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优教书系丨《如何培养独立且社交能力强的孩子》
孩子独立的智慧锦囊,培养孩子社交的力作,亲子关系的启蒙羊皮卷
推荐:美国加州婚姻及家庭专业治疗师、资深儿童心理健康顾问赵一,把多年的亲子辅导经验和鲜活案例熔于一炉,写成了这本《如何培养独立且社交能力强的孩子》,希望能给年轻的父母以启发和指导,帮助父母们悟出亲子教育的学问与真谛。
本月已加印,好书不能错过,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直接购买!
育儿“葵花宝典”
选自 赵一 著《如何培养独立且社交能力强的孩子》
我一般习惯给予正面的指导,因为没有人喜欢被指出不足之处,大家更愿意接受育儿的小贴士。所以下面,我列出几个简单易行的小贴士,如果你没有时间或耐心来读完这本书,我希望你能学到这几点,并用于你的育儿历程,因为它们会帮助你培养出更独立、社交情感能力超强的孩子。
从宝宝大约一岁开始,取决于大小肌肉的发育状况,给小朋友分配任务。
比如:扔掉换下的尿片;捡起掉在地上的饭;把自己用过的碗拿到厨房指定处;收拾玩过的玩具;自己挑选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自己穿衣,穿鞋;自己背小书包;自己喂自己吃饭;自己倒牛奶;自己夹菜;帮家长把食品从书包里拿出来放到厨房指定处;帮家长拿拖鞋,等等。
明确地告诉小朋友家规是什么。
当他自觉遵守了规则,马上表扬他;当他违反了规则时,耐心提醒他规则是什么,他违反规则的自然后果,想象他对别人产生的影响,然后再引导他如何遵守规则。比如宝宝在沙发上跳跳,妈妈提醒他:“沙发是用来坐的,不是跳跳床。在上面跳不安全,如果摔下来,碰到头就像故事里的小猴子一样,会很痛的。妈妈也心疼啊。如果想跳跳,妈妈等一下带你去公园玩跳跳床。”
●常问小朋友这些问题:“你觉得呢?”“怎么办呢?”“我们要怎么做才可以(解决某个问题 / 达到某个目的)?”这样一来,我们把他们的问题还给他们,分析给他们听,帮助他们利用资源来解决问题。
比如:吃点心时,为他们准备酸奶和胡萝卜条,没有准备羹匙。小朋友不喜欢胡萝卜,所以不知道如何吃到酸奶。家长可以问:“嗯,没有勺子,我们该用什么来蘸酸奶呢?”一边说一边拿起一根胡萝卜条,晃一晃,做思索状。对于3岁左右的小朋友,他们通常已具备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小朋友不用提醒就知道用胡萝卜条来蘸酸奶吃。但是对于小一点儿的小朋友,可能需要示范给他们看。然后,家长还可以问“还有其他办法可以吃到酸奶吗?”小朋友可能用手指蘸着吃,将酸奶倒入小碗里舔着吃,虽然有些家长不赞成这种吃法,但我们在此是想帮助小朋友拓展思维,自己构思解决问题的方法。
多多运用、重复、教授表达情感及个人需要的语言,通过这种方式来对小朋友进行情感协调。
比如:如果上例小朋友一时想不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心急哭了,家长不用着急马上安慰他,告诉他吃到酸奶的各种方法,可以这样说:“你好想快点吃到酸奶,但是还没想到怎样才能吃到,感觉好恼啊,不开心地哭了。”然后等他稍稍平静下来,给他一点儿暗示,但还是要鼓励他自己找到方法。
帮助小朋友充分运用工具。
比如:遇到不会做的事情帮助他在因特网上搜索;如果他有疑问,有不知道的知识,带他去图书馆,向图书管理员求助;给他示范如何用开瓶器、梯子、铲子等实用工具,并鼓励他们在安全第一的情况下 尝试使用。也可以给他们买适合小朋友用的塑料工具。这样你在做饭的时候,小朋友可以在旁边,模拟“做他们自己的饭”。
在别人面前给足孩子面子,避免将孩子与他人做比较,尊重他们的人格,加强对他们的情感协调,认可他们每个小小的努力和进步。
比如:莉莉妈妈带着莉莉去婷婷家做客,莉莉妈看到婷婷画的画,连连夸奖:“哎哟,看看婷婷画的画,多好看啊,有这么多花啊,还有人和房子。我们莉莉总是画Hello Kitty,没有别的。”婷婷妈妈不希望对孩子比较,于是她打圆场:“莉莉妈妈,每个孩子的爱好都不同,她们喜欢画的东西,画画的风格都有自己的特点,我很开心她们两个好朋友都有画画的热情。”
平日注重讲给他们听别人的看法、利益、出发点、需要,强调“你的”“我的”等概念,帮助他们分析冲突的起源。
比如:哥哥在用电脑搜查资料做作业,弟弟非要玩电脑。可以这样开导他们:“哥哥有哥哥的事情做,他必须用电脑做作业,就像弟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用水彩笔画画。哥哥不能随便用弟弟的水彩笔,而弟弟也不能随便用哥哥的电脑。弟弟想玩电脑,等哥哥写完作业了,
好好地问他,他也许会教给你怎么用。”
帮助他们认识到人与人的共性,甚至人与动物间的共性,培养同情心。
比如:看到一个蜜蜂停在你和孩子面前,在阳光下,可以发挥想象力,评论道:“嗯,小蜜蜂可能是飞累了在休息,也可能是在享受阳光,你觉得呢?我们走累了在这里晒太阳好舒服啊,小蜜蜂可能也是这么感觉的。”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些小贴士有一个共性?就是透着对孩子的重 视和尊重。还有呢就是,如果你照着我的方法做了,你就会发现,你花了很多时间同你的孩子在一起,与他们对话,而不是对之教训。这些交流的结果是:你和孩子有更亲密、健康的心理界限和依恋情结,亲子关系增强了,不仅孩子更乐于听从你的教诲,满足你对他们的要求,他们对你的尊敬、迷恋、爱慕更是溢于言表,这将是一幅多美好的图画啊!这就是我写这本书的目的,也是我想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