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长安县斗门镇落水村
斗门镇落水村,位于斗门街办东北3公里处,地处镐京遗址核心地带,老108国道由村东而过,新108国道由村西而过,是西安西去周至、户县、眉县、宝鸡的交通要冲。落水村周围的村子有镐京村、南丰村、上泉村、牛角东庄。落水村有良田1600亩,人口2420人,盛产小麦、玉米,本村在方圆周边为一大村,村中村民多从事建材租赁,生活较为富裕。丰镐遗子-张新武
清嘉庆《长安县志》:记载为:落水村,隶属长安斗门廒管辖。清末《咸宁长安两县续志》记载:长安县设18廒,西南乡设6廒,6廒之一斗门廒在县西四十里,有镇。分十保障,统四十八村:廒在斗门南村。全廒居丰水(沣河)东。细柳原南自河池、姜仁两廒入,北经斗门镇,又北过丰镐村,绝昆明池北口,又北经王寺廒,易名曰高阳原。丰水自马王廒流入,北流入田许廒。昆明渠自河池廒流入,经刘旗寨,南过孟家庄折北流,经丰镐村,北流入王寺廒。
有户二千二百五十五,人口一万一千九百四十九。洛水村五堡,亦名洛水河。
落水村建村较早,《世说》记载:“汤旱,伊尹教民田头凿井灌田。”《考古》1963年第6期记载:“长安县落水村就发现晚商古井一眼”,可见此地早有人居,落水村原名洛水村,坐落在郡邬岭上,雄踞高处,交通便利。太平河从村东贴身而过,蜿蜒由南向北流去,村北有一龙口道,据说为祥龙出没之道。因地处昆明池给长安城供水的出口下方,当时这里地势较高,渠水从昆明池流出在此降落水位,故名落水。《长安县地名志》落水村条下记:“以在汉唐昆明池北堰外,向长安城供水渠出口处。因流水在闸口处下落得名落水村。”
本村地处古都沃土,民风淳朴,书香浓厚,人才众多,既有文墨能臣,更有巾帼烈女。《咸宁长安两县续志》22卷《烈女传》就有本村记载原文如下:[王氏]洛水村刘吉妻。年二十夫殁,兄嫂相继逝,舅姑老,子侄幼。王誓不再醮,仰事俯畜,守节四十年。光绪十七年旌。[张氏],洛水村曹永文妻。年十八夫病殁,有娣妇生二子,以夫亡家贫,携次子改醮,长子仅三岁,张抚育之成立。守节四十馀年,卒年六十馀。
落水村古为宗周镐京故地,又为盛唐京畿之地,现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藏有唐代“鸾凤翼马纹镜”一面。于1965年在落水村出土。圆形,直径12厘米。半球形圆钮,素缘。主纹样饰对称奔马和鸾凤纹,禽兽足下饰流云纹。外区饰流云纹一周堪为铜镜精品,足见本村历史文化底蕴之深。
丰镐遗子-张新武/书文于2012年7月4日

博文由博主<丰镐遗子※张新武>撰文 插图来自博主网络搜索微信号:zxw51367
1.清嘉庆《长安县志》:记载为:落水村,隶属长安斗门廒管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