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闻闻要在这里承认一个错误。在评论达维登科的文章中,我将数据搞错了(但我认为这并不影响观点的可成立性)。很多朋友在留言中毫不留情地指出了这处“硬伤”,我很感谢大家。我从不怕犯错,也不怕客观的指责,因为这些是取得进步的根基和动力。
先来讲个故事,大家只当是个不靠谱的传闻,听听图个乐。
有个颇有些CBA资历的球迷朋友给我讲,2001-2002赛季时,她到北京奥神队主场广安体育馆看球,坐在主队后面第四排的位置上。那场普通的常规赛并没多少观众。比赛开始没几分钟,6、7个高高大大穿戴时髦张扬的小伙子坐进观众区,个别人身边还跟着装扮同样时尚惹眼的女朋友。这几个年轻人大约16、17岁模样,言谈举止透露着周身痞气,边看球边旁若无人地对场上奥神队队员的表现大肆评价,粗口频频,言辞十分不敬。他们的谈话中透露出一个讯息:他们是奥神青年队的队员。
据那个朋友说,当孙悦的面孔逐渐为人所熟悉后,她回忆起当时情景,似乎孙悦就在那些年轻人当中。
对于这个“小道消息”的真实程度,我无意评断。但如果此事证据确凿的话,我也不会感到惊讶。以奥神的民营体制和培训方式,二队主力队员在那个年纪会如此嚣张也不算意外。他们对老大哥们的表现不认可,像所有涉世未深且天赋过人的年轻人一样自负和无畏。事情的关键在于他们是否足够聪明,从而在今后有所成长和觉悟,最后才华是否得以发挥,抑或被浪费。
比如孙悦。他今天依旧可以穿着肥肥大大的牛仔裤,戴着闪亮夺目的钻石耳钉,用一些啫哩水让每一根头发刺猬般竖起来,甚至偶尔骂一骂脏话;但只要他学会自知,懂得了分寸,明白如何将性格中的自信与自谦、自励适量搭配,就算他曾是个自大的叛逆少年又如何?其实,从孙悦身上有别于其他年轻球员的“新一代”特征,我们大概也猜得到他早年不会是个温顺、朴素的“乖”孩子。我以为这恰恰证明了孙悦的聪明——知道在成长中如何控制、调整心态,对自己的认识很清醒。
现在孙悦要去海外打球,我举双手加双脚赞成。理由很通俗也很简单,这是个绝好的锻炼学习机会。
人在年轻的时候,学习能力最强,这种学习体现在儿童时期是效率极高的机械模仿(众所周知,一个人在童年时期所处的人文环境对其性格养成有着决定性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便逐渐变成了个人思考越来越多的选择性获取,这种获取包括行为技能,也包括思想意识。孙悦的学习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其出道后的进步速度足以论证这一点。而在我看来,孙悦与常人相比在学习能力上还有两个特点:一是高峰期更长,在同龄人接受能力开始下降的时候仍充满灵性、保持旺盛的吸收能力,至少他的巨大潜力和高不可测的上升空间有目共睹;二是比大多数人更理智和聪明,这即是我在前面大费周章论述的观点,他知道如何选择和取舍信息对自己更有利。
应该说孙悦是很幸运的,奥神给了他一个宽容的成长环境,遵照他的意愿培养他成为一名后卫;而歪打正着的ABA经历让他在成长旺盛时期接触了另一种、也可能是更适合他原始个性的篮球。这不仅是强度更大的对抗、节奏更快的比赛,也不仅是更先进的技战术理念,而是更有内涵的篮球运动:更多自信,更坚决的个人英雄主义,更主动的自我提高动机。孙悦在ABA已经接触了这些新鲜营养,当他带着国内同龄球员无所比拟的气质回来,与国家队的前辈们迅速融合,非常规成长环境的优势已显露无遗。
NBA则会在技术和人格上给他带来更深层的打磨,相对应的是这个“中国唯一兼具身高和灵活性的高大后卫”仍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即使“下放”到发展联盟,这种磨练的价值也不过是降低,但绝非没有。孙悦这种会“学习”的可造之才,目前需要的就是这种环境,而不是像姚明那样扬名立万。追求价值最大化并不是现在该做的。积累的阶段,若急功近利就真的得不偿失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