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雍过故城县
(2023-06-17 10:51:41)绍雍过故城县
刘县生
1、 故城县,今河北省故城县。隋时属清河郡历亭县。唐贞元年间及北宋时期,属甘陵郡,直至1945年,治所均在今故城县故城镇,所以,集故城县文化之大成者非故城镇莫属。
2、 此稿不能完全算作史料,
上世纪70年代,河北省衡水市的文物部门在故城县故城镇一邵姓宅基发掘出一通小型石碑,碑高三尺,宽35公分,无底座,雕有纹路清晰的荷花图饰,纵行排列隶书六字“邵雍过故城县”“县”下左侧有一楷书小字“刊”。由此可判断,这通小型碑铭,记录了一件事;邵雍过故城县。
可是,遍查故城县的现有史书资料却没有发现邵雍过故城县的记录。
2022年10月3日,我的文友、在北京文化部门任职的伊川市邵姓后人邵子良先生,在河北省定州市状元博物馆发现了他的先祖邵宗法的一份进士答卷,其中有“祖上世居甘陵(甘陵,故城县旧称—笔者注),奉尧夫先生(尧夫,即邵雍---笔者注)为师以学文”的文字。说明,邵雍不但曾经过故城县,而且还在此“授徒传学”。
邵雍,北宋著名理学家、史学家、与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并称“北宋儒家五子”。
前天,忽然接到绍子良先生邮件,邮件附言栏有文字:故城绍姓先祖读书笔记。惊异之,慌忙开启,但见绢帛纸《芸窗课文》一册,封面有题名:绍芸窗。又接子良先生电话,说,绍芸窗,故城县绍家庄(音译)人,绍雍后人,乃子良祖上。2013年,伊川考古部门发掘宋代古墓一座,墓中出土蜡封文物,有绍雍亲书字迹绢帛一缕。查当地绍姓家谱,确有记载;宋嘉祐11年(1066年),绍雍游学过故城县,招募车夫绍宇道;纳宇道妹为外室,生子芸窗。
惊异之间,我急急忙忙去本县绍家庄(音译名)探访。
绍家庄党支部书记绍延达从一堆尘封的旧书报中翻出一本《绍姓家谱》,第一页赫然写有“始祖绍雍”字样。再翻,“二世芸窗(携长子迁伊川)”遂拍照传子良,子良说,哦,原来伊川之绍姓,确有一脉源于故城县。
绍雍为什么会过故城县呢?又为什么会在此传学、纳室呢?综合邵家庄、伊川绍家后人口口相传的说法是;当年绍雍与张载相约,赴山东(太行山以东,今保定涞源一带—笔者注)传学研读,过故城县时,独轮车夫汪匣之病死,遂招募当地人绍雨(后改名绍宇道—笔者注)为推车夫。绍雨家贫,其父欲卖其妹为官奴。妹不从,疾哭,跪绍雍,嚎哀以求救命。雍怜之,以二十金纳之。绍父大喜,遂置酒以贺,即婚。留恋十余日,邵雍乃辞西去。三年方返。子已幼成,街头巷尾人唤“狗儿”,绍雍哂之,重为子命学名“绍芸窗”,并于绢帛亲书之,并自题名号“尧夫”于其上。又挈妇将雏凭吊汪匣之之墓,但见荒冢萧索,旷野孤幽,遂生悯念,决意修墓筑亭,植松披荫,以寄哀思。为费用计,遂于故城县关帝庙设蒙馆以授文,如此绵延几载,课徒豪众,迭有佼佼者中举成名。芸窗少年即多才,阅读朗朗,警愦觉聋;书法恍恍,力透纸背。后,绍雍思父,洒泪依依相别。廿载后,芸窗携妻、长子赴伊川,叩祠认祖,捻香归宗,嘻,彼时绍雍先生已逝久矣。
翻阅《芸窗课文》,首页即为邵雍先生亲书文字:日月星辰水火土石、皇帝王伯道德功力、性情形体动植飞走。我知道,此即为邵雍先生穷其一生,用时空结构法,研究宇宙、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大儒之思!”从历史更替、盛衰的研究角度,告诉人们如何可以达到三皇世治,如何避免秦楚之亡。
继阅其余卅页文字,几乎可以算为邵芸窗的读书笔记,有摘抄、有传习、有自忖。书中还夹有一张现代A4纸复印件,正是邵雍先生为其子亲笔书写的姓名“邵芸窗”三字,有“尧夫”落款。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