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天王,属于我们的时代
(2004-12-26 12:27:47)
当如今的我们被“双节棍”的旋律炫花了双眼的时候、当如今的我们口中反复重复唱着“哼哼哈哈”的旋律时候、当如今的我们听惯了周杰伦、F4的时候,似乎“四大天王”的时代已然成为了历史和过去。这个让如我这般70年代末生的人有着无数心动的“名词”、这个曾经在10余年前让我们无比亲切的“字眼”。
“四大天王”应该是所有25岁以上,已经不能算年轻的人们年少轻狂时的美丽梦想。不管是张学友、郭富城,还是刘德华、黎明,在我们的心目中是那么的神圣,他们的地位就完全如同雷锋之于60年代的年轻人,张海迪之于70年代的年轻人一样,是一种精神,是一个梦想。
他们的地位在一长段时间内不可动摇。不管是被称为学友接班人的郑中基,还是被认为台湾四小天王的林志颖、金成武、吴奇隆、苏友朋,都无法与正版的四大天王相比较。我们更愿意不悔的去追随他们,这就是偶像的力量,“四大天王”的称号就像一个不可超越的商标。
张学友
现在的香港歌坛的一哥陈奕迅曾经不畏直言:“在四大天王里除了听张学友的唱片,谁的也不听。”这句话的分量之重足以证明当时学友的歌唱实力。也的确是这样,《情书》、《一生一花火》、《祝福》、《吻别》、《左右为难》等等,随便数数就能有无数经典老歌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
张学友歌唱得好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在很多人的眼里,他就是香港乐坛最实至名归的“天王”。如果有机会听学友的演唱会,就仿佛是在听一个万人大合唱的实况演绎,如果有幸成为其中的一份子,一定会为此而心潮澎湃不已,那些耳熟能详的老歌所发散出来的无穷的魔力会让人惊讶。而音乐剧《雪狼湖》的成功演出则把张学友的事业再次推向了一个高潮。
这就是学友的实力。
刘德华
从《我和我追逐的梦》到《来生缘》,从《谢谢你的爱》到《练习》,一首首刘氏情歌以其特殊的唱调在华语歌坛广泛流传,赢得了一大批最忠实的歌迷。
加以配合“无线五虎将”的称谓和100多部华仔电影,刘德华成为了香港演艺圈里的劳动模范和铁人。不管是让刘德华成功上位的83版《神雕侠侣》,还是后来的《无间道》系列,当刘德华终于成为金马影帝的时候,无数人为之动容。这是对他的这么多年不断努力付出的肯定,也算了却了他一个愿望。
在年轻偶像称霸的时代里,在这个男色偶像成风的时代里,依然有很多人保留着对刘天王不悔的崇拜,这种崇拜也因为着年龄的提高显得更为坚定。
郭富城
凭借着一身不凡的舞艺也使得不擅长唱歌的郭富城荣登了天王的宝座。这么多年来,郭富城形象有过很多次改变,但是不变的是他作为偶像的引导时尚潮流的推动力。不管是曾经流行一时的中分头,还是那一身健实的胸大饥都是我们这些男生追求过的幼稚行为,这就是偶像的力量。
黎明
黎明的帅,实在是迷人,也就是靠着这副让人陶醉的这张脸庞,让黎明成为了很多女生心目当中的白马王子。
黎明在歌坛的成绩也有过属于他的辉煌,早期的《今夜你会不会来》、《我来自北京》等歌,在当时都家喻户晓,而02年世界杯华语主题歌《冲锋陷阵》让黎明重新回归。近年来的舞曲风格的许多歌,如《全日爱》、《HAPPY 2000》、《非我莫属》等都离不开一位音乐才子——雷颂德。
还在90年代的时候,那些被四大天王遮掩了锋芒的人们,试图着让自己成为第五大天王。于是乎,我们看到了李克勤,看到了许志安,看到了郑中基,看到了苏永康,看到了杜德伟。但是不管是谁,在那个时候没有一个人能够撼动四大天王的位置。
曾经的辉煌,或许只能属于过去;曾经的天王,或许只能成为回忆。但不管是曾经还是过去又或者是回忆,“四大天王”这个称呼将永远记忆在我们这些20多岁人的记忆当中,不可遗忘。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