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枪》的十大败笔(听涛集52)
(2019-01-22 22:04:56)
人们在为熊阔海扼腕叹息的同时,不免会有许多思考。《借枪》真的那么谍战、那么悬疑吗?
假如我们不跟着编导的思路走,我们会发现许多败笔。
龙一的小说原著我没看过,不能妄加评论。电视剧我是从头看到尾的。如果打着抗日的旗号,就可以胡编乱造的话,这部电视剧还是可圈可点的。但看过几集你就会发现,砍头行动已经变成了面子行动;暗杀已经变成了公开打擂;战争变成了游戏;党的地下工作者变成了单打独斗的个人英雄。在编导把熊阔海制造成英雄的同时,人们有理由给他扣上诸如“个人英雄主义”、“左倾盲动主义”、“无组织无纪律”、“一个丧失理智的革命者”、“太过自信的莽撞汉子”、“把个人意志凌驾于组织之上”等许多帽子。更可以借用剧中的话“他出门撞上鬼了”,从而让人产生熊阔海的枪到底是谁借给他的另类思考。
假如这些大的败笔不算,小的败笔(或称瑕疵)在剧中可谓比比皆是。
1、老满的枪没人管吗?就他一个人说了算吗?我们都知道,在任何一支队伍,枪械的管理都是最重要的。别说是几天不见,一天不见也不可能没人过问。就是买通了一个上级,你不可能买通所有人。可以几次,多天把日本人的枪带出炮楼吗?更何况一个炮楼只有这一挺歪把子。老满是个憨人,女人和包子很重要,但它还能比脑袋更重要吗?
2、不知道父亲是地下工作者、没有地下斗争经验的小姑娘真的就是冰雪聪明吗?当遇到有人跟着她时,不是回家找父母,而是把他们带到法租界的巡捕房。假如不是被导演领着,她绝不可能去法租界找安得森。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3、巡捕房的“通缉令”是一张废纸吗?安得森被通缉,等于没被通缉。他照样在法租界横冲直撞,任意来来去去,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4、法租界的旅馆日本人就不能搜吗?为什么上次的暗杀行动,日本人可以通过搜查旅馆破坏掉,这次就忘了搜查旅馆呐?难道就等着他们的人被打死吗?
5、熊阔海凭什么相信加藤会赴他的子弹宴,他不知道兵不厌诈的道理吗?砍头行动都变成了现场直播,他也一次一次得知加藤不会赴宴的信息,仍然坚持在旅馆开枪,他傻到家了吗?
6、日本鬼子真就那么笨吗?让人轻易就使了离间记,不问青红皂白,轻易就处死了中村?
7、赢得面子比打赢战争更重要吗?难道所有鬼子都不讲战略战术,都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亡命徒吗?明知道有人在那里开枪,还要派人去送死。舆论是可以随便编造的,更何况当时的城市在日本鬼子控制下。
8、全剧还有党组织的智谋和作用吗?地下党组织真的就不堪一击,没有人控制局面了吗?只认熊阔海任意而为瞎折腾,只能做些亡羊补牢的事,且事倍功半吗?党组织会允许一个革命同志在那里等死吗?
9、杀人不眨眼的日本鬼子真的会那么善良,善解人意,宽容的让裴小姐把焉焉带走。太一厢情愿了吧。那南京大屠杀怎么解释,安德森的死怎么解释?
10、全剧都在讲尊严和面子,似乎尊严和面子比什么都重要。但熊阔海还有尊严和面子吗?自从加藤把熊阔海约到跟前,当着熊阔海的面打死书真,带走孩子,再把他胖揍一顿,然后又放他回去开枪。而且还要和他对表,还说要到车上等他。这让我想到一句话,“跟我玩,我玩不死你!”至此,熊阔海已经颜面扫尽。最后只能寄希望熊阔海把加藤打死了,不然可太没面子了。相信导演一定会这么做的。
熊阔海的枪到底是谁借给他的?到此我们已经得出答案,那就是导演,也只能是导演。导演在给熊阔海设计藏枪的过程中,匆匆忙忙的备床;于挺和老满往床底下藏枪时如入无人之境;病床为了面子匆匆忙忙抬往车站。所有日本鬼子那时候什么都忘了,都呆若木鸡了,只等着加藤被打死了,或差点就没帮着熊阔海打死加藤了。让人觉得加藤绝不是熊阔海打死的,而是被导演打死的,熊阔海也是被导演打死的。接下来的所有的情节都是导演编剧的一厢情愿,都是违背生活真实、艺术真实的。
作品的真实是作品的生命。我们知道,文艺作品有“艺术真实”。难道这样的胡编乱造就是艺术真实吗?显然是不能自圆其说的。
我们也知道文艺作品允许戏说。但党的革命斗争地下斗争不应该戏说。如果今天可以对党的地下斗争进行胡编乱造的戏说,明天就可能对党的武装斗争进行胡编乱造的戏说,后天还可能对党史进行胡编乱造的戏说,这是极不严肃的。
党的地下斗争不会这么荒诞离奇,不是一场游戏。戏说了就失去了真实、失去了力量、失去了意义,也失去了让人信服的基础。其结果只能是亵渎党的地下工作者的智慧和革命志士的智商。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地下斗争应该是有其规律的。《借枪》的大幕合上之后,导演、编剧和演员们可以数钱去了。只希望不要再编造这样的作品糊弄观众了!
(2011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