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父子》,有一种感触,写实风格让人觉得有点残酷。
看到《父子》这个名字的时候,以为又是一部温情的电影,一部讲述父爱之伟大的电影,一部会让人感动到泪水横流的电影。但是,它不是!片中父亲周长胜的形象根本与“伟大”沾不了边。一个性格暴躁、嗜赌成性,不仅自己不争气,还逼迫儿子入室去偷东西来维持生计。这样的父亲实在是让人觉得可恨,这样的父亲行为实在令人发指!
只是这样的一个父亲,却实在无法让人恨之入骨。他意欲砍下手指来面对妻子的责难说明他有意悔改;妻子走后的歇斯底里证明他还爱着妻子;儿子被抓后的沮丧和懊恼表明了他当时的内疚和悔恨。影片虽然无意刻意煽情,但是在一些小细节处还是证明着家人在其心中所占的地位。只是周长胜总是乞求再给他一次机会,而当得到别人的宽容或原谅之后,却无法将之前的悔过落实到行动中去。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儿子在最后对于父亲的反抗和怨气在片子最后得以爆发。由于偷窃被捕入狱,他一口咬下了父亲的耳朵。这一疯狂的行为宣泄了多年来心中对父亲的不满。当母亲走后,父亲只是拿儿子当出气筒,拳脚相加;当因为儿子付不起车费的时候,父亲并没有承担起应尽的义务,落得儿子无奈逃学;当儿子拿走同学家的手表时,父亲没有及时的指责其行为,反而更进一步让其去隔壁阿姨家拿别人的储蓄罐、教他藏在别人家厨里待人睡后偷窃……所以当儿子被抓入狱父亲却逃离现场后,儿子心中对父亲的怨恨凸显到了顶点。只是毕竟“血浓于水”,当长大成人的儿子回到故地找寻失散了多年的父亲的时候,当儿子在河边眺望对岸远处父亲的身影的时候,当儿子记忆中有关父亲的画面不断的闪现的时候,相信在其心中已然放下了恨,毕竟难以割舍这段父子之情。
亲情之悲,莫过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