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志在必得的十枚奥运金牌

(2007-10-23 15:13:01)
标签:

我记录

感动瞬间

体育/竞技

北京奥运会

二00八

本文列新浪博客体育/竞技最热文章每日TOP50之第20位

 
志在必得的十枚奥运金牌
                           文/GSS的水房
 
    虽然说决不会放弃任何一个有望冲击金牌的小项,但是有些项目势必会引发国人过多的关注,比如刘翔、比如中国女排、比如乒乓球……
 
志在必得第十位:跆拳道女子67公斤以上级
冲金队员:陈中
关注理由:
    陈中受到关注是因为连续两届奥运会上所取得的辉煌,加上今年终成我国第一个跆拳道项目上的大满贯选手。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对于陈中而言并非仅仅意味着三连冠,更意味着如若成功,陈中极有可能成为我国奥运历史上第一位连续三届奥运会在同一项目上折冠的选手。
 
志在必得第九位:柔道女子78公斤以上级
冲金队员:待定 
候选队员:袁华、佟文、刘欢缘
关注理由:
    女子大级别柔道一直是我国奥运会上必夺的项目,可惜在2004年的雅典孙福明意外失收只获得一枚铜牌。这枚金牌对于女子柔道而言代表着收复失地,而对于刘永福而言更是十运会假摔事件后第一次带队出征奥运会。这个项目的冠军教练自然不会希望这枚金牌再次旁落他人。
 
志在必得第八位:羽毛球混合双打
冲金队员:高凌/郑波
关注理由:
    这枚金牌对于高凌而言的意义更大,这将是她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冲击金牌。如若能够成功问鼎混双并在女双项目上有所斩获的话,这位目前中国羽毛球女队的精神领袖在奥运会上所取得的成绩将载入史册。
 
志在必得第七位:跳水女子十米台单人
冲金队员:待定
候选队员:陈若琳、贾童、王鑫
关注理由:
    中国跳水梦之队自2000年在该项目上失收后,连续两次无缘该项目金牌。自2006年开始,陈若琳、贾童、王鑫三朵小花连番出战国际大赛均取得不错战绩,北京奥运会派谁参加该项目比赛至今仍未定,但对于中国跳水队而言,重夺这枚金牌早已被提到一个相当高的位置,更何况如今的中国跳水队当家人物周继红就是在1984年的洛杉矶获得这个项目的奥运金牌。
 
志在必得第六位:体操男子全能
冲金队员:杨威
关注理由:
    2006年的丹麦,杨威终于摘去了“千年老二”的帽子。而在北京奥运会上,杨威更希望用一枚奥运全能金牌来结束自己的奥运体操生涯,扬威世界。
 
志在必得第五位:跳水男子单人十米台
冲金队员:待定
候选队员:胡佳、林跃、周吕鑫、火亮
关注理由:
    不被国家队委以重任的田亮选择在世锦赛旁落男子跳台单人项目金牌的同一天宣布退役。在这样的背景下,这枚金牌的重要性对于固执的周继红来说,身上所承担的压力可想而知,而期望能在家门口实现金牌零失收的中国跳水队而言,这个项目将是重点中的重点。
 
志在必得第四位:体操男子团体
冲金队员:待定
候选队员:李小鹏、杨威、黄旭、滕海滨、肖钦、冯敬、梁富
          亮、陈一冰、邹凯
关注理由:
    2004年的希腊雅典对于中国体操队而言是一个噩梦,同样2006年的丹麦奥胡斯却成就了中国体操的辉煌。2008年的中国体操男子团体这枚金牌承载了太多04年的遗憾。
 
志在必得第三位:乒乓球男子单打
冲金队员:王励勤、马林、王皓
关注理由:
    国球乒乓的各个小项中只有男子单打这个项目是中国运动员获得的金牌数小于国外运动员的,所以这块金牌对于志在再次大包揽的中国乒乓球队来说,意义显然要比其他三块来的更为重要,同时这个小项也是国外对手最多、实力最强的一个项目。
 
志在必得第二位:女子排球
冲金队员:中国女排
关注理由:
    中国女排身上承载着太多国人对于女排的希望。五连冠的历史对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国体育界来说是一段荣耀,而对于后人来说更始一种责任。国人允许中国女排输,但不能输的没有骨气。而雅典夺冠归来后的中国女排始终没有取得一个让人信服的冠军。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对于家门口作战的中国女排姑娘们来说身上承载的压力可想而知。
 
志在必得第一位:田径男子110米栏
冲金队员:刘翔
关注理由:
    只是“刘翔”这个名字就足以成为关注的理由。04年的夺冠,让刘翔成为全中国家喻户晓的明星,06年的世界纪录让人以为刘翔不可战胜,07年的大满贯更是让人对于08卫冕充满期待。而08年对于刘翔来说,这场卫冕之战必定成为整个08赛季最为重要的一场比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