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论文参评和发表之乱状,如此下去怎么得了?

(2011-01-17 20:32:10)
标签:

教育

分类: 情怀由笔

     真的不想说这事,可最终还是决定说说这教育系统一个众所周知的事情。
     因为自己喜欢写写东西,发表的频率还是蛮高的。在我发表的东西中,最多的是诗词,其次有游记,当然和职业挂钩的还有教育教学论文。关于教育论文,我其实深恶痛绝一种怪现象:十几年来,关于教师升职称前提等必备条件之一的论文参评在申报前必须交40元或50元的评审费。多年来一直如此,好像也没哪个部门出来说这个费收的合不合法,反正我知道这个钱是个天文数字。每次教育系统内的论文大赛通知下来,光我校每次上报参评论文在30篇左右,每篇50元,参评费当在1500元左右,那么全区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就近100所,还有高中,职技校等,那么全市呢?算一下,每个人都会被这个一次论文大赛的参赛费吓一跳,而且,这只是一次参赛活动的数目,事实是每年有三到五次这样名目不同的参赛活动。获奖的也到罢了,没获奖的上交费用算贡献给参赛单位和评委们了。真的不知那些论文评委们是否真的不拿国家的工资。更为荒唐的是随着名目繁多的论文参评活动越来越多,其质量也每况愈下。身边好多同事在网上下载的论文,简单改头换面后交钱参评,有的就是下载的别人的原文,竟然能被评为一等奖二等奖,这种明显的基本上交钱就能获奖的乱象使得越来越多的教师更加肆无忌惮的抄袭和下载了。只要交了参评费,获奖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此等风气的蔓延,这样交钱就能获奖,导致的乱象能怪参赛教师们吗?
    实话说,我升职称的论文全是自己的心血,因为我耻于抄袭和网上下载别人的劳动成果。但其中有交费参评的,也有不须交费发表在教育杂志上的。但那已经是多年前的事了。现在,好像再也没有这种不交费的论文大赛了。
    也正因为如此,我不再参加需要交费参评的教育系统内部的论文竞赛。自己写的教育教学论文一般都是撒网般的胡乱投稿。竟然也有被杂志选中的。
    最近更遇到一件郁闷的事。前些日子,邮箱里突然收到一封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刊》社的教育论文征稿邮件。我当时想,这样高规格的教育单位应该可信,质量好的文章被选用肯定还有稿费。(因为我获得的非教育论文获得稿费对于我已经不算稀奇。)
    于是我从我邮箱里发去我的一篇应征论文《我的另类班主任工作方法初探》,也是我自认为质量不错的一篇较自信的论文。一个星期后,还真来获奖通知了,不仅邮箱里来了重复的两封信,而且还寄来一封盖着1.20元邮票的挂号信。拿到信时我蛮高兴的,可读了信的内容却疑惑兼心冷了。
    署名为“中国教育实践与研究论坛”评委会给我的获奖通知书中,明确告诉我,我的参赛论文获得了大赛一等奖,拟入选国家一级出版社《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指导全书》,等等。可是在获奖通知背面又有一个颁发获奖证书及论文入选的通知,内容有:入选《全书》的论文作为国家出版物,是单位个人评先评优,晋级晋职的重要依据,豪华精装,公开发行价298元。相关事宜为:1,论文作者如需要书和获奖证书优惠价为318元。2,文章不入选《全书》的获奖作者只要获奖证书须交相关费用130元。3,获奖作品如想在“中国教育实践与研究论坛”专业教育网站http:/www.jiaoyuluntan.net.cn上发表须交相关费用100元。而且必须在2011年11月15日前汇款至相关地址。署名的三个红章为: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中国教育实践与论坛组委会,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指导丛书编委会。
    我不知道堂堂中国教育学会这样的部门竟然也名目张胆的敛财了。当然我完全相信出版的全书和出版渠道都是合法有效的。可我纳闷的是它是打着征稿的名义把征稿通知发我邮箱时却没有注明要交费啊。于是,在我又接到两封紧急催款邮件后,我邮箱发信去咨询,我已经被评为一等奖了,是否也要交费才能拿到证书或书。回信答复只有四个字:必须交费。
    这就是我的在2011年元月遇到的事。让我感受很深。我决定,书和证书,断然放弃。今后再也不写什么论文了。我不知道,我已经被告知获一等奖的这篇论文,在我不交钱的前提下,还会不会保留抑或取消?
    这就是中国教育的乱象之一。自从南京市2010年职称申报增加一项新规定,即申报高级职称的老师,参赛获奖论文也不算数,国家级刊物发表的论文上升为必备条件。这下可肥了那些有资质的教育刊物了。我校去年2009年没有一篇论文发表,因为当时申报没这个条件,也苦于发表无门,当时硬性要求就是论文获奖篇数即可,但我校2010年全校发表在国家升级刊物的论文就达十几篇。难道是一年内我校教科研水平突飞猛进了吧?其实每个人都知道是怎么发表的。800到1500不等的包发表在正规刊物的消息到处飞,只要交费,发表已成最轻松不过的事情了。
    我突然又想起一件事,在2004年年底的12月28日,我成为了江苏省教育学会的会员之一。当时我不知教育学会是干什么的,到现在为止我也不知道教育学会是干什么的。当时学校全体教师会议中,校长说了喜欢写作的教师可以直接参加省教育学会,说进入教育学会的成员可以定期参加学会的活动和相关学习的机会。当时学校很少人动心,但我被领导忽悠动心了,交入会费60元,成为会员之一,60元换来一个蓝色会员证。从此之后的六年里,没有任何一次通知我参加学会活动和学习,没有任何人再提起这个事。60元就买了个会员证。我不知像我一样的傻瓜全省有多少?到目前为止,教育学会是什么东西,我还是茫然所知。
    这就是我们的教育,这就是我们担负着教书育人的教育部门众所周知的现象,已经成为全行业的潜规则了。每个人都知道,教育系统的每个人都就好象《皇帝的新装》里的每一个游行者,都知道皇帝是赤裸裸的,没穿衣服,可就是没有人站出来和那个小男孩一样说出真相。
    我是一名战斗在教育战线超过20年的普通工作者,面对这样的乱象,真的有些羞愧,这与我们的本职教书育人的功能相距太远了。这样下去,我们还有什么资格谈教书育人?
    教育论文参评和发表之乱状,如此下去怎么得了?中国教育怎么得了?中国怎么得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