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游秦淮河---月光灯影下的秦淮河

标签:
冰夫旅游文化秦淮河月光灯影 |
分类: 散文随笔 |











夜游秦淮河
---月光灯影下的秦淮河
冰夫
我读过朱自清俞平伯两位先生的同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读了他们的散文,便想去秦淮河寻那桨声、寻那画舫、寻那灯影。可如今,画舫易寻,灯影可觅,桨声那里寻得见呐?
一个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春日,也是一个圆月犹姣的夜晚,我和文友一行来到秦淮河畔,来消受秦淮河的月光灯影,心中竟是久违了的激动。
在瞻园附近的小店吃过晚饭,喝了极富南京特色的“鸭血粉丝汤”,我们便急匆匆来到夫子庙前的码头,排队登临画舫。
六十只画舫已经驶出一大半了,排队的人仍在增加。
原来这秦淮河上的画舫早已经不是朱自清俞平伯时代的小船了,这画舫一律换成了二十个座位的机动船,桨声也一律变成了机动船的轰鸣声。秦淮河早已经承载了浓重的商业氛围,画舫也是规模经营了。我算了一下,每张船票八十元,一只船就是一千六百元,六十只画舫一次出行就是九万六千元。据说每只画舫每晚至少往返五次,那就是四十八万元,而节假日往返的次数还要更多。这哪里是朱自清时代那些小船可望其项背的?
可少了那些当年的画舫小船,感觉上真就少了些什么,少了些什么呐?
秦淮河的月亮升起来了。
它娴静淡雅地挂在柳树梢头,明媚地浸润着秦淮河水和两岸的亭台楼阁,像是在平静的讲述着秦淮河久远的过去。
灯火也今非昔比了,秦淮河上,再也不只是几艘华灯彩绘的画舫,也不是把河水照的微明的几点灯火,那让波光柔腻的烛火、煤油灯早已成为历史,灯光已经变成今日的电灯、彩灯、霓虹灯了。
你瞧,画舫的灯亮起来了,岸边的彩灯亮起来了,各种人物动物的造型灯亮起来了,各处的景观灯已及远处商家的霓虹灯一起亮了起来,顷刻间,就把个秦淮河变成了色彩斑斓光怪陆离的灯世界。
灯光照亮了秦淮河水,像个暴发户般不断张扬着自己的富庶,铺展着自己的富丽堂皇。一霎时,让月光顿显逼仄。月亮自觉的躲到了更远的天上,让秦淮河外的天空更显清癯明媚。它不屑于和秦淮河的灯火争辉,它的情趣更高雅,志向更高远,他要为整个金陵城洒下一片清辉。
而此刻的秦淮河上,灯光连接着灯光,画舫拥挤着画舫,叫你目不暇接。秦淮河幽兰暗绿的水面上,河水一会儿涌动起一片银白,一会儿涌动起一片殷红,一会儿涌动起一片橘黄,一会儿涌动起一片幽兰。
画舫上,早已经没有了歌女的清音,有的只是机器的轰鸣声、河水的拍击声和导游甜腻的讲述声。
画舫的光影在白鹭洲中流过,在夫子庙前流过,在乌衣巷口流过,在媚香楼后流过,在江南贡院的书卷气中流过,在金陵皎洁的月色里流过。而导游讲述的更多是秦淮八艳的香艳故事。
秦淮河的清波漫漶着流动的历史,两岸错落的楼阁是凝固的历史;画舫犁开的水波是流动的诗,两岸婆娑的树影亭台是立体的画。我们的目光流连在这诗情画意间,心旌在这波光粼粼的水面荡漾。
今晚的夜游秦淮,必将是一种与朱自清俞平伯不一样的体验。
夜深了,秦淮河的画舫渐次驶入夫子庙前的码头,灯火渐入阑珊,喧闹归于平静,游人相继登岸离去,他们只能在心中回味夜游的欢乐。
而画舫的灯火也结束了短暂的辉煌,让我体味人生的短长。
月亮依然高高的挂在天上,冷静地瞧着秦淮河上的聚散离合、人情冷暖、喜怒哀乐。它依旧日落而做,日出而息,固守着自己的明媚高洁,为人世间洒下恒久的清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