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
最近有幸拜读了美国著名儿童与家庭心理咨询师邦妮·托马斯的《如何让孩子远离网络亲近自然》一书,感触颇觉。在科技和社会快速发展、现代传媒高度发达的今天,全民正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被电视和网络“绑架”,尤其是孩子看电子屏幕的时间越来越久,他们正在不断地远离自然。
其实孩子天生是对外界充满好奇的,而父母如果没有在这个时候带领孩子去户外散步,而是交给电视、电脑代管,久而久之孩子对自然的渴望也就逐渐消失了,孩子渐渐患上了自然缺失症。作为人类,我们置身于自然又依赖于自然,这已有上百万年的历史。直到人们有了电视、电脑、手机,自然被眼花缭乱的电子产品所取代。邦妮·托马斯的这本书向我们阐述了如何让生长在信息时代的孩子,放下眼花缭乱的电子产品,远离网络走进自然。书中提供了200多种创意性活动,带孩子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观察力和幸福感。
自然的治愈疗效
自然于我们而言是美好的,阳光、新鲜空气、植被、户外散步……这所有的一切都给我们的身心健康输送着积极的养料。自然不仅可以愉悦我们的身心,还能作为一种干预手段治疗一些疾病。在书中作者用四章的篇幅介绍了自然的治愈疗效,因为在心理健康领域,人们不太重视对自然的亲近,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心理咨询专家把自然活动融入他们的实践,能够通过自然活动去帮助孩子们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比如把自然请进室内,无论我们的工作空间是宽敞还是狭小,总是有办法把自然活动与自然素材融入治疗孩子们的实践中。首先,应该把尽可能多的自然因素带入我们的办公室、医疗区、办公桌、教室以及孩子们的集体宿舍等。在孩子们触手可及的整理架上置放不同的自然物。这些自然物可以通过鉴赏得以怡情,也可以用于特殊的治疗过程中。播放含有自然音的舒缓音乐,比如带有像海浪、蛙声、鸟鸣等自然音的歌曲或合奏曲。这些自然音对一些孩子而言,能起到抚慰心灵的作用,必要时甚至可以用来缓解噪音的干扰。在墙上挂饰描绘自然景色的画作,以唤起一种敬畏感、美感以及轻松感。如果室内空间有限,抑或你想挂饰一些别的艺术品,那么一定要让室内的一个区域饱有自然的氛围,并配上几幅自然主题的画作。置放几株盆栽——这有助于降低人的血压,调适紧张感,培养积极的心态!
书中赛尔哈布与洛根曾写道:乌利希期刊指南(Ulrich)有报道表明,病房内若有鲜花或绿植,给病人带来的影响将是非常明显的。就拿刚做过阑尾切除手术的病人来说,如果病房内置有几株盆栽,他使用止痛药的剂量将明显少于那些病房内没有盆栽的,而且血压和心率也较低,疼痛感也较低;同时,房间内置有绿植,居住的人会更有活力,更积极,也不易紧张。
寓乐于自然
我们经常会听到家长或孩子这样说:“真无聊”或者”外面没有什么可干的”。有时候,让孩子们去室外玩是挺困难的一件事,有的人甚至觉得根本不可能。要么缺少室外娱乐场地,要么担心孩子的安全,担心没有人照看,要么就是不方便。其实这些都是我们的借口,我们自己很容易就会做出让步,让孩子们在家里玩游戏,这样,我们还可以做一些家务活——要让孩子们跑到室外,接触自然界,确实存有困难。但是,这并不是不可能的。
书中介绍了一些方法,鼓励孩子们寓游戏、想象力、自我表现以及创意于大自然之中。比如给孩子做一本或者买一本内附白页的素描册,无论你是在车里还是在步行,在旅途还是去公园,都可以鼓励孩子暂停脚步,观察一下不同的景致,给他们一些时间,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很多孩子都喜欢在室外野餐的新鲜劲儿,试着找一些可以野餐的地方,带上野餐的食品,让孩子与家人来到户外,见识一些新的地方。比如,在树叶变换颜色的时候,可以在公园里来一次秋季野餐——带些苹果、干果或者什锦杂果作为零食。在我们国家,很多公园、遗址都会向公众开放——有一些甚至是免费的,这些地方也是探险、游玩、长见识的好去处。
自然界有潺潺的流水,鲜艳的花朵,婉转的鸟鸣,茂密的树林,这些都将给孩子带来美的乐趣和遐想,让孩子的想象力更丰富。艺术大师梵高能创作出许多有想象力的作品跟他童年热爱自然不无关系。亲近自然孩子的观察力会更敏锐,注意力更集中, 团队合作力更强大。所以建议家长不管多忙碌,都最好抽出时间陪孩子出去走走,哪怕是在家门口附近转悠,都会让孩子变得更开朗活泼。因为远离网络亲近自然的确好处多多!
黑教社”优教“书系——只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读”优教“系列之《如何让孩子远离网络亲近自然》
《如何让孩子远离网络亲近自然》
【美】邦妮·托马斯
张浩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