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壮侯张勇”与“少陵张候坟”的故事
张侯坟是长安区大兆街道郭庄村中的一个小自然村,东临浐河西岸,北有常兴村、西有三益村,南与东曹村和新庄村相接,在村中眺可望见白鹿原。
据《长安地名志》载:郭家庄为当年修建张侯坟时,从渭河以北而来的郭姓石匠,在坟修成后,遂居于此处,逐渐形成现在的村落。张侯坟村,为清襄壮侯张勇的后代,张氏祖墓有封地,为便于每年祭祀,后遂居于此,形成村落而得名。
据《清史》、《关中胜迹图》、《咸宁县志》、《长安新志》、《长安县志》《长安地名志》《长安史迹略述》等书记载。
张勇、字非熊,明末清初咸宁人(张勇原籍汉中洋县,后迁居长安杜曲,再徙居大兆鲍陂,最后定居于王曲街办贾里村)。
张勇善骑射,本为明朝的一位副将,顺治二年降清,授游击,隶属陕西总督孟乔芳的麾下。张勇每次督战都身先士卒,屡战屡胜,顺治四年就破格授甘肃总兵的官职。
张勇平定了诸多起义,在治军作战上表现出色,得到了顺治皇帝的召见和表彰,张勇临行前,顺治命大臣索尼等传谕说:“当今良将如勇者甚少。军务不可悬度,当相机而行,勿负才轻敌。”
顺治十八年,张勇被提拔为云南提督。康熙二年,张勇镇甘肃。康熙十二年,吴三桂在云南举兵造反,这就是后来的“三藩之乱”。由于陕西提督王辅臣遥相呼应,西北地区一时烽烟四起,战殍遍野。吴三桂举事之初,认为陕西是天下之脊,当时在陕西手握重兵的是王辅臣和张勇,吴三桂与王、张二人都很熟悉,于是,吴三桂便遣人给王辅臣送去密函,并让王辅臣送信给张勇,希望得到这两位大将的支持。王辅臣竟在陕西宁羌兵变中倒向了吴三桂,而张勇坚定地站在了以康熙为首的清廷一方,并领兵镇压叛乱,为稳定大清的西北局势做出了重大贡献。
张勇与赵良栋、王进宝、孙思克一起,被时人称为“河西四将”。所谓河西四将,是康熙年间,对在平定三藩之乱中有功的四位河西籍绿营将领的称呼。其中张勇排名第一,名“河西四将”之首。
张勇早年征战时,被流矢射中右脚,以致足骨损伤不良于行,因此经常坐在轿子上指挥作战。后来张勇请求入觐,康熙照顾他腿脚不便,准许张勇乘肩舆入乾清宫,当时人都认为这是一项莫大的“殊荣”,为此,名儒王宏撰还特别写文相贺。
康熙十五年,张勇以战功进一等侯,加少傅兼太子太师。康熙二十三年,张勇率兵赴青海防御游牧部族,中途病重去世,赠少师仍兼太子太师,赐祭葬,谥襄壮。
《清史稿》载:“张勇身经百战,克州五,州县五十,右足中流矢,不能履,常以肩舆督战。临敌若无事,而智计横出,每以寡胜众。用人尽其才,往往卒伍为大将”。
张勇长子张云翥早亡,次子张云翼,官至大理寺卿,三子张云翮,曾任户部郎中。据《清史稿》记载,张云翼,字又南,袭封靖逆侯,康熙二十五年授福建陆路提督,以大理卿驻泉州六载,统属队伍,井井有条。闲暇时喜欢酌酒论文,弈棋赋诗。

※ 博文由博主【长治久安沣西人※丰镐遗子】整理 博文插图来自博主实地拍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