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生孩子的思考
(2014-01-14 12:40:57)
最近在朋友圈里看到《不生孩子的责任》这样一篇文章,文章中阐述了女人生孩子需要做出多大的牺牲,需要放弃自己的各种爱好和人生追求。
八月份最新的《时代》杂志,再次以”不生孩子“为封面主题,因为美国的出生率已经打破了历史最低记录。国内的关军写了一本《无后为大》从生命,教育,社会,伦理,环境等角度阐述丁克的理由。正如《时代》封面主题的副标题所说:"如果想要这一切就不能要孩子。“——”这一切“指的是:时间,自由,职业,兴趣,健身,娱乐等一切个人在乎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这些人没法忍受“只生不养”的父母:生,谁不会,可对生命复杂性的敬畏,加剧了他们"一定要做好父母”的偏执。这样一来,冲突就几乎不可协调了:人的精力,时间和金钱毕竟有限。
文章继续写到:有人生了孩子之后说:“当生活失望,让孩子出场。”这句话吓了我一跳,但很有它的代表性:与其说是孩子需要父母,不如说父母需要孩子。但很多大人不能看明白这一点。我判断一个父母有没有好的育儿观很简单:好的父母发自内心地感谢孩子;坏的父母发自内心地索取和控制孩子。
我突然想到朋友说的一句话:你不结婚老了生病了谁来照顾你?多孤独呀?在中国几乎所有人的人生都是索取型和麻木型人生,我们付出感情是为了未来的回报,或者我们从来没思考过我们为什么要结婚?为什么要生孩子?以前的人这么做我们就跟着这么做。他们理直气壮的管这叫生活。但是他们忘记了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看上去世界并没有多大的变化,其实它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从来没有人定义什么叫生活,最简单的直译就是让生命活下来就是生活。那么除了吃饭睡觉,人和人的生活是可以大相径庭的。也许在未来让人活下来,吃饭和睡觉都不是必要条件。
这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很难理解,正如《时代》杂志描述的生孩子会和个人追求相冲突。这在当下的中国女人的世界观里就更难理解了,难道女人一辈子的追求不正是结婚家庭和生孩子吗?即便现在有很多女人被社会推着不得不独立,靠自己赚钱,但是这也是出于被动,这并不能说明他们就有了个人追求。所以在中国女强人是贬义词,是嫁不出去的一类。而这类女强人其实是要打引号的,倘若你事业发展得不错,但赚钱并不多,他们不会叫你女强人,在中国女强人其实就是“女钱人”。
究竟是谁欺骗了谁?在中国女人的幸福似乎永远和"嫁人”相关联,但是进了围城才发现哑巴吃黄连。其实早在九年义务教育的时候,我们上的第一堂课就是要告诉大家为什么男生女生坐在同一张教室里上课?而不是只让男生上课,女生去上一个专业的成为好太太好妈妈培训班。
说到妈妈这个问题,又让我想起了生孩子的问题。朋友们也问我未来生不生孩子,我不予回答。这个问题就像男人们追女人时问我有没有戏一样,去尼玛的答案。所有这一切因为答案产生的行为都是不可靠的。因为没有任何事情有真正的答案。
老子曰: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很多事情轮回回来看上去是和当初一样的,但是精神境界却升华了很多。这是很有趣的,人生就像一个螺旋。例如我们在发表一些言论时最初是为了证明自己多么Nb多么与众不同,接着我们不说了低调了不需要证明了成长了,后来我们又开始说了,但那时的精神世界里完全是为了分享,希望大家都好而不是证明自己。从人的本性来说都是希望从“结婚生孩子”中获得好处的,接着人们开始从索取型人生向付出型人生转换开始不要孩子,再达到一定精神高度的人他们又开始要孩子,他们想要彻底的牺牲自己不求回报的去对一个生命或者少数几个生命去付出。真正能做到这样的人已经少之又少了。
部分精神领域的精英,他们的精神境界继续提升,他们又不想要孩子了,因为他们想如果人生是用来付出的,我们可以去对很多需要帮助人付出,而不是对一个或少数生命付出。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