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名山大川】齐山登高访翠微

(2010-11-18 18:48:45)
标签:

旅游

分类: 名山大川

【流丹题记】
七律 11月13日登齐山翠微亭
齐山佳木掩芳菲,胜日寻幽上翠微。
怪石频频迷曲径,苍松郁郁立斜晖。
摩崖驻足思包拯,舒目骋怀忆岳飞。
四望留连亭影伴,客心百感尚依依。
http://s4/middle/4bbdac4en9551ac7fa9d3&690  
     对于池州来说齐山可以说是其地方文化的标志物之一,实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说高度齐山是座不起眼的小山。然而齐山确实不容小觑,杜牧、王安石、司马光、包拯、岳飞和陆游等众多名人都曾登临此山并赋诗题刻。更有甚者,著名的翠微亭也坐落在齐山之巅。
     翠微亭有三座,一座在宋代江南东路的池州州府秋浦(今安徽池州市)南边的齐山上,是唐代大诗人杜牧在武宗会昌年间任池州刺史时建造的。第二座翠微亭在杭州西子湖畔飞来峰半山腰,岳飞含冤枉死后,韩世忠夫妇为纪念岳飞而建,因为岳飞曾经在游览池州翠微亭时写下诗篇,《池州翠微亭》:“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所以韩世忠便将此亭也命名为翠微亭。如今人们提起翠微亭,多指杭州翠微亭。第三座翠微亭位于北京的香山公园内,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因此地处于古树,绿荫,沟壑,山岩之间,故有"翠微"之称。
     可知,池州翠微亭乃最正宗最原始的翠微亭。心里带着对翠微亭的崇敬和向往,我于11月3日南京跟着大脚走旅游俱乐部来到“九华天池”之旅的最后一站齐山,我有幸得观此亭。
     齐山不仅自然景观奇特,人文景观也同样奇特。早在晚唐会昌五年(845)杜牧任池州刺史期间,慕李白诗名,根据李白游秋浦中的“开帘当翠微”的名句,在他喜欢游览的齐山西北之巅,建造一座翠微亭以作纪念。因为站在翠微亭内,可将城府及周围美丽的湖光山色尽收眼里。在这一年九九重阳节,杜牧与慕名前来拜访他的前辈、诗友张祜同登齐山游翠微亭。站在清秀迷人的齐山之巅,诗情豪放,杜牧即兴赋七律《九日齐山登高》,诗曰: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叹落辉。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张祜作七律《和杜牧之齐山登高》,诗曰:
秋溪南岸菊霏霏,急管繁弦对落辉。红叶树深山径断,碧云江净浦帆稀。
不堪孙盛嘲时笑,愿送王弘醉夜归。流落正怜芳意在,砧声徒促授寒衣。
     迹以名重,地以人传。自从杜牧诗落齐山以后,齐山声名大振,翠微亭也成了齐山的象征。山腰平谷里建起了翠微寨,山下有了翠微村,山北平天湖中就有了直通府城的翠微堤,翠微之名,引得历代名人墨客纷至沓来。如今翠微堤成了宽阔的齐山公路。如今的翠微亭仍保持着唐朝的古朴风貌,雄姿依旧,是游览齐山的必到之处。只是亭柱上的红漆已斑驳翻卷,加上此时初冬时节漫山的枯黄的落叶,整个亭子显得更加苍凉。只是我站在翠微亭下的第一个感觉。
     站在古亭之中,再也眺望不到长江的雄姿,故古时翠微亭有“望江亭”之名到今天已经名不副实了。依亭北望,茫茫的都是灰蒙蒙的工地、繁华的池州城、巍巍古双塔尽收眼底,却都是在迷蒙的黄色的气氛中,现代化工业的气息已经很难和此处的古亭相协调了。这是人的悲哀,还是池州的悲哀呢?西边和南边矗立的都是幢幢高楼,整个天际线再也难以看到远山和田野,取而代之的都是满眼的建筑物,很明显四周的高楼大都超过了齐山的高度,齐山已经成为被城市高楼环抱的一座小山似的公园。这等情景叫人情何以堪?往南看,火车站新区高楼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路上车水马龙,马蹄催趁月明归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沿齐山山巅翠微亭向东的石板路登高处可以观赏到平天湖风光,一览无余,如入画境。听人说,平天湖水面是西湖的几倍大,在夕阳的照射下,整个水面异常的平静,可能这里才是齐山最让人心平静的地方。

再往东走入不远的山谷,山谷中簇拥着一座座峭拔奇特的岩峰,如同桂林的石林地带。这里的小山峰连绵成片,形成峰丛,奇特秀丽,千姿百态,成为惟妙惟肖的自然雕塑群像。当你步入其中,便有一步一景之感,周围山峦出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奇妙现象。这是齐山“小九华”景区。一座座九华山主峰雄姿秀色展现在眼前,让人们感觉这里就是袖珍九华,是名副其实的“小九华”。清盛朝五绝《小九华》。诗曰:
体具九华秀。修纤以小传
可游兼可望,惜不遇青莲。
    从“小九华”沿石级云梯蜿蜒而下,即到岳飞广场。除了岳飞勒马的雕塑外最有名的就是摩崖石刻了。此处历代摩崖石刻,比比皆是,现存铭石、诗刻、游记等30多处。其中最珍贵的是刻于寄隐岩岩壁上的包拯题八分书“齐山”二字,高丈余,铁笔如虬,赫然醒目。右边署“宋刺史包拯书”六字。这是北宋至和二年,包拯出守池州知州期间,亲手为齐山书写的山名字迹,被刻在寄隐岩上,至今字迹清晰。这是齐山最珍贵的历史文物,被誉为齐山之魂!不可不看。
    沿台阶迂回而下,就到冶春园。冶春园是按照当年齐山书院的格局兴建的,是一座具有明、清风格的古典建筑群。门前一对石狮。分立左右。进大门楼,庭院秀雅,仿佛进了苏州的小庭院,东一丛阔叶芭蕉,西一蓬孝竹修篁,溢出缕缕幽丽。正厅是纪念清官包拯的忠廉堂。门柱上有黑底金字的长联:
照千秋念当年铁石冰心建谠言不希后福
闻百世至今日妇人孺子颂清官只有先生
    但令人大煞风景的是冶春园现在成了办公场所,门口挂了个大牌子:池州市齐山行政执法大队。不知上级主管部门是怎么想的?
    这时听到同行者招呼游客到景区门口合影。于是到了池阳胜景牌坊的大门边,大家排好对,在大家大喊“茄子”的叫声中,我们踏上了归程。
    依依回望中,依稀让我们留些岳飞“好山好水看不足”的感觉吧!
    别了,池州;别了,我心中的翠微亭!

                                             2010-11-1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