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探究高价医疗乱收费现象

(2006-12-22 11:19:29)
   哈尔滨医疗高价乱收费案曝光没多久,深圳人民医院也卷入了乱收费现象中。近日央视某节目再次暗访该医院后,仍然爆出该院继续存在某些乱收费的现象。为何此类事件接二连三被曝光而得不到有效的整改?为何老百姓看病的价格依旧如此之高?为何医疗体制改革改了这么多年结果反而出了这么多的烂摊子?

 

   医院似乎成了众矢之地,而真正在接触医疗系统的操作规范后发现其实医院本身也是挺冤枉的。老百姓看不起病很大程度上的缘由并非因医院而起,而医院只不过是医疗收费链中直接跟老百姓挂钩的一环而已。如若把所有指责都踢向医院,那医院本身的生存空间也将变得更为狭小。

 

    以胃镜检查一项来分析,医院诊疗收费为250元(不包括无痛检查)。在清洗消毒方面:为杜绝患者间不存在互相交叉感染现象的存在,国家有关部门在2004年出台了新的清洗消毒规范,规范中强调了消毒规范操作、消毒的时间和消毒试剂的使用等。而这个规范的出台,使得原由各医院的洗消设备都将不符合规范。而医院将出资一笔钱改善内窥镜室的清洗消毒设施,该些设施的改善费用将由科室自己承担,而改善这些设施却无法提升胃镜检查的费用。该笔费用按5年分摊成本,落实到每个检查患者身上也将高达100~120元,而清洗消毒本身所需消耗的清洗剂、消毒剂、酒精等耗品费用需将近20~30元不等。加上内窥镜、清洗消毒设备的维修费用,医院为添加这些设备所需增加的额外支出约占了内镜检查的一大半费用。而扣除科室其他费用如水、电等固定支出及医护人员工资、奖金等费用后,每个胃镜检查的实际利润其实微乎其微。

 

    现有国有医院的大多数诊疗费用的收费其实基本上不存在收费过高的现象,而老百姓看病的另一关键支出来自药费,而药价的制定的直接源头可追溯至药厂。但由于药物本身的废品耗量相当大(尤其是中药),而该废量同时打进成品药的药价中,固然就显得较为昂贵。加上国家有关部门对药价有个最高限定,且需经审批,使得大多数药价的制定显得合理、合法,有据可依。

 

    虽然从正规渠道来看,医院的各项收费也算合理,似乎看上去没有任何不妥,但为何会曝光出乱收费现象呢?而真正看一下收费的单子,不难发现其实所谓的乱收费大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多算时间。从这次深圳人民医院的案例来看,医院开出的住院时间是按每天25~27小时计算的,而这显然不合理。2、重复收费。重复收费现象其实较为普遍,大多在个别检查项目中另行收取一定费用,而其实该笔费用应包含在该检查项目已经收取,不该另行收取。而此类现象大多出现在诊疗过程中的辅助药物中,如麻药、生理盐水等易忽视的费用。3、不必要的检查及重复开药。有些病其实无需做个别项目检查的,但是现在大多数医院仍然建议你去做个该项目的检查。比如拉肚子,大多数情况下做大便检查即可,而现在医院都建议病人另行做血检,而血检的目的只是辅助医生对大便检查的结果进行判定而已,其实一个大便检查足矣。而重复开具有相同效果的药物也时常存在。

 

   由于现在医院已经科室承包化了,科室的效益直接与医护人员直接挂钩,为此类不合理现象的存在埋下了伏笔,虽已市场化的医疗体系面对种种市场化的“诱惑”时,医护人员不该忘以人为本、治病救人的宗旨,不该因个人利益而弱视生命的存在及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只有真正从患者角度出发,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才会真正走向成功走向成熟;只有真正从病人所需出发,医疗系统工作人员才真正为建造和谐社会出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