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爸爸们,你每天陪孩子几分钟?

(2011-09-16 08:43:10)
标签:

转载

 

    “教育子女是母亲的责任和义务,孩子应自觉地去学习。”作为一名妈妈,欣妈也一直是这样以为的,但通过看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的《爸爸每天10分钟启发孩子智力》之后,欣妈的想法有了改变,其实爸爸在孩子的健康成长中的作用是绝对不允许被忽视的,呵呵

[转载]爸爸们,你每天陪孩子几分钟?

   很多的爸爸可能会比较的大男子主义,以为只要赚钱养家就可以,把孩子的成长教育都统统推给妈妈去完成,这真是大错特错的。

 

    即使再忙再累,也要为孩子投资10分钟。

    只要付出10分钟的努力,孩子的未来就会不同。

    每天与孩子交流10分钟,孩子的智力与才能会日益增长。

   “每天10分钟”不仅仅是挤出时间,而是要献出父亲的爱心。

[转载]爸爸们,你每天陪孩子几分钟?

 

   父亲与母亲永远是一伙的,心与行动要一致

父母应以一贯的方式对待孩子。否则孩子的情绪会不安,还会使孩子对父母产生不信任感。父母的态度具有一贯性,会给孩子带来情绪上的安定,同时也可以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

  想得到作为父母要的权威,一贯性的态度和意见更是不可少的。妈妈批评,爸爸袒护,表现出相互不同的立场,孩子就会很难掌握判断正误的标准。

如果父母以各自的方式对待孩子,很容易因孩子的问题而引起夫妻之间的争吵。只有父母表现出和谐的氛围,孩子才会在情绪上保持安定,形成好的思维方式和性格。

 在这一点上,欣妈很有感触,不过不是跟欣爸,而是跟爷爷奶奶,或许是两代人的缘故,欣妈跟爷爷奶奶在教育孩子方面难免会有不同的观点,跟老人提过几次,至少在表面上要保持一致,等孩子睡了,可以再讨论,但总是达不成协议,所以,闺女现在我说什么的时候,有时候根本就不听,因为奶奶是另外的一种说话,欣妈很苦恼。

  看到大人的不一致,对孩子的影响这么大,欣妈很是惶恐,以后一定得注意了,也得加强跟老人的沟通,一切为了孩子吧,呵呵

    趁着天还不是很凉,抓紧时间傍晚带闺女下去遛弯,爷俩在操场上是跑的欢快啊,呵呵

[转载]爸爸们,你每天陪孩子几分钟?
            

  闺女给我俩拍的,呵呵

[转载]爸爸们,你每天陪孩子几分钟?

如何才能不抹杀孩子的活力,不伤害孩子,又能使其改掉不良习惯

过去常说“讨厌的7岁”,最近常说“讨厌的4岁,疯狂的7岁”。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所以总想以自己的方式去做。父母越是反对越要去做,并且固执得不得了。

这时一定要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改变孩子不应有的固执,才有助于培养孩子正确的社会性和思考力。错过这一时期,孩子的坏习惯和蛮横的态度就更难改了。

当孩子捣蛋或固执时应以严厉、断然的语气对他说:“这样不行!”但也要注意分寸,千万不要嘲笑其错误或与其他孩子比较。切记,爸爸非常恼火地体罚孩子是最不好的教育方法之一。毕竟是孩子,对自己的错误,认识起来需要一些时间。孩子做得对时要表扬,在他对错误进行改正时也要及时地表扬,这样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是非观。

想来欣妈应该已经很久没有打过闺女了,毕竟是女孩子嘛,还是稍微听话些的。爷爷奶奶跟欣爸是更不用说了,当闺女做错事情的时候,总是欣妈来唱黑脸,他们统统唱红脸的,呵呵

孩子的5岁,应该也是一个小小的叛逆期吧,闺女有时候也会无理取闹,欣妈的政策就是顺其自然,等哭够了,闹够了,再讲道理,一般闺女都能听的进去的。这时候,欣爸总是站在俺这一边,还是很欣慰的噢,呵呵

  即使是琐碎的小事,也要不断地、多多地称赞

 观察那些对子女教育颇有成就的父母的话,就会发现他们经常称赞孩子,对孩子的行为表示认可。这就是优秀父母的好的品格。擅长称赞的人与不擅长称赞的人的差异并不在于性格而在于习惯。如果养成称赞别人的习惯的话,哪怕是件不起眼的事,也会换一种方式表达出来,给予对方信心。

 别让孩子在缺少赞扬的环境中成长,不要吝啬你对孩子的赞美,早上起床后就听到称赞声的孩子充满了自信心,为了得到更多的表扬,而会更加有礼貌地行动。

 称赞使孩子拥有自信心,孩子只有得到表扬,才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能力。

 用孩子的语言来称赞,让孩子可以听懂你的称赞。

  反复的称赞。孩子做了值得表扬的事时,要两遍三遍地、持续反复地称赞孩子,使孩子更有士气。

  告诉孩子为什么会受到称赞,要具体地举例说明。

   即使做错了也要称赞。当孩子做了错事了,当然应该教育并提醒孩子下次不要这样。但是,教育或批评不能只停留在批评上,应伴随着称赞和表扬。

[转载]爸爸们,你每天陪孩子几分钟?     生活中所有事情都可以与孩子谈

 生活中所有的事物,都可能成为与孩子交谈的话题。通过这些对话,可以刺激孩子的大脑。即使是一些琐碎的小事,也不要那么不在意,即使你有时会很累或很烦,但还是要与孩子一起对话聊天。

与孩子说话或与其他人说话时,要用标准的语言,而且应注意结尾时的语气。因为孩子会学爸爸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中语气。若爸爸说脏话,孩子也会学着说,会养成坏的语言习惯。

闺女比其他同龄的孩子要说话要早,这与大家平时与闺女说话时都用标准语言是分不开的吧?从小给闺女的对话就是标准的语言,是什么就说是什么,不像很多人那样,故意说两字的叠加,那样很容易误导孩子的,呵呵

生活本身就是学习,不要放弃从生活当中学习

俗话说的好,百闻不如一见。听一百遍不如看一遍,在孩子教育上也是如此。即使是非常好的老师讲述一百遍,也不如让其亲身经历一遍。

特别是与爸爸一起经历的体验,效果更是加倍的。或许能与繁忙的爸爸一起体验本身,对孩子来说可能就是“有趣而精彩的体验”。

只要有空就领孩子出去,只有爸爸把孩子看到的事物一一加以解释,孩子才会积极地思考并积攒经验。

不要限制孩子的行动,对孩子过度的保护反而会使孩子沉睡的大脑永远处于睡眠状态。不要以大人的标准来约束孩子的活动。

让孩子做一些大人做的事,可以养成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去做的自立心

从日常生活中领悟科学道理

[转载]爸爸们,你每天陪孩子几分钟?
     知道爷俩在干吗嘛?看到边上的小树枝没有?欣爸扯了一片树叶,放嘴边,一吹,响了,闺女也不示弱,同样是树叶,咋就不响呢?嘿嘿,小妞,你要学的东西,还多着呢,呵呵
    欣爸只要有时间都会陪闺女玩的,室内也好,室外也好,爷俩总是玩的不亦乐乎,欣妈还是很欣慰的,呵呵

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会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有时可能会认为孩子“现在还小,玩儿应比学习更优先”。但俗话说得好:“3岁时习惯,会跟到80岁。”越小越容易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而且儿时对学习产生兴趣,会影响孩子一生的成绩。

并不是说要硬把孩子拉到桌前学上几个小时,而应通过生活或对话使孩子学到更多一点的东西。也应尽量选择那些能起教到育作用的游戏。

与父亲一起读书,可以培养、加深、扩宽孩子正确的思考能力

周六带闺女去北京图书大厦看书,呵呵

妞,你这是奔向知识啊,还是奔向老爸啊?呵呵

[转载]爸爸们,你每天陪孩子几分钟?
  受气包样的小样,呵呵
[转载]爸爸们,你每天陪孩子几分钟?

读书可以培养大脑的活力和持久力,会刺激好奇心,有助于提高创意能力,可以增加词汇量和理解力,另外,阅读还可以扩充经验。

爸爸读一遍的效果相当于妈妈读十遍

适当时机、适当场合给孩子读书,适合孩子的阅读法

何为适当?欣妈理解,其实说白了就是要以孩子的意愿为其读书,不要强迫孩子,要注重引导,要循循善诱,要激发孩子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读后让孩子说出体会,也是必要的,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综合思考能力,从多角度来看问题。

咬、撕、扔书玩儿,才能养成读书的习惯

首先要使孩子熟悉书这一事物,代替玩具,让孩子拿书玩,年纪小的时候,孩子咬书,撕书都是正常的,爸爸妈妈们不用大惊小怪的了,呵呵

父母应先读书,或者说陪孩子一起读书,这也是很关键的一点,欣妈很有体会,陪她看书,她能看的时间更长一些噢,虽然是大家各看各的,呵呵

经常去图书馆、书店,对的,对的,让孩子去充分的感受一下哪里的读书氛围,当天到底读了几本书,倒是可以说是次要的了,关键是那种读书的氛围,那种爱读书的感觉

闺女在图书大厦席地而坐,看书,看书,呵呵

[转载]爸爸们,你每天陪孩子几分钟?
   
给孩子读书时应最大限度地利用演艺技巧,鼓励孩子读书

书不要放在书架上,而应放在孩子易够到的地方

常言道:优秀的教育并不是“教”,而是“展示”。孩子的学习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由父母的关心、精心和耐心决定的。

始终在孩子身边放一些书,孩子只要伸手就能拿到。无论是在地上,还是沙发上,都无所谓,只要屋子里到处都放着书就可以。

 把书摆放到书架上时,也要想一些办法,尽量让孩子容易看到图画或书的标题。这样孩子不仅容易选出自己想看的书,也有助于孩子回顾曾看过的那些书中的内容。事实上,整齐地摆放在书架上的书不过是装饰品,应尽量使孩子从早到晚都能碰到书,并与书成为朋友。
   
制定好读书的时间

孩子不读书的最大理由,是因为爸爸没有让孩子看到自己读书的一面。爸爸应先拿起书来读,这样定会培养出一个安静地坐在爸爸旁边看书的孩子。

选择的书要符合孩子水准,若想让孩子持之以恒地接近书的话,一定别让孩子对书产生反感。所以,父亲应该非常了解孩子在读什么书,掌握好孩子的水准。

 

好书总是想与大家分享,欣妈絮絮叨叨的说了这么多,不知道爸爸妈妈们看来,是否会有所收获。当然了,“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欣爸欣妈希望大家留言,一同讨论,共同进步。

养育孩子是个浩大的工程呢,继续努力学习中,呵呵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