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学生们开学的日子,收到这本泛着浓浓墨香的书,看到封面上那个笑靥如花的小女孩——若珈,想着她是如何克服了种种困难,写完了对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大部头的书,厚厚的书卷耗费了孩子多少的心血和精力,花了这么大的力气她一定是想说些什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讲述在美国上小学的所见所感,给读者展现一种与国内完全不同的学习、生活环境,一个妙趣横生、丰富多彩的内容或许就在这本书里。
第一次读小学生的作品,有疑问有好奇,但我更相信一个孩子的视角是多么单纯质朴,她眼里的所见是客观真实的,她心中所想是积极美好的,那么这本书一定会从另外一个层面上给我触动和感受。
书中,若珈用整整三大章来描写在美国的课堂学习、校园生活、课外活动,一个活生生的美国小学跃然纸上,一下子拉近了和大洋彼岸的美国同龄孩子的距离,让人感觉他们就生活在你的身边你的周围,伸手即可触摸到,真实不做作,我想这是一个孩子写作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吧。
“课堂学习”一章由十个部分组成,而第一部分“英语课”占了其中很大的分量,用了17页来描述,也是整部书里用笔墨最多的地方,可见它的地位和重要性。说是英语课,我想是相对于美国本土课堂的说法,对若珈自己来说是用英语上的写作和阅读课,国内应该叫语文课吧。若珈的笔下,美国的学校教育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并鼓励孩子们经常写作,在掌握了基本的拼读和发音规则以后,写作和阅读变成了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一年级到六年级逐级递增难度,从任意发挥的小作文到命题作文,从读书报告到每天一篇的读书笔记,从诗歌到名人传记,从写一本书到写一本漫画书,处处都彰显了写作和阅读的重要性。而且,美国还有阅读水平考试,就像国内的英语考级一样,阅读水平也是需要考级的,这样就能够鼓励孩子们积极阅读,达到一定的阅读水准,用行政手段使阅读成为一种工具。国内也可以考虑引进这种等级考试类别,在提倡全民阅读的今天会受欢迎的,但是一定要避免功利性,凡事和“利”字沾上边就会变味了,教育尤其是!
相比“英语课”,本章其他九个部分所占篇幅就很小了,尤其是国内很重视的数学课也是稍稍提及,却还是可以捕捉到中美文化差异的影子,比如美国注重结果,中国讲求方法和过程,美国喜欢简单,中国热衷复杂。里面提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乘法计算方法——格子式算式,用一种游戏的方法和心态就能算出准确答案,好玩不枯燥,又能完成题目,很愉快的做题过程吧!
在“校园生活”一章,放在第一位的是“安全第一”,包括防火安全、校内安全纪律、欺负同学问题、交通安全、郊游安全、卫生安全、食品安全、独自在家安全、民间安全服务共九项安全注意,每一项都有系统原则的严格规定,家长、学校、孩子都必须遵守,体现了人性化。这几天看了“2011年9月1日,郑渊洁在北京史家小学开学典礼上的演讲”的视频,在视频的结尾有一行字:对爸爸妈妈最大的爱,是看好自己别出事!而在这个北京重点小学的开学典礼上,郑渊洁用了13分钟左右的时间说的恰好就是安全问题,虽然只强调了人身安全一个部分,但已经足以说明安全的重要性了,也说明国内学校教育也是异常重视孩子们的安全问题,这一点和西方教育不谋而合,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对比着来看一看、读一读、想一想。
书里给我留下很深刻印象的是第三章“校外活动”中提到的万圣节和情人节,节日里的若珈和当地孩子们一起快乐玩耍,读者用心听,可以听到孩子们咯咯的笑声,那种快乐是可以传染的。没有一个孩子说自己不爱吃糖,可是平时家长都是管的很严厉,一次只许吃一颗糖,更有极端的父母根本不允许自己的孩子吃糖,这样可怜的孩子一定喜欢去美国过万圣节,因为万圣节就是一个可以要糖的节日,孩子们扮成天使或是魔鬼,在夜色降临之后,结伴去有装饰南瓜灯的公寓门口敲门,跟主人要糖,来开门的主人也搞怪的把自己扮成巫婆的样子端出糖来送给这些天使魔鬼们,一包包的玉米糖、大块大块的巧克力、花花绿绿的棒棒糖。这一切都是那么神奇有魔力,想想就已经让人很热血沸腾了,何况是身处其中的孩子们。难怪西方是一个盛产童话的国度,那里或许本身就是一个童话世界。
再来说说情人节吧。中国不知从哪年开始也过2月14日,是从西方舶来的,却只学到了皮毛,精髓没人去理。读了若珈的书,我才知道,在美国情人节并不是男女情人独享的节日,而是人们表达爱、友情和良好祝福的日子,也就是说朋友间、亲人间、同事间、夫妻间、同学间等互相喜爱的人都可以互送情人节卡、鲜花、巧克力等礼物。最令人期待的是,每到情人节,学校也会举办情人节聚会,同学们的家长会自愿送来蛋糕、饼干、果汁等点心,同学们在享受甜美点心前,要互送情人节卡,表示友情,祝贺对方节日快乐。情人节不是一部人人的节日,而是全民的节日,沐浴在爱和友情中的孩子们,长大后会更有力量吧。
合上书,若珈那小小的身影还在我脑海里晃动,她是那么积极健康、阳光活泼,引用书封底纽约市第194初中校长理查德。伽利诺的评语——在两个伟大的教育体系中成长,赋予了孙若珈与众不同的视野:同一双眼睛,追寻同一个真理,却有着两个不同的角度。
希望天底下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健康的教育环境中快乐成长,毕竟她们是花朵是希望,不是吗?
![[转载]试读《我在美国上小学》有感 [转载]试读《我在美国上小学》有感](//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试读《我在美国上小学》有感 [转载]试读《我在美国上小学》有感](//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试读《我在美国上小学》有感 [转载]试读《我在美国上小学》有感](//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试读《我在美国上小学》有感 [转载]试读《我在美国上小学》有感](//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试读《我在美国上小学》有感 [转载]试读《我在美国上小学》有感](//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试读《我在美国上小学》有感 [转载]试读《我在美国上小学》有感](//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