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博时代,上海城市发展任重道远
(2010-11-21 19:48:09)
标签:
教育 |
历经184天的上海世博会圆满闭幕,世博的热潮似乎还没有完全散尽。当“世博”两个字整整充斥于上海人民生活中大半年的之后,如今已经远去的世博园区周边未免让人有种萧瑟之感。世博留给上海的不仅只是7000万的参观人数这一创记录的数字,而更应该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发展之路的思考和后世博时代所带来的机遇。
当然更应该率先值得注意的是国人的整体素质水平的问题。本届世博会开园之初,种种不文明的游园行为屡屡被曝光,这不仅影响了其他游客的观博体验,更影响了国人在全世界的形象。虽然世博局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了园区内短信提醒、发放热门场馆预约券、增添硬隔离、遮阳伞、休息座位等多种方式结合,希望尽可能减少园区内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虽然到世博后期,各种插队、推搡、践踏草坪等不文明现象越来越少了。但这些都不能表明国人素质的提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水房认为而要让生活更美好,我们除了要继续加快城市的各种硬件建设,更要在城市的软件管理上大做文章。城市文明的体现,不仅需要硬件依托,更离不开软件的支撑。
其次,世博后更应倡导低碳环保新生活是趋势。低碳世博是上海世博会提出的一项口号,在“低碳、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这三大主题下,上海世博会试图解答工业革命带来的城市化困扰。在本届世博会上,瑞士馆所用的大豆纤维材料、芬兰馆所用的新型纸塑复合材料、卢森堡馆的耐候钢材、马德里的“竹屋”各式各样的低碳技术让人们认识到低碳并不昂贵,除了通过新能源科技,一些普通的处理同样能实现节能降耗。最让水房印象深刻的就是国家电网馆的低碳建馆理念了。国家电网馆通过充分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为整个场馆节电达到60%。作为参与低碳世博事业,为改善全球变暖问题作出努力的优秀场馆,国家电网馆被世博绿色出行项目授予了“绿色出行低碳馆”荣誉证书。世博后结束之后,国家电网承诺将全面推进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促进未来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未来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想亲自来看看世博。虽说“不出国门看遍世界”的口号略显夸张,但毕竟在家门口看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这个机会确实非常难得。上海的城市发展之路不会也不应该因为世博的结束而停止,这条路任重而道远。
约稿\推广宣传\专栏合作\媒体联络:
QQ:40479994(注明博客,非工作勿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