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死亡诗社

(2007-02-21 11:09:36)
分类: 完全电影
死亡诗社

都说这部片子是男人必看的片子,女人大概不喜欢.但是我却看的泪流满面.说起来看这部片子还真有点曲折.第一天看了一小半碟子坏了.第二天看的时候晚上十一点才下载完.看完时已经一点多了 .在博客上看到一个朋友关于这部电影的影评.

   人生苦短,在电影里,Mr.Keating告诉我们一个拉丁单词----CARPE DIEM,这是及时行乐的意思,在欧洲人文主义盛行的年代,它成了很多人的信条。原本是中性词汇的CARPE DIEM,在一些败类的演绎下成了堕落的代名词。

   Mr.Keating引用了Thoreau的名言:Most men lead lives of quiet desperation and go to the grave with the song still in them.他想告诉孩子们,在短暂的人生里,要做你自己,不要活在别人的阴影下,要自己选择自己的生活,不要让别人来替你选择,只有这样,在你告别这人世的时候才没有遗憾。
   I want you to find your own walk right now. Your own way of striding, pacing. Any direction. Anything you want. Whether it's proud, whether it's silly, anything. Gentlemen, the courtyard is yours.这是Mr.Keating的另一堂课,它让我想起了Nike最近为James做的新广告不做下一个谁,做第一个我。每个人都是生来不同的,没有一个人生是可以供你模仿的,即便你模仿到了,你也不会感到快乐,因为在你成功的一刹那,你会突然萌生这样一个问题我是谁?
   解放自己把!仿佛听见Mr.Keating在我耳边说:Seize the daymake your life extraordinary.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在永恒的死亡面前我们要活得有滋有味、好好品尝这生活。
   I went to the woods because I wanted to live deliberately,
I wanted to live deep and suck out all the marrow of life,
and not when I had come to die, discover that I had not lived.  

写得很精彩.所以我选择摘录下来.在看这部影片的后半部分的时候,我想到了房龙在<宽容>序言中写的那个被守旧老人砸死的探索者.还会想到中世纪被红衣教主们焚烧的先驱们.一个朋友说neil采取得方法不对.假如neil采取离家出走,也许他还能与他热爱的表演艺术再次重逢,但是在那个英国保守文化和美国新思潮撞击的时代背景下.先驱者都是以死亡作为代价的.既然作为先驱,他不会像非先驱的人那样考虑得如此周全.他们充满激情而极端,他们用死亡唤起某种东西.生命的震撼是电影的结尾部分.<放牛班的春天>有些异曲同工之处.甚至更为震撼人心.这是美国人和法国人拍摄手法和地域文化的区别了.

朋友说看了这部片子流泪,说明你内心还有很多美好的东西.美好就是快乐的东西.所以我还有资本去及时行乐.而很多人追求着侠义的及时行乐”,结果实施以后内心却并未觉得快乐.因为他们缺乏这种资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