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安古村:长安区王莽街道“稻地江村”

(2012-06-27 13:28:00)
标签:

梁化凤

马务村

地名

大丰村

村名

分类: 长安:村名人物风俗历史

 西安古村:“稻地江村”和“山西总督”的故事!

西安市长安区终南山下有个地方叫“王莽”。说起王莽街道,原为王莽乡,驻地西王莽村,建制虽然不长,历史确极为悠久。其村名来源于“王莽追刘秀”的传说。因历史久远,今已不可考,清朝嘉庆《咸宁县志》记载:王莽村为“王忙村”,刘秀村为“留秀村”。王莽街道下辖有一个江村,是长安地区少有的“鱼米之乡小江南”,村子不小,有14个小队,3000余人口,高姓为大户。

http://p3.pstatp.com/large/2ed300045b6849acd238

【终南山下,这个场景已经不多了】

本村村南为终南山,有两个峪口,名曰大峪、小峪。《长安志》载:“锡谷在县东南六十里,有路至归安镇,合义谷路通兴元府。”义谷即今大峪,锡谷即今小峪。两谷道于秦岭山中汇合为一条谷道,向南直通陕南,古为“三谷道”之一。大峪、小峪有水从终南山流出,汇聚成大峪河,小峪河。大峪河发源于大峪罗家坪以上的甘花溪,小峪河发源于小峪香炉石沟。两河于王莽街道下红庙村西北相汇流入潏河。江村村北为大峪河,村南为小峪河,村西为太乙河,古称江心村,岛地江村。因此地河多水丰,盛产大米,人称“小江南”,故又名:稻地江村。

http://p3.pstatp.com/large/2ed10004b967501b2d0b

【小峪口】

据传稻地江村建村与明朝,清嘉庆《咸宁县志》记载:“杜曲社江村”。清末民初《咸宁长安两县续志》记载:“咸宁县设29仓,南乡置10仓,10仓之一为杜曲仓,在城南四十里有镇。编为11牌,统87村:仓在杜曲镇。有住户6927户,人口33498人。全仓谷口最多,地势颇宽。稻地江村,亦称江村。”

http://p3.pstatp.com/large/2ed10004b1f840e16628

【《武状元苏乞儿奉旨行讨剧照》】

都说“唐塔汉冢朱打圈”江村在明朝时期也修建有护村城墙,东西南北有四个门楼子,外面还有护城河,因是黄土夯城,又称“土围子”。本村盛产大米,古时进贡朝廷,四方有名。相传明朝时期本村出了个大官在山西当总督,逢人便说家乡米好。话说某次同僚家中赴宴,看见大米饭,随口说道:“这种大米,在我们江村,狗都不吃”。同僚抬杠,非要到其家乡一看究竟,总督让村人提前将狗喂饱,在狗盆里全部放上大米饭,参观之日,村里面的狗都是耷拉脑袋,看都不看盆中大米饭,同僚信以为真。都说民以食为天,如此暴殄天物的事被皇帝知道了,总督最终落了个去职罢官的结局,为了让其知道粮食的金贵,给其发了个银碗,奉旨讨饭去了。

http://p3.pstatp.com/large/31e00002350728ff3671

稻地江村的三义殿】

稻地江村在民国时期是本地著名的戏窝子,民国十八年本村昌仲仁和杨嘉绪与咸阳人郑益斋联合成立秦腔“益民社”,演出《临潼山》、《五典坡》、《三回头》等著名剧目,名声大振,并远赴甘肃平凉、庆阳等地演出,享誉四方,后社中明角各奔东西,勉强维持至民国三十七年终于解体。

早在1938年,抗日运动兴起,我党组织的长安同学会总会成立,并在在稻地江村建立农民游击武装。从1940年以樊南为据点在国民党统治薄弱的终南山内外发展农民党员组建二里村支部。本村英烈高作哲,民国时期明面上是国民党乡镇民代表会主席,暗地里是长安区早起的地下党员,红军过大峪口出山时,曾送米送菜慰问。为民请愿要求清算向国民党樊南乡郑乡长账目。被郑乡长爪牙暗杀于本村红庙河边。

http://p3.pstatp.com/large/2c230001a34b9da37c6b

《睁眼看西安》是“丰镐遗子”创建的西安本土人文地理自媒体。刨根百里秦川,问底周秦汉唐,睁开眼睛,拿出手机,告诉你一个不为人知的老长安,未经授权,不要转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