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质量要求
4.1 品级
根据棉花的成熟程度、色泽特征、轧工质量,棉花品级分为7个级,即一至七级。三级为品级标准级。
4.1.1
品级条件 棉花品级条件见表1
品级条件
品级
|
籽
|
皮
|
锯
|
||||
成熟
程度
|
色泽
特征
|
轧工
质量
|
成熟
程度
|
色泽
特征
|
轧工
质量
|
||
一级
|
早、中期优质白棉,棉瓣肥大,有少量一般白棉和带淡黄尖、黄线的棉瓣,杂质很少
|
成熟好
|
色洁白或乳白,丝光好,稍有淡黄染
|
黄根、杂质很少
|
成熟好
|
色洁白或乳白,丝光好,微有淡黄染
|
索丝、棉结、杂质很少
|
二级
|
早、中期好白棉,棉瓣大,有少量轻雨锈棉和个别半僵棉瓣,杂质少
|
成熟正常
|
色洁白或乳白,有丝光,有少量淡黄染
|
黄根、杂质少
|
成熟正常
|
色洁白或乳白,有丝光,稍有淡黄染
|
索丝、棉结、杂质少
|
三级
|
早、中期一般白棉和晚期好白棉,棉瓣大小都有,有少量雨锈棉和个别僵瓣棉,杂质稍多
|
成熟一般
|
色白或乳白,稍见阴黄,稍有丝光,淡黄染、黄染稍多
|
黄根、杂质稍多
|
成熟一般
|
色白或乳白,稍有丝光,有少量淡黄染
|
索丝、棉结、杂质较少
|
四级
|
早、中期较差的白棉和晚期白棉,棉瓣小,有少量僵瓣或轻霜、淡灰棉,杂质较多
|
成熟稍差
|
色白略带灰、黄,有少量污染棉
|
黄根、杂质较多
|
成熟稍差
|
色白略带阴黄,有淡灰、黄染
|
索丝、棉结、杂质稍多
|
五级
|
晚期较差的白棉和早、中期僵瓣棉,杂质多
|
成熟较差
|
色灰白带阴黄,污染棉较多,有糟绒
|
黄根、杂质多
|
成熟较差
|
色灰白有阴黄,有污染棉和糟绒
|
索丝、棉结、杂质较多
|
六级
|
各种僵瓣棉和部分晚期次白棉,杂质很多
|
成熟差
|
色灰黄,略带灰白,各种污染棉、糟绒多
|
杂质很多
|
成熟差
|
色灰白或阴黄,污染棉、糟绒较多
|
索丝、棉结、杂质多
|
七级
|
各种僵瓣棉、污染棉和部分烂桃棉,杂质很多
|
成熟很差
|
色灰暗,各种污染棉、糟绒很多
|
杂质很多
|
成熟很差
|
色灰黄,污染棉、糟绒多
|
索丝、棉结、杂质很多
|
4.1.2 品级条件参考指标
品级条件参考指标见表2 品级条件参考指标
品级
|
成熟
系数
不低于
|
断裂比强度cN/tex不低于
|
轧工质量
|
||||
皮辊棉
|
锯齿棉
|
||||||
黄根率%
不大于
|
毛头率%
不大于
|
疵点
粒/100g
不大于
|
毛头率%
不大于
|
不孕籽
含棉率%
|
|||
1.6
|
28
|
0.3
|
0.4
|
1000
|
0.4
|
20-30
|
|
二级
|
1.5
|
26
|
0.3
|
0.4
|
1200
|
0.4
|
20-30
|
三级
|
1.4
|
26
|
0.5
|
0.6
|
1500
|
0.6
|
20-30
|
四级
|
1.2
|
24
|
0.5
|
0.6
|
2000
|
0.6
|
20-30
|
五级
|
1.0
|
24
|
0.5
|
0.6
|
3000
|
0.6
|
20-30
|
注:
1、疵点包括:破籽、不孕籽、索丝、软籽表皮、僵片、带纤维籽屑及棉结七种。
2、轧工质量指标也是对皮棉的质量要求。
3、断裂比强度为3.2mm隔距,HVI校准棉花标准(HVICC)校准水平。
|
4.1.3
根据品级条件和品级条件参考指标,制作品级实物标准。品级条件也是籽棉“四分”(分摘、分晒、分存、分售)的依据。
4.1.4 品级实物标准
4.1.4.1 品级实物标准分基本标准和仿制标准。
4.1.4.2
同级籽棉在正常轧工条件下轧出皮棉产生同级皮辊棉、锯齿棉基本标准。
注:符合表2轧工质量参考指标要求,视为正常轧工条件。
4.1.4.3
基本标准分保存本、副本、校准本。保存本为基本标准每年更新的依据;副本为品级实物标准仿制的依据;校准本用于仿制标准损坏、变异等情况下的修复、校对。
4.1.4.4
皮辊棉、锯齿棉仿制标准根据基本标准副本的品级程度进行仿制。
4.1.4.5
皮辊棉、锯齿棉仿制标准是评定棉花品级的依据。各级实物标准都是底线。
4.1.4.6
黄棉、灰棉、拔杆剥桃棉,由各产棉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基本标准副本的品级程度制作参考棉样。最高品级不高于四级。
4.1.4.7
基本标准和仿制标准应每年更新,并保持各级程度的稳定。
4.1.4.8
基本标准和仿制标准使用期限为一年(自当年九月一日至次年八月三十一日)。
4.2 长度
4.2.1
棉花纤维长度采用棉花上半部平均长度(简称长度,下同)。
4.2.2
长度以1mm为级距,分级如下:
25毫米,包括25.9mm及以下;26毫米,包括26.0~26.9mm;
27毫米,包括27.0~27.9mm;28毫米,包括28.0~28.9mm;
29毫米,包括29.0~29.9mm;30毫米,包括30.0~30.9mm;
31毫米,包括31.0~31.9mm;32毫米,包括32.0mm及以上。
4.2.3 长度规定
4.2.3.1
28毫米为长度标准级。
4.2.3.2
六、七级棉花的长度均按25毫米计,记为25.0mm。
4.2.4 棉花长度标准样品
棉花长度标准样品的长度值,根据大容量纤维测试仪(简称HVI,下同)测定的棉花上半部平均长度值确定。
4.3 马克隆值
4.3.1
马克隆值分三个级,即A、B、C级。B级分为B1、B2两档,C级分为C1、C2两档。B级为马克隆值标准级。
4.3.2
马克隆值分级分档范围如表3所示:
表3 马克隆值分级分档表
马克隆值分级
|
数值
|
|
A级
|
A
|
3.7~4.2
|
B级
|
B1
|
3.5~3.6
|
B2
|
4.3~4.9
|
|
C级
|
C1
|
3.4及以下
|
C2
|
5.0及以上
|
4.4 回潮率
棉花公定回潮率为8.5%;棉花回潮率最高限度为10.5%。
4.5 含杂率
棉花标准含杂率,皮辊棉为3.0%,锯齿棉为2.5%。
4.6 断裂比强度
断裂比强度分档见表4。
表4
断裂比强度(3.2mm隔距HVICC校准水平)分档表
分档
|
|
≤20.0
|
很弱
|
20.0~25.9
|
弱
|
26.0~29.9
|
中等
|
30.0~31.9
|
强
|
≥32.0
|
很强
|
4.7 长度整齐度指数
长度整齐度指数分档见表5。
表5
长度整齐度指数分档表
长度整齐度指数(%)
|
分档
|
<77.0
|
很低
|
77.0~79.9
|
低
|
80.0~82.9
|
中等
|
83.0~85.9
|
高
|
≥86.0
|
很高
|
4.8 危害性杂物
4.8.1
棉花中严禁混入危害性杂物。
4.8.2
采摘、交售、收购和加工棉花中的要求
4.8.2.1
采摘、交售棉花,禁止使用易产生异性纤维的非棉布口袋,禁止用有色的或非棉线、绳扎口。
4.8.2.2
收购、加工棉花时,发现混有金属、砖石、异性纤维及其它危害性杂物的,
必须挑拣干净后方可收购、加工。
4.8.2.3
棉花加工过程中,不得混入危害性杂物。
4.8.3
成包皮棉异性纤维含量分档
表6 成包皮棉异性纤维含量分档及标识表
含量(克/吨)
|
<0.10
|
0.10~0.39
|
0.40~0.80
|
>0.80
|
程度
|
无
|
低
|
中
|
高
|
代号
|
N
|
L
|
M
|
H
|
4.9 反射率和黄色深度
反射率和黄色深度用于反映棉花的颜色特征。
4.10 色特征级
4.10.1 色特征级的划分
棉花按色特征分为3种类型13个级,色特征级用两位数字表示,第一位是级别,第二位是类型。
类型分白棉、淡黄染棉、黄染棉。
白棉分6级,代号分别为:11、21、31、41、51、61;
淡黄染棉分4级,代号分别为:12、22、32、42;
黄染棉分3级,代号分别为:13、23、33;
31级为色特征标准级。
4.10.2 色特征图
色特征级的分布和范围由色特征图表示,见图1。
图1 棉花色特征图
4.10.3 色特征级的确定
4.10.3.1
棉花样品表面反射率和黄色深度的测试结果,在棉花色特征图上的位置所对应的色特征级,即为该棉花样品的色特征级。
4.10.4
色特征级为推荐性指标。
5 抽样
5.1
抽样应具有代表性。抽样分籽棉抽样和成包皮棉抽样。
5.2 籽棉抽样
5.2.1
收购籽棉每500kg(不足500kg的按500kg计)抽样数量不少于1.5kg。
5.2.2
籽棉大垛以垛为单位抽样,抽样数量:10t及以下大垛抽样10kg;10t以上,
50t及以下大垛抽样20kg;50t以上大垛抽样25kg。
5.2.3
收购籽棉采取多点随机取样方法。
5.2.4
籽棉大垛采取在不同方位、多点、多层随机取样方法,取样深度不低于30cm。
5.3 成包皮棉抽样
成包皮棉抽样分按批检验抽样和逐包检验抽样。
5.3.1 按批检验抽样
5.3.1.1
按批检验的成包皮棉,每10包(不足10包的按10包计)抽1包。从每个取样棉包包身上部开包后,去掉棉包表层棉花,抽取完整成块样品约300g,形成批样,供品级、长度、马克隆值和含杂率检验;采用HVI检验时,批样供品级、长度、马克隆值、含杂率、长度整齐度、断裂比强度、反射率和黄色深度检验。抽完批样样品后,再往棉包内层于10cm~15cm深处,抽取回潮率检验样品约100g,装入取样筒内密封,形成回潮率检验批样。严禁在包头取样。
5.3.1.2
棉花加工单位按批检验可以从皮棉滑道上抽样。在整批棉花的成包过程中,每隔10包抽样一次。每次抽取约300g样品供品级、长度、马克隆值和含杂率检验;抽取约1000g样品供异性纤维含量检验;抽取约100g样品供回潮率检验。
5.3.1.3
棉花购销单位或棉纺企业检验棉花异性纤维含量,每50包(不足50包按
50包计)随机抽取1包,作为棉花异性纤维含量检验样品。
5.3.2 逐包检验抽样
5.3.2.1
逐包检验抽样仅适用于重量为(227±10)kg的棉包。
5.3.2.2
使用专用取样装置,在每个棉包两侧面中部切取长260mm、宽105mm或124mm、重量不少于125g的切割样品。
5.3.2.3
取样时,将每个切割样品按层平均分成两半,其中一个切割样品中对应棉包外侧的一半和另一个切割样品中对应棉包内侧的一半合并形成一个检验用样品,剩余的两半合并形成备用样品。棉花样品应保持原切取的形状、尺寸,即样品为长方形且平整不乱。
5.3.2.4
检验用样品供品级、含杂率检验和HVI的长度、长度整齐度、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反射率、黄色深度、色特征级检验。
文章引用自:中国棉花工业网
前一篇:棉花现行标准(续)
后一篇:现行棉花标准(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