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信仰是不灭的光

(2016-10-31 11:55:11)
标签:

杂谈

信仰是不灭的光

            ——评《无冕之王》


杨佳君 文


拜读过亚瑟·本森的《仰望星空》《我心无惧》《向死而生》《对话寂静》等多部作品后,对于他优美的文风和独到的思想,我一直非常欣赏和推崇,甚至将其中的经典语句摘抄下来,经常翻看和诵读,作为自己日常生活的座右铭。无论叙事写景还是臧否人物,剑桥大学本森教授一向信手拈来洋洋洒洒。不过,我依然没想到,一本《无冕之王》,用十四位不应被历史遗忘的人物传记,给了我更大的惊喜。


对于传记,我的印象还停留在人物生平、学术思想、艺术造诣等层面,从来都没有阅读过完全站在“信仰”的角度上写成的传记,更别说是众多有信仰之人的传记合集了。在一百年前,亚瑟·克里斯托弗·本森及其同事赫伯特·弗朗西斯·威廉·泰特海姆对于本书的定位是“适合十五岁到十八岁的男孩子阅读的人物传记”,而在一百年之后,我却认为,这本书适合所有缺少信仰的国家、民族和个人阅读,因为书中的各位“无冕之王”用各自或许短暂、或许苦涩的一生告诉我们:信仰是不灭的光,一直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xPGubXriczHiathCrmoErBVoTz84fUWzLgB65nzhqiaRmITIdBia94zIn7kQdoK7qqTia9MOel3vEdRiapH6FDE4Rprw/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



苏格拉底:用哲学思想压制怒火


苏格拉底,大哲学家,柏拉图的老师,其慷慨赴死的情景,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幕,并且,对于他的悍妇妻子,他只能用哲学思想来压制自己的怒火——对于这些,我们都有所了解。而本书在对他的介绍中,却着重阐述了他的教育信仰,让人耳目一新。


别人教学是为了获得报酬,而苏格拉底则是为了免费传播知识。本书重点探讨了他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第一,研究人本身是根本;第二,认为人类对自己了然于胸的想法恰好表明了人类的无知;第三,为了修习德行,人类必须分析自己的信念并为所有行动找到正确的方向,这样才能对自身有正确的认识。”虽然作者认同苏格拉底所具有的美德与信仰,但也指出了他在教育上的不足:“他所要教给人们的是美德,并认为美德体现着智慧和知识—那的确是一条教育原则,但却不能涵盖教育的全部。”


苏格拉底不怕承认自己的无知,更不害怕死亡。他用一连串的问号,给世界留下了丰厚的哲学智慧。所谓“无冕之王”当如是,去留肝胆两昆仑。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xPGubXriczHiathCrmoErBVoTz84fUWzLgE6rgcTy1aKT9icwU1PMbWOxeiaDLBTMmogPG0MkSZX0PodSia7Y7eFxFw/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


米开朗基罗:主动选择悲剧式的人生


《无冕之王》简述了米开朗基罗苦行僧般的一生,没有幸福快乐,但是洋溢着激情和义愤。正如诗人华兹华斯说:“那些思想藏在泪水不及的最深处。”


“他一定感受到了自己心中的狂放思想在奔腾不已,那些辉煌壮美的创意始终找不到表达的突破口。相比之下,我们这些自私渺小、平庸鄙俗的人根本不能用凡人的标准和尺度去评判他。不过,我们在产生卑微感的同时也会有些许的安慰,因为米开朗基罗在他的最后一首十四行诗中承认了这一点:他为之真情付出的其实都是浮云和虚无的东西,但是他也从中学会了倾听神性的召唤,学会了透过黑暗看清十字架上基督的指引,并来到创造了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造物主的面前。”无论是作为雕刻家还是绘画家,米开朗基罗的激情和创意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一切,都是信仰的力量。作为凡夫俗子,我们可能很难望其项背,但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在纷繁的现代社会,或许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学习米开朗基罗,简单一些,不要让太多俗事成为我们内心的枷锁,阻止我们到达光明的彼岸。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xPGubXriczHiathCrmoErBVoTz84fUWzLglsia7JD7EKBKPZicqBHufQiaFm4icV7ClFZCqWLszum2hIpGP49iatVliczQ/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



华盛顿:保持胸中的圣火久燃不息


提起华盛顿,我的印象还停留在上小学时老师拿他与樱桃树的故事给我们讲做人要诚实的道理,却不知道,除了美国第一任总统的身份,他还曾经是经营自己农场的乡绅以及无往不胜的少年将军。


“华盛顿的乡绅生活过得井井有条,经营自己的农场的同时,细致周到地打理方方面面的事情:他经常在黎明前早起;夏日的七点或冬日的八点时享用简单的早餐;然后整天骑着马管理烟草田;他喜欢打猎,对邻居热情大度,有着虔诚的信仰并积极参加宗教活动—尤其忠诚于自己的家族。”


“他在写给母亲的信中提到了那次九死一生的经历:‘弗吉尼亚的民兵们表现得非常勇敢,几乎全军覆没;三个连队中活下来的不足三十人。万能的上帝庇护了我,我的幸运程度超乎人的想象—我的外衣上有四个弹孔,我骑的两匹马接连中弹,我带领的连队不断有人倒下,而我却毫发无损。’”


无论是乡绅、将军还是退休后再次被启用的总统,乔治·华盛顿都游刃有余。而这一切的原因,我们从他上学时的练习本上便可以找到:“为保持你胸中圣火的火种久燃不熄所做的努力就叫作良心。”唯有良心才能让胸中圣火不灭,唯有信仰才能使人获得永远的满足。



当然,除了上述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无冕之王》中还介绍了很多本应深深铭记却被人们逐渐忘却的人物,比如秉承“邻家失火也是分内该管之事”信念的圣伯尔纳、在玫瑰花丛中传道授课的吉罗拉莫·萨伏纳罗拉以及将苦难看作上帝的眷顾的亨利·马廷等人,他们都用自己平凡的一生书写了不朽的功绩,为后世树立了永恒的道德榜样。跟随他们的事迹,或许我们也能够找到自己的信仰。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xPGubXriczHiathCrmoErBVoTz84fUWzLgUAuSfMO1rvcQcvic590EpyUzVyMFZm6to5N5NgUwEm0qKxhkBibNIOX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英】亚瑟·本森 著《无冕之王》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