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更看佳气拥芜城——从石涛作品特种邮票发行来认识石涛

(2009-03-31 07:34:07)
标签:

杂谈

分类: 联图诗话

            更看佳气拥芜城——从石涛作品特种邮票发行来认识石涛

    3月22日,因为一个会议,我们来扬州一日游。第一站是何园。在园门口被一大群人的宣传所吸引。原来今日是石涛作品选特种邮票首日发行。因为何园里的片石山房曾经是石涛的故居。因此,选择在何园门口进行宣传销售。我因此买了一套石涛作品的邮票及首日封。其实,我对画家石涛并不熟悉,因为喜爱集邮,自己将近20年的集邮史,遇到这种事情是不容错过的。
    回来后,利用网络对石涛进行了了解。
    石涛是中国明清时期最富有创造性的杰出画家,他以构图新奇见长,虽则画的是一段小景,却传达出一种深邃的意境。石涛笔情恣肆,淋漓洒脱,不拘小处瑕疵,作品以奔放之势见胜。他一生经历坎坷,从显赫的皇族后裔沦为贫民,从而遁入空门,浪迹天涯数十载,饱尝人世间的艰辛。
    石涛:(1630一1724年), 明末清初的“清初四僧”之一。中国清代画家。僧人。发为僧后,更名元济,自号苦瓜和尚。本姓朱,名若极。明宗室靖江王赞仪之十世孙(明太祖朱元璋从孙第一代靖江王朱守谦的11世孙),原籍广西桂林,广西全州人。
    据明史记载,当洪武3年朱守谦和其它20多个皇子受封之时,曾得钦赐「赞佐相规约,经邦任履亨,若依纯一行,远得袭芳名」20个字为名字的世系。(见拙作:高瞻祁见佑--从明朝皇帝的名字谈起(包你长见识))所以石涛的本名叫若极也是有道理的,可知他确是靖江王赞仪的10世孙,靖江王之位从朱守谦传到第9代,即是石涛的父亲朱亨嘉,这和钦赐20字的世系完全符合,(请参见拙作:)当李自成攻陷京师以后,亨嘉便自监国于广西,并召广西巡抚瞿式耜,式耜拒而不去,并与两广总制丁魁楚、思恩、参将陈邦傅以及中军官焦琏等串通一气,突然发兵,一举擒获朱亨嘉,并迅将其械送福州,废为庶人,后被唐王朱聿键处死于福州。幼小的石涛,靠着太监的庇护保全了性命。由太监带走后,出家,法名原济,字石涛。性喜漫游,曾屡次游敬亭山、黄山及南京、扬州等地,晚年居扬州。他既有国破家亡之痛,又两次跪迎康熙皇帝,并与清王朝上层人物多有往来,内心充满矛盾。

    石涛号称出生于帝王胄裔,明亡之时他不过是三岁小孩,他的出家更多的只是一种政治姿态,石涛的性格中充满了"动"的因素,因而他身处佛门却心向红尘。康熙南巡时,石涛曾两次接驾,并山呼万岁。

    康熙17年夏,石涛应钟山西天道院之邀,到达南京,是年37岁。人到中年,石涛绘画艺术生涯进入了一个转变时期,此后的数年是石涛生活上较得意的时期,尤其是康熙帝玄烨两次南巡,石涛被两度召见,这是他最感荣耀的大事。这两次召见,可能对他的画艺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在一些作品中反映了石涛被召见后意气风发的情感。清圣祖玄烨的第一次南巡是康熙23年,岁在甲子(1684年),当年11月,圣驾驻跸南京,曾至名刹长干寺巡幸,时石涛正挂锡该寺,欣逢其会,即与长干寺僧众一起恭迎接驾。5年后,康熙28年(1689年),石涛再次于扬州平山堂恭迎圣驾,康熙帝居然还当众呼出石涛之名,这不能不使石涛受宠若惊,倍感荣幸。为纪念这一难忘时刻,石涛特作《客广陵平山道上接驾恭纪》七律二首,诗云:无路从容夜出关,黎明努力上平山去此罕逢仁圣主,近前一步是天颜松风滴露马行疾,花气袭人鸟道攀两代蒙恩慈氏远,人间天上悉知还。第二首云:甲子长干新接驾,即今已巳路当先。圣聪勿睹呼名字,草野重瞻万岁前。自愧羚羊无挂角,那能音吼说真传。神龙首尾光千焰,云拥祥云天际边。诗中语句感情真切,既有对皇上的感恩戴德,又对恭迎接驾这件事颇感得意。与此差不多同时,石涛神采飞扬地挥毫绘制了一幅《海晏河清图》并题了如下诗句:东巡万国动欢声,歌舞齐将玉辇迎。方喜祥风高岱岳,更看佳气拥芜城。尧仁总向衢歌见,禹会遥从玉帛呈,一片箫韶真献瑞,风台重见凤凰鸣。画中款署「臣僧元济顿首」。从中可以看出此时的石涛不仅为两次面君而感荣耀,而且已以新朝属臣为荣了。
    并且主动进京交结达官显贵,企图出人头地,但权贵们仅把他当作一名会画画的和尚而已,并未与之计较,故而攻败垂成。因此他是在清高自许与不甘岑寂之间矛盾地渡过了一生,好在他聪明绝顶,巧妙地把这种矛盾发泄到他的画作之中,所以他的作品纵横排闼、闪转腾挪,充满了动感与张力,这也正是他异于常人的高明之处。
    石涛工诗文,善书画。其画擅山水,兼工兰竹。在技巧上他运笔灵活。或细笔勾勒,很少皴擦;或粗线勾斫,皴点并用。有时运笔酣畅流利,有时又多方拙之笔,方圆结合,秀拙相生。在中国画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石涛对后世影响极大,作品历来为藏家所钟爱,历代石涛赝品也经久不绝,但大多技艺低劣,属“皮匠刀”的笔法,很容易辨真伪。但现代画家张大千曾精研石涛,仿其笔法,几能乱真,他有不少仿画流传于世,极难分辨。张大千笔力不如石涛厚重,线条也较光滑,这是不同之处。

    扬州何园内片石山房的园林,即为今日所能见到的唯一的石涛叠石手迹。其园林设计的最大特点是以绘画理论指导叠石理水,并开这方面的先河。片石山房是石涛在扬州的故居。石涛死后葬于扬州蜀岗。

 

【附】国家邮政局定于2009年3月22日发行《石涛作品选》特种邮票1套6枚。详情如下:

志号:2009-6

 图  序        图  名        面 

(6-1)T         巢湖图          80分

(6-2)T         听泉图         1.20元

(6-3)T         对菊图         1.20元

(6-4)T         梅竹图         1.20元

(6-5)T         人马图         1.20元

(6-6)T         墨荷图         1.20元

设 计 者:王虎鸣

印 制 厂:北京邮票厂

出售办法:自发行之日起,在全国各地邮局出售,出售期限6个月。更看佳气拥芜城——从石涛作品特种邮票发行来认识石涛

 

 

【我的诗海钩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