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古村:灞桥区红旗街办“神鹿坊”

标签:
古庙楷体gb2312红旗街道白鹿塬 |
分类: 灞桥:村名人物风俗历史 |
丰镐遗子(张新武)/书文 ;话百里秦川,讲陕西故事,巡三秦沃土,纪周秦汉唐,请关注头条号《巡秦纪》https://www.toutiao.com/c/user/5997479732/#mid=6006370723#__NO_LINK_PROXY__
西安市灞桥区红旗街道办神鹿坊村
http://p9.pstatp.com/large/46c90003f3ded37629a0
【白鹿村】
根据《太平环宇记》记载:“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时期,原上出现白鹿游弋,故名白鹿塬”,白鹿塬南北宽约10公里、东西长约30公里。白鹿塬中央的一条深沟,名叫“荆峪沟”。为了好听“荆峪沟”转音改名为“鲸鱼沟”。鲸鱼沟将白鹿塬一份为二,分为南塬和北塬。南原名“炮里塬”,北原名“狄寨塬”。白鹿塬由长安区、蓝田县、灞桥区、三家分而治之。其中长安区有炮里街办、鸣犊街办(部分)、魏寨街办(部分);蓝田县有孟村镇、安村镇、前卫镇、焦岱镇(部分);灞桥区有狄寨街办、席王街办(部分)、纺织城街办(部分)、红旗街办(部分)。今天要说的神鹿坊村就在灞桥区红旗街办。(丰镐遗子/书文 ;头条号“睁眼看西安”首发)
http://p3.pstatp.com/large/46cc0003c3b1409d2eec
【白鹿原】
灞桥区设立时间不长,民国33年(1944)西安再次设市。民国34年(1945)市区设12个区。1949年5月调整为9个区,1955年长安县所属灞桥、狄寨、新筑三个管理区合并设立新的行政区,因秦汉古灞桥在境内,故而得名灞桥区。神鹿坊村就位于灞桥区西南红旗街道办的中部,东依白鹿塬,西邻浐河、北面是湾子村,南面是高桥村。这个村子比较大,有12个村民小组,村民有4000多人。
http://p3.pstatp.com/large/46c90003ef57f7fc2724
【神鹿坊】
神鹿坊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根据《唐书·李晟传》记载:在公元783年,泾原兵变,朱泚在唐长安禁苑白花殿称帝,神策军节度使李晟率军由东渭桥(今耿镇)出发迂回至神鹿村强渡浐河,占据米仓村,攻入光泰门,真捣白花殿。可见唐代本村已称做神鹿村。关于神鹿村村名所来其说有三:
第一种说法和周天子有关。根据《后汉书·都国志》记载:"新丰县西有白鹿塬,周平王时白鹿出"。传说西周末期,西周都城镐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杀,周平王登基,在高塬上狩猎。一日游走高塬,发现一头白鹿,这座高塬就是现在的白鹿塬。周平王命令大将围猎白鹿,这只白鹿 一直跑进村中间的一个古庙,士兵进庙搜索。始终未见白鹿踪影,人们相信那只白鹿是一神鹿。此地随得名“神鹿坊”。
第二种说法和西魏皇帝元宝炬有关。话说西魏大统十五年,长安城的魏文帝元宝炬病危,太医开药方需活白鹿心肝一个。正宫太子带兵出城奔长安东南白鹿塬,看见一只白鹿,白鹿中箭跑进庙内,太子带兵进庙找寻不见,看见在庙内神像肚上上有自己的箭,随把箭拔出上面有一颗白鹿心脏,文帝元宝炬用后病痊愈大喜,遂下诏封白鹿蹿出之地为神鹿坊。
第三种说法和唐高宗李治有关。相传唐贞观年间,李治有头疾,在此处射得一白鹿,治愈头疾之病,遂筑庙祀神鹿。故名神鹿坊。
http://p3.pstatp.com/large/3c5f0000d568e24c59bd
【两县续志】
《咸宁长安两县续之》十六卷《忠烈传》记载:清末同治元年,蓝大顺、蓝二顺义军入境,神鹿坊人贺光清,集结村民设立民团自保,后率民团御敌,战败阵亡。同时死难者有同村张登汉、狄寨寇君盛等四十馀人。另十八卷《义行传》记载:韩森社神鹿坊人李培谟
《咸宁长安两县续志》第21卷《列女传》记载:神鹿坊苏昇妻赵氏。同治初年,苏昇避乱,遇义军不屈而死。赵氏痛哭,以头触棺,几殆。既葬,竖碑志昇死事状。赵氏无子,抚侄子苏世裕如己出,及长,为苏世裕娶媳妇茹氏。越十年,苏世裕又死,遗孤儿田儿,姑妇共育田儿,守志三十馀年,卒年七十一。茹氏既奉姑终天年,继志守节,为子授室。哺育四载,田儿夫妇又相继病亡,无所出。茹复取侄孙长福为田儿后,抚之成立。宣统三年,年六十岁。神鹿庄李永秀妻张氏。年三十而寡,悲痛几绝。念诸孤尚幼,矢志守节。连遭歉岁,备历艰危。教养二子,各底于成。宣统三年,年六十岁。
http://p9.pstatp.com/large/46ca0003cddec7c38524
【神鹿坊小学】
《咸宁长安两县续之》记载:三义庙在神鹿坊,为明代秦王府收租之所在,有纪事碑。1940年李润琛女士将西安城里14间房子与家具、木器等变卖了一万多元法币,说服村中乡民,拆掉村里的“三义庙”和“娘娘庙”,并与私塾先生孟承道合作,才倾力创办了“长安县私立神鹿坊建国小学”。
http://p3.pstatp.com/large/43860003c59ee1424a4c
【云经寺】
在神鹿坊往北一里地与湾子村结合部有云经寺。唐朝玄奘法师(唐僧)在大慈恩寺(今西安大雁塔)开办大型译场,晚年在玉华寺(铜川玉华宫)翻译经书。麟德元年二月初五,玄奘法师在玉华宫圆寂,遗体就葬于长安城东白鹿原云经寺。史载:京城长安附近五百里内僧尼、文武百官、黎民百姓,都来送葬参加送葬悼念活动,参加人数逾百万,当晚有三万多人在墓址结庐守墓,殡仪之胜,前所未有。白鹿原云经寺距长安近在咫尺,地势又高,唐高宗在大明宫中,抬头看见郁郁葱葱的白鹿原,就想起了玄奘法师,十分伤感。于是有人上奏,建议迁葬。总章二年四月八日,唐高宗命改葬玄奘法师于长安县樊川,并在葬地营建塔宇,也就是今日的长安护国兴教寺,里面至今有唐玄奘灵骨塔。
丰镐遗子-张新武/整理与2012年10月18日
※※※※※※本篇文章来自【西安人文地理※丰镐遗子】的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