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还配做二人转传承人吗?


最近,著名的画家、文艺评论家陈丹青在上海出席“不朽的梵高”艺术大展发布会。与媒体畅谈他眼中的梵高,以及大众所关心的美术教育问题。说起赵本山和二人转,陈丹青表示,“官方的电视节目我从来不看,难看死了,我只喜欢看二人转,我也喜欢赵本山。不管他个人有什么负面事件,不能否认在中国唯一有活力的艺术就是二人转。”
这让我想起他几年前在长春的一次演讲。那次演讲中,他就语出惊人的说:“中国文艺的希望在二人转”!
他为什么这么说呐?
据他说,二人转的形式与活力让他想起了美国黑人艺术。二人转目前已经成为全国最有活力的民间艺术,这是其他地区的艺术所不能比拟的,将会比其他地区的文化更能保留自己的生命力与历史感。这是明显带有讨好和偏颇的言论。
我不知道他看没看过二人转?看没看过真正的二人转?也不知道他何出此言?
他一定觉得赵本山火了,二人转也就火了。至于为什么中国文艺的希望就在于二人转,陈丹青先生并没有做具体解释和论述。他只是说想起了美国黑人艺术,那艺术显然和二人转有相通的地方。但他也没有说相通在哪里?我们更是不得而知。试问:美国的黑人艺术是美国文艺的主流吗?“官方的电视节目真的就难看死了”吗?
我是东北人,我是看过二人转的。而且连刘老根大舞台的二人转我都看过。我总结了一下:
现在演的二人转纯粹是挂羊头卖狗肉的玩意。为了迎合观众的喜好,专门弄荤的,一个人上来耍活宝,说黄段子,两个人上来打情骂俏,互相人身攻击,还围绕人身上的各个器官做下流动作,俗不可耐。有时还拿残疾人说事,真可谓语言低俗、形象猥琐、妆束奇特、动作下流,抛弃了所有做人的尊严。
二人转讲究唱念做舞,现在多加入小品流行歌曲和某些相声的元素。但你总得有两声二人转的唱啊!要不那还叫二人转吗?干脆改相声小品歌舞晚会得了。其实他们的表演啥也算不上。要是正经的相声小品歌舞倒也算了。可你也不能光追求“笑”果和经济利益把二人转的本丢了呀!你得照顾一下想听二人转的人呐!有人会说,这么唱有观众呵。现在的人浮躁空虚,买票进了剧场,花了五十八十的,还不是你演啥他看啥,不看那钱不白花了。再说,他在别处也听不到这些黄段子呵,看不到那些擦边球哇!
我并不是一概反对耍,演员要舞台效果,人们要诙谐幽默,但幽默不是下流丑陋,更不是干耍活宝。什么事都要有个度,“小沈阳”的语言动作可以接受,而且他二人转流行歌曲唱得都好,模仿能力也强,因此他才能走红上电视(不知道小沈阳在剧场演唱什么样)。他甚至说小沈阳是中国文艺的希望!他说他到铁岭看了小沈阳的二人转,他看的是真正的二人转吗?他看过二人转的《水漫蓝桥》《马前泼水》《杨八姐游春》《回杯记》吗?他看过《王二姐思夫》《红月娥做梦》吗?他懂得二人转的九腔十八调72嗨嗨吗?陈丹青先生这么说,相信那些京剧、平剧、越剧、黄梅戏、以及全国许多剧种的人一定都反对。如果陈丹青先生真正看了二人转,他这么说,我也不反对。关键是他看没看二人转,看没看真正的二人转就出此狂言。如果说赵本山火了,二人转就火了,我就更不敢苟同了。因为赵本山现在基本不演二人转,他忙着经营企业,排影视剧,联系各级电视台,赚钱养活“本山集团”一大家子人呐!就是以前,我只看过他演的小品《大观灯》《跳大神》《摔三弦》《十三香》那些丑化残疾人的小品,也没看见他的二人转呐.你到网上撒大网搜赵本山的二人转都搜不出来,他是怎么当上二人转传承人的呐?他的那些弟子原本都是唱二人转的,好像后来都转行了。这些年来赵本山没组织过一次真正的二人转演出,没创作过一出二人转的新编剧目,没组织过一次二人转汇演,没发掘出一个唱二人转的新人,“刘老根大舞台”也是打着二人转的招牌,演些个模仿秀。他尽鼓捣“乡八”了,已经做了市场的奴隶,金钱的奴隶,他还配做二人转的传承人吗?
如果说改革就把二人转改成了流行歌曲、相声、杂技、模仿秀、耍活宝,那还叫二人转吗?那不是灰色二人秀是什么?因此,我非常赞同清华大学肖鹰教授的观点!
我好多年没看见一出二人转的新编剧目了,二人转演员也是只要赚钱,什么都敢演,什么都敢说。而二人转的演出市场也绝不是真正的二人转撑起来的。那完全是迎合市场的低俗庸俗表演。
如果把人逗笑了就算“艺术”,就算“中国文艺”。那京剧、昆曲、越剧、话剧都无话可说了,他们永远不会把人都逗笑的。他们就都划到艺术和中国文艺之外去了。这是陈丹青先生的悲哀,更是中国文艺的悲哀。陈丹青先生根本就不知道二人转为何物,他能说出二人转的代表性剧目都是什么吗?简直是一派胡言!如果说把人逗笑了就算艺术,就算中国文艺的唯一希望。我不仅要问,陈丹青先生你懂不懂真正的艺术?
陈丹青先生说二人转“就是草根的力量。就是黄段子、粗口让我感动”。这也可以看出陈丹青先生的个人爱好了!难道黄段子、粗口就是“中国文艺的希望”吗?不难看出陈丹青先生喜欢的到底是什么了!



(图片来自网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