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临潼县代王街道办门家村
门家村位于代王街办东北3公里处。以门姓居此得名。村东有战国时赵国太卿蔺相如墓。相传,战国时赵国的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卿。秦灭赵后,秦为了拢络赵国臣民,想利用他,连其家人俘入秦地。因不从而死于中途,葬在此处。其后人亦隐于此.为避嫌,将蔺姓改为门姓,得名门家村。
本地有传说,蔺相如“完璧归赵”后,赵王以蔺相如出使强秦而不辱使命,遂列为上大夫。“渑池之会”蔺相如使秦王击缶,立大功,又被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后秦出兵攻赵,赵王以太子郚作为秦国人质。赵王怜太子孤儿,派相如侍太子。相如告太子曰:“骊山乃下绝胜”。太子听罢欣然前往。相如偕太子游骊山,不料太子得急症而亡。相如因此获罪,被处极刑,割头挖心,葬于骊山戏之滨,赵太子郚尸体也埋在骊山阴坡,名“赵太子墓”,当地人叫“龙骨堆”,(又说此墓乃秦太子扶苏墓)至今犹在。蔺氏的家族因此受其株连,为了逃避这场灾难,蔺字去头,挖心(“佳”),改姓为门,祖祖辈辈居住在墓之西北,名门家村。
蔺相如,战国时赵国上卿,今山西柳林孟门人,一说山西古县蔺子坪人,官至上卿,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家臣,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所载,他的生平最重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个事件。
秦昭襄王二十四年(公元前283年)赵国遣蔺相如携“和氏璧”入秦,在渭水南的章台宫(今未央区三桥镇高低堡子一带)拜见秦昭王。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蔺相如受命带宝玉去秦国换15座城池,见秦王没有诚意,便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这就是渑池相会的故事。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蔺相如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这就是负荆请罪的故事。
史载:蔺相如墓在临潼区东15公里,戏河之西,临马道北,有座占地6600平方米,高15米,呈方形隆顶的古冢,为战国七雄之一赵国上卿蔺相如之墓。关于蔺相如墓,历史上众说纷纭。但据清·康熙《临潼县志》载:“相如墓在马崖道上”。清代著名考古学家,陕西巡抚毕沅亦为之树碑曰:“赵大夫蔺相如之墓”(1952年,戏河人在戏河桥下捞出此碑,后一直保存在戏河小学,“文革”期间被毁坏)。
丰镐遗子-张新武/书文于2012年10月25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