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顽皮的孩子天才,顽皮的孩子更是恶魔。在我们中国人的文化里,养育孩子的过程就是“我制服你,你被我制服”的过程,很多家长都会加入到“勒令”的行列中,让孩子屈服于你的淫威,让他们看到你作为家长的“说一不二”。我们很多人似乎已经习惯了逆来顺受,国人很有劣根性,这种劣根性一代传一代。在这本《顽皮的孩子是天才》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种家教法,还有彻底的思维大颠覆。
你的家里是否有顽皮宝贝?
本书将带你走出育儿阴影,
还原真实的顽皮宝贝,
多位育儿专家强烈推荐,
6-13岁孩子家长必读之书。
本期撰稿:王春晨
“孩子还小,不懂事”“孩子嘛,你打他骂他,他又不懂”……我们的大人是这么教我们的,我们以后还会秉持这种观念来教育我们的下一代。试想,每个孩子生来都是一个师傅教出来的,从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再到歪歪扭扭学步走路,自己吃饭……这个过程中,父母承担的不仅仅是保姆的作用,还要承担起为这个小不点指点人生的责任。孩子完全不按成人社会的法则办事,他们任性、自我为中心、不知控制,在养育的过程中,父母和孩子之间不停地开战。有时候气急败坏的母亲可能会走到崩溃的边缘。
在这本书中,国外亲子研究专家为我们揭示了父母与孩子之间最为正确的关系,父母如何应对孩子每天突如其来的奇怪要求。其实我自己分析了下,整本书讲的方法归结为四个字,就是“拒绝妥协”,你跟孩子妥协,无尽的妥协只能换来更加具有攻击力的孩子。养孩子不能懒,更不能掉以轻心,时刻做好防备,你那精力充沛的孩子可能下一秒就会做出让你始料不及的事情。
前段时间一直在关注天津商场儿童坠楼身亡案。很多网友指责商场安全措施没做好。在我看来,这位可怜的父亲更是众矢之的,说他可怜,为什么可怜?他根本不懂如何“拒绝”孩子突如其来的要求。按照书中说的“你要有意识地努力去发现孩子的线索”“孩子做的事情对他们来说是重要的,如果他们不被允许完成它,会令他们非常沮丧……通常,预先警告你的孩子即将到来的转变将提供一个结束点……”这句话简直印证了此次悲剧事件,孩子的要求是不是应该满足?当你的孩子要求走到护栏边去看楼下的风景时,作为家长,你应该理性判断,其中潜伏着的危险,你的妥协导致了孩子的悲剧,无可厚非,你就应该成为众矢之的。这本书真的很不错,里面很多点都像警钟一样,告诫作为父母的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样科学的方法,来应对你顽皮的孩子提出的种种可能和不可能的要求。
中国的父母真的是“吼惯了”!“你给我站住!”“你吃不吃饭!”“必须考好!”……这些带有一定攻击语气的说话方式,非但不能改变你的孩子,还会让其闻而生畏,中国的父母真的太一厢情愿了,说难听点,真的很贱!你想要引起你孩子的注意力,完全没必要这样,这本书作者也承认,通常,引起顽皮孩子的注意力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或许我们真的应该学学书中写的“先通过温柔的接触,然后通过交谈去引起你孩子的注意力效果最好”。交流的过程中注意方式方法,很多育儿专家都建议,父母应该“蹲下来”,当你的目光和孩子平视的时候,孩子会觉得你跟他是平等的,他不会觉得你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作者还半开玩笑说,父母应该问问广告开发商,如何学着说话,如何用美妙的辞藻跟孩子交流,做积极的、开玩笑的或有趣的沟通。
我在想,为什么会有这样一本书出现,跟现实社会的浮躁不无关系。顽皮是孩子的天性,为什么“顽皮”?往往是我们给他们定义的,顽皮不顽皮都是相对的。每个孩子都是上帝派来的天使,都应该好好守护。当这个天使偶尔情绪崩溃的时候,作为父母,我们应该首先让自己冷静下来,试着安抚他,帮他移除刺激,我想,善于观察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往往不会太糟糕。
生命有太多风风雨雨,当孩子迈开第一步,学着自己往前走的时候,想想他未来的路还很长。作为父母,我们不能陪孩子一辈子,但我们应该学会如何在他尚未成年的头几年里,担起责任,替他把好人生的方向。一味妥协的父母都是自私的,因为他们不想动脑筋为孩子解释,更不想放下自己那一点点卑微的尊严。合格的父母,他们的心是暖的,用行动力感化孩子,才是最好的教育。你自己都天天暴躁不按、哀怨人生,你的孩子能好到哪去?注意:你的情绪会很快传染给孩子。
养孩子是门学问,在每天打仗一般的斗智斗勇当中,你的孩子依然是你生命的全部。因此,为什么要吼他们?为什么天天抱怨养儿累?这些情绪根本不是孩子给你的,而是自身的压力驱使。这些压力让你妥协,是的,你下班了,你累了,你不想动,这个时候如果孩子满屋子大喊大叫,把瓶瓶罐罐摔得到处都是,不肯好好吃饭,不肯睡觉……你的小宇宙立马能被引爆。于是你就开始吼他,打他,他就开始哭……一发而不可收拾。为什么不先让自己冷静下来,用平静的心去看待这一切呢?这就是人们说的“精神胜利法”,你可以学学阿Q,真的,有的时候我们还不如阿Q聪明。
总而言之,书里面讲了很多生活中会和顽皮的孩子产生冲突的细节,教我们这些父母如何应对,如何科学处理,做到事半功倍,一片和谐。要知道,老外比我们更懂得“家和万事兴”的道理……对于孩子提出的种种要求,不要再沉默、妥协,用你仅存的那点比他稍高点的智商(有时智商还不如孩子),教育他,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做得,什么做不得。合格的父母,总是亲切的、微笑的、循循善诱的、轻声教导的、坚定的、有自制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