续志》忠节传有云:“毛荣先,附生,六村堡人。同治元年回乱作,督团守寨,贼众,力不支,扑火以殉,事定,给以云骑尉世职。”守堡领导人自焚于高庙一节,可得证明。六村堡之役。是六村堡是该堡汉人先铣杀燕雀门之回民,回民才围攻该堡。当时回军一路由三桥去,一路由咸阳、三里桥、黄家寨经皂河湾去,是后者用火药轰开该堡的。就在破六村堡这天,满城有小图者(即图克唐阿)带兵去救,小图出城时抬着麻绳,据说是捉回回去。结果在杨家城被马正和用连背铡齐肩带背劈死,由奔马将其尸拖回。当天,官兵出迎,未见回民大队,只将所虏回民妇孺屠戮,将一些大姑娘掳进城。当时有一大姑娘,即今孙有者之祖母,从太阳庙门中途潜回,通其情甚详

(六村堡街道办•六村堡)西安市未央区村名来历

(六村堡街道办•六村堡)西安市未央区村名来历

                   三台寺遗址是在长安城西北角城墙上建的一座寺院

    汉三台寺(亦称三台庵)遗址在六村堡小学西北角,俗称西庙。是一东西长75米、南北宽60米的夯土高台。平台至二台高7,二台至三台高7米。东汉明帝时(公元5875),依托汉长安城西北城墙修建了三台寺,至唐初已破败不堪,唐太宗贞观十一年(公元637)敕建重修。明神宗万历三十八年(1610)又敕修重建。清康熙十二年(1673),陕西巡抚杭爱再次重修并立碑以志(碑现存二台)。三台上修有坐北向南的大殿3,供奉无量天尊。东西两边又各修配殿3间。3座殿堂均雕梁画栋,56兽。四周是大青砖围墙。此外又修砖窑洞两孔,人称东洞、西洞,其遗迹至今尚存。清嘉庆元年(1796),随六村堡村落的形成,即兴起农历三月三三台庵庙会至今。清末兴学,三台庵被改建成六村堡小学。1956,高台被连阴雨冲毁,殿堂有倒塌危险,三台上的殿房拆除。70年代,二台上的建筑也陆续拆除,现只留高14米的夯土台在六村堡小学内

                   丰镐遗子-张新武/整理于2013年4月2日

(鹿苑街道办•江流村)西安市高陵县村名来历

※ 博文由博主【长治久安沣西人※丰镐遗子】整理 博文插图来自博主实地拍摄※

村史链接

1【清嘉庆《长安县志》】 记载:六村堡隶属叶马廒管辖

(六村堡街道办•六村堡)西安市未央区村名来历

 

2.【六村堡地图】

(六村堡街道办•六村堡)西安市未央区村名来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