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安古村:长安区郭杜镇“第五桥村”

(2012-07-12 13:38:00)
标签:

第五琦

郭杜街道

宋体

安史之乱

第五桥村

分类: 长安:村名人物风俗历史
                   “郭杜第五桥村”与“御史邹应龙”的故事

西安市有个长安区,长安区下辖有个郭杜街道办,原先叫郭杜镇,地处长安区正西,西万路十字古毕塬上。是明清时期长安八大镇之一,这里自古是长安南去交通要道,为传统古集镇,关于“郭杜”所来,其说有三:

一说:郭杜镇建于明万历年间。解放前仅有小店铺20余家,街道长不过百米,宽仅6米多。明代以镇南称郭家村,镇北称杜家堡,合称郭杜。今镇南为郭南村,镇北为郭北村。《通志》记载:郭杜镇在县城南三十里。又南五里为贾里镇,又南五里为黄良镇,又南十里为姜村镇,又南五里为子午镇。此种说法为现在主流说法。

二说:据北宋宋敏求《长安志》,清嘉庆《咸宁县志》等记载:郭杜地域隋唐时为长安县义阳乡布政里和华林乡居安里。明代因其地在古杜京附近设镇,遂名古杜镇,后易名郭杜镇。此说有史籍作为依据,当为郭杜另一源头。

三说:郭杜这里自古是长安南去交通要道,为传统古集镇,民国时匪患横生,经常劫货杀人,名为割头镇,后转音为郭杜镇。民国时期,郭杜遭匪患不假,但郭杜一词早在清朝中期就有明确史载,“民国土匪说”,当不可信。

http://p3.pstatp.com/large/3b190002b4f0d1d909ce

【郭杜镇】

郭杜镇第五桥位于郭杜镇北1公里。现在位于西万路东侧,车管所斜对面。现分东、西两村。东村以张姓村民为主,西村以以段姓村民为主。两村各有2个村民小组,村民合一起2000人左右。本村建村较早唐代已有此村。村名所来,其说有二:

http://p9.pstatp.com/large/3c5e000150c0bd2dcc75

【西第五桥村】

一说:本村此地在唐肃宗时是宰相第五琦的别墅,村子随得名第五桥村。《后汉书•第五伦传》记载,“第五”为西汉高祖赐姓。齐鲁田姓大户迁入时赐姓第五,散居长安城南。若居住在此地,则本村建村时间可以提前到汉朝。第五琦是第五桥村人,至德元年任山南第五道度支使、改私贩盐为官收官卖,改善了财政状况,使盐价激增,乾元二年任户部侍郎同门下平章事(宰相)主持改造“乾元重宝”、“重轮乾元”钱币,前后主持财赋十余年,是安史之乱后期著名的理财大臣。

二说:唐中宗女安乐公主曾请求把昆明池作为私沼,中宗不许。公主于是大发民夫,夺百姓庄园,造定昆池。引水渠在此修有桥梁,本村桥梁为第五座,故得名:第五桥村。宋《游城南记》载:杜甫《何将军山林》诗有“不识南塘路,今知第五桥”。《通志》载:第五桥在县南二十里沈桥里。

http://p3.pstatp.com/large/3c5e000150c22d2e2470

【东第五桥村】

村原有古城墙、现已拆毁无踪迹。村中明朝兵部侍郎邹应龙的坟墓,周围群众称邹官坟。邹应龙,字云卿,长安人,明嘉靖三十五年进士,后任御史。明世宗嘉靖帝即位后,任用曾作过太子太师的严嵩为相,严嵩恃权得宠,独霸朝纲,其子严世蕃,凭借父权,作工部侍郎,贪赃枉法,欺压良善,朝中无人敢言,朝野官民深受其害。邹应龙身为御史,向皇帝上书,弹劾严家父子。嘉靖看罢后,大为震怒,即昭令诛死严世蕃,严嵩致仕还乡,削职为民,在其家中共抄出黄金三万余两,白银三百万余两,珍珠宝玩不计其数,放出所压民女27人,严嵩归家后住墓舍二年,饥饿毙命。后来,邹应龙提为通政司、兵部侍郎,巡抚云南,查办黔国公沐朝弼,又平番寇,后因忌者所排,弃官归故。死后葬第五桥村东南,占地10亩,周围群众称为“邹官坟”。相传长安的城隍爷就是邹应龙。

丰镐遗子-张新武/书文于2012年7月12日

西安古村:长安区郭杜镇“第五桥村”
博文由博主<丰镐遗子※张新武>撰文 插图来自博主实地拍摄 微信号:zxw5136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