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安古村:灞桥区席王街道办“马渡王村”

(2013-03-13 20:57:14)
标签:

章鑫舞

来历

西安市

村名

灞桥

分类: 灞桥:村名人物风俗历史
西安市灞桥区席王街道办马渡王村

西安市的区县命名,县多以“古邑”命名。如长安县得名于“长安邑”,户县得名于“鄠邑”;“区”则多以“古迹”命名,如碑林区得名于“碑林”,雁塔区得名于“大雁塔”。西安市东郊有个灞桥区,史载:春秋时期,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称霸西戎,将滋水改为灞水(灞河),并修“灞桥”。灞桥区设立时间不长,1955年长安县所属灞桥、狄寨、新筑三个管理区合并设立新的行政区,因秦汉古灞桥在境内,故而得名灞桥区。

http://p3.pstatp.com/large/438600034e541a8e9ef2

灞桥区下辖有一个席王街道办,西临浐河,南依白鹿原,北靠灞河。现在席王街道最早是建国初期牛寺、席王、刘村3乡合并而成,后来又并入霸陵乡方成为现在的格局。席王街道办的来历来源于街办驻地“席王村”。席王村在唐朝初年因一位王子在此被封为唐惠王,得名“惠王村”。明朝初年山西大槐树移民此地举民成村,修建城堡。到了清朝末年,灞河泛滥成灾,村北形成了一片芦苇荡,本地人叫“羽子园”,村民随即即以芦苇编席为生,随得名“席王村”。和灞桥区其它带王的村子村名异曲同工,如香王村原来是做“香烛”的,穆蒋王村原来是做木匠的。

http://p1.pstatp.com/large/434300023223ffcf4475

席王街道办下属有一个马渡王村,坐落于于灞河南岸白鹿原北坡下,北临灞河,南靠白鹿原,村子不大,只有一千来人。因原先有同事在北李村,经常想约灞河钓鱼,故对马渡王比较熟悉。当初问同事家住何地,不说是“席王”,老说是“毛西”。直到多次深入此地方知,这一块地方最早叫“毛西乡”,后来才改为“霸陵乡”,最后并入“席王街办”。看来村民的怀旧意识还比较强。(丰镐遗子/书文 ;头条号“睁眼看西安”首发)

http://p3.pstatp.com/large/433f000265e8e4bf85d7

关于马渡王村村名由来和本村先民的职业没有关系。但听“马渡王”三个字,第一个就想起南宋的宋高宗赵构,想起了“泥马渡康王”的故事。本地关于马渡王的传说和这个版相似雷同,只不过主角不是坐拥半壁江山的宋高宗赵构,而是再造汉家乾坤的汉光武帝刘秀。传言王莽追刘秀,刘秀策马东逃,到此地被灞河所阻,前有大河,后有追兵,情急之下,刘秀强行过河,眼看即将命丧波涛。刘秀遥看汉文帝霸陵近,此时汉文帝神灵庇护,马化为龙,腾空过河,刘秀得以逃生,故曰:马渡汉王,村子依此得名:马渡王。

实则据史料《陕西省西安市地名志》记载:马渡王村唐开元年间有村,此处是长安通往蓝田的灞河渡口,称作码头,王姓人居住后称马头王家村,清嘉庆《咸宁县志》记载为:“马头王家村”。到了清末演变为马渡王村。清末《咸宁长安两县续志》记载:咸宁县设29仓,东乡设8仓,其中有曹家堡仓, 在长安城东20里,全仓在灞河西南。有住户1185户,人口6943人,编为3个牌,统领49村,曹家堡仓办公地点在下牌曹家堡。本村已经记做“马渡王”并重点说明“前志记作马头王家村”。

http://p3.pstatp.com/large/3c5f0000d568e24c59bd

清朝末年,本村出了一位风云人物王之杰,其祖父系同治年间举人,地方名儒。王之杰7岁随祖父读书,天资聪颖,酷嗜读书。16岁参加府试中秀才,弱冠之年参加乡试中举人,:清光绪19年参加恩科会试中进士,即授刑部主事为刑部尚书薛允升(长安高桥人)器重,常以“法家”的称号赞许之。戊戌变法,王之杰拥护变法改革朝政,变法失败“六君子”被害,王之杰避难归乡。义和团运动失败,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避难西安。形势好转,随刑部尚书薛允升一道陪驾回京,在刑部行职10余年。在京为官期间,其足登布履,作风朴实、为官清正,府邸无使婢,外出无仆从,夫人亲自做饭洗衣。归乡期间常衣着朴素,毫无官老爷的架子,在乡里威望极高。宣统元年病逝于北京。

丰镐遗子-张新武 书文于2013年3月13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