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其学对胶东历史文化做了那些突出贡献
(2013-05-29 14:40:19)
标签:
蓬莱胶东陈其学文化 |
分类: 散文随笔 |
1571年,隆庆五年,陈其学63岁了,他从南京刑部尚书任上申请致仕(就是我们现代所说的自己要求退休),回到老家蓬莱。
仅仅在上任南京刑部尚书的十个月后,陈其学就觉得身体实在是不允许他再干下去了。二十多年来,边境无休止的征战,边寨艰苦的生活环境,无端受到的弹劾指责,缺医少药的医疗境况,让陈其学的身心均遭到常人难以忍受的折磨,以至于每况愈下,“旧疾举发,昏晕怔仲,势如翻胃”。无奈向朝廷提出致仕的请求(其实,如果他身体允许,这是一个可以坐的更安稳的职位,你干到70岁也是完全有可能的,没人会掂心你这个职位)。朝廷认为陈其学“情词恳切,非出矫饰”,立刻批准了他的请求。就这样陈其学在隆庆五年八月终于回到了蓬莱老家,颐养天年。
现查到隆庆五年八月一日吏部复尚书陈其学乞休疏:
看得南京刑部尚书陈其学奏称:三年给由,赴京行至山阳,旧疾举发,昏晕怔仲,势如翻胃,恐晷漏不保,便道抵家,就医调理,乞容休致一节。
初三日奉圣旨:“是,陈其学准致仕。”
致仕归里后,陈其学为登州府蓬莱县的地方文化和胶东历史文化的贡献是巨大的。史料中说他,“声震夷虏而退归田里,绝口不言兵事。门巷萧然,课耕读之外无一切声色之。奉若初未尝显贵者。耕入有余,则倡族人修建大忠祠,以祀少保京兆两公。其又余则市学田”。
可以说,陈其学回到蓬莱后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沾沾自喜,每天无所事事,优哉游哉地混日子。首先,他要为祖先办两件大事:其中一件是建家祠,后人称为“陈大忠祠”;其二是组织晚辈收集资料编写《蓬莱陈氏大忠祠考》(此书现已被北京国家图书馆收藏)。
其次不管谁找到他,求他写什么,他都尽力而为,满足他们的不同要求。现能够查找到的有关诗词文章典籍仅有他为蓬莱重建县学写出的《蓬莱县重建庙学记》;为黄县(今龙口)写出《黄县重修文庙纪略》;为文登筑城写出《文登县石城记》;为文登丛氏祖祠写出《文登傅汉世家丛氏“锡羡堂”赞序》;以及他的《谢给岁夫月米疏》、《谢存问疏》等。还有至今仍镌刻在蓬莱阁避风亭内的《海上即兴赋诗二首》:为午日郡公少岚协饮海上的即兴赋诗。
现选取几篇(首),并附白话意释如下。
诗一:“排云彩鹞开,到处即蓬莱。不待麦浪去,真从采药回。潮声天外落,山色浪中来。岳暮多词客,渐予下里才”。诗二:“碧落天如水,同游兴不违。蜃楼浮潋滟,蛟室隐珠璀。触目新诗普,关心归约玑。采梯缘堞上,袖得海云归”。
这可能是登州知府刘少岚约请归里后的陈其学在海上的一次痛饮吧。丽日晴空,天高海阔,潮声起落,酒至半酣。波涛中远处的长岛像潋滟的海市蜃楼,深蓝色的海底下隐藏着璀璨的珍珠扇贝,怎能不让人游兴大增,诗兴大发。陈其学循着台阶登上蓬莱阁,信口吟得嘉章妙句,彷如袖得彩云而归。
再附《黄县(今龙口)重修文庙记略》 “黄之县大夫蒲阪贾公璋,循绩累累,屡腾荐剡而修学,以风士其首政也。期届落成,会予以下,使东旋学谕彭钟、司训陶逵属庠友王廷辅、王时泰辈来征予记。予曰:“是学创于唐之开元,灾于金之贞佑,再构于元之中统,嗣是而因仍就敝。公以嘉靖壬寅年至目目击兴叹,为之度材凝土,计费庀徒,增庳拓陿,一撤其旧而新之。
工始于是年之七月十有三日,越甲辰之十一月十有五日告讫。中为大成殿,翼以两庑,前为戟门,又前为棂星门,又前为坊表,以左右之殿东为启圣祠殿后为明伦堂,翼以崇德徙义斋,又后为敬一亭,而东为乡贤祠,西为名宦祠,计所构凡若干楹,虽至簠簋笾豆之属,胥饬焉。于戏!公之用心甚盛矣哉!
恭惟我朝以人文化成天下,而天下士皆知业乎学,犹百工之执艺以需用也;有学以为藏修之地,犹居工于肆俾专业也。而提调所司,又监临日号者也,曾谓监工坐视其肆之倾圯,而漫不为之所哉!但俗吏率视为迂缓。兹者,起百余年之废于一旦,而师模士气咸顒顒然维新,犹百工得居肆之专、加日号之勤,宁不思所以日成若事乎?然吾之所有事者,体用一原,广大悉备。蕴诸衷,则足以定性;润诸身,则足以平气;达之于辞,则足以立言;散之于日用,则足以应物;刑之于家,则足以昌后;薰之于乡,则足以美俗;措之而国而天下,则足以弘化庇民;施诸后世,则足以为楷而垂休,光于有永,夫是之谓实学而生人所不可一日缺焉者,苟但以敚危科蹿穹秩巳也,焉攸用!
吾黄,实登之名邑,而诸友素以豪杰自期者,知必无负焉,是则可记也”。
天下有识之士都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不同的知识会满足各行各业的不同需求。如果你不顾一切地去追求,去学习,去专研,哪有不成功的道理呐!而且,知识学到手,积累多了,你个人素质也就提高了。你可以据此从容应对各种事物。知识蕴藏在你心中,可以定性;有知识的润泽,你足以平气;知识用于修辞表达,可以立言;知识散于日常生活中,可以应对世间万事万物,提高你待人接物的本领;知识用来治家,可以家族后代更加昌盛。而且,文化知识的熏陶,可以美化乡风民俗;要治理国家,更是少不了文化知识的扩充和庇护。而这种文化的力量、文人的楷模会世世代代流传下去,永无止息。所以,学习这件事,是人生一日不可或缺的。
由此可见陈其学对胶东文化的贡献。
在陈其学撰写的《蓬莱县重建庙学记》中,更有许多名言警句警世激励后人。
在陈其学的墓志铭中有这样一句话:“耕入有余,則倡族人创大忠祠。以祀少保京兆兩公。其又余,則市學田,以周士清風篤行,望廬者式焉。”
原来万历十八年,蓬莱知县董守绪筹资修建了“登州书院”,未及修完,他即离任,修书院的资金匮乏,陈其学又继续投资将其建完。由此,登州人文之事更加兴盛。建成之日,陈其学写下了这篇传世佳作,并刻碑立于书院中,可惜书院已于明末清初毁于一旦。所幸这篇文章存于泰昌版《登州府志》中,现全文照录如下:
“惟我国朝,观文崇教,重饬(chi)以民之师。
帅由是,天下化成,盛侔(mou)千古。乃蓬莱邑大夫董守绪公,布政宣风而劝学,雅意尚媲之古灵士,缘每褒如为疏首焉。
尝诣芹泮(pan)阅学庐,慨言隳(hui)圮(pi),率且势胜,局隘暗塞,奚以遵高明而宏覆载。谂(shen)乃故梵宇也,噫乎!十笏(hu)净土,乃朽我万仞宫墙哉!极宜更创昭文。爰咨诹(zou)得凤凰岭,吉即荒度基址,以定方中。谂左右各有敞圃一区,随悉捐入,以增拓之。
遂召匠士规画程工物材,仍旧而新之如制,鳩庸称事亦不骤。肇自丁亥年九月,迄庚寅年四月竣讫。
仰惟大成殿,云构如翚(hui),闳(hong)奄峻整,遥与南献文峰对峙,而揽撷其秀色。诸阶序若干楹,胥备以饬,罔不壮丽,一时快睹顿心目洒然。若有开悟者,亟咨为盛事云。
公诹日集署谕侯君、分训孙君暨多士,落成,遂鼓箧扬觯(zhi)而语曰:兹者圣域更新,攒(cuan)弁竞爽,会且模范,伊良教其煟然由兴乎?亟乃日戒励,相与研圣,撰择之于理义,蜚英腾茂,伫即阐皇献而光王化,粤若溯其元命所性存焉。
惟君子能学以致其道,尚就有道者请益,以释之晤表,即而皆来属,余以言顾乡人:肤末于学,曷(he)能修辞,请剿我子曾子之说云,士不可以不弘毅。按士者事也,天地四方皆分内事,故其为任重,为道远,乃举之而奋然能胜也。存乎志必养气以充之,斯可大且行之,而锐然能致也。存乎气必持志以帅之,斯可久,是盖定性之学丑授不与焉。殆犹竹箭松柏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
公味之,因继其声曰:淇澳猗猗(yi),积之时月,可以干霄徂(cu)来,森森必多,历年所而后合抱,要之有数十百相辽。然外之而有筠者竟不若内之而有心者,为可大,为可久。学者能有此心而仁以守之,博文约礼,皆有实际,可以达之家邦,行之蛮貊(mo),而楷之后世。
此其夫子文章可得而闻者欤(yu)!窃摹似之,用诏我都人士。于戏!遐不做人,然且谆复入邃(sui)而教思可想也。怙(hu)为荷深仁于哲匠亶(dan)然哉。
是为记。”
这篇文章若做白话解析即是:
我们这个社会是最重视文化教育的了,特别重视整治那些民众学习文化的地方。只有重视文化教育,国家盛世才能得以延续。
蓬莱知县董守绪公,注重县治内的学习风气,这种雅意简直可以和千古有识之士相媲美,因此常常受到好评,像他这样的县令真是少有呵。
他经常到书院学宫来查勘,看到学院房子废圻的程度,感慨它遭到的毁坏,布局狭隘,门窗黑暗,已经没有了往日的气势。决定依照高大明亮的标准盖一所恢宏大度的登州书院。他知道这里原来是个寺庙的旧址,慨言到,我县的学府都成了这个样子,江山社稷不是慢慢都会受到影响吗?他知道这里是凤凰岭,立即决定在这里重新建设“登州书院”。又打听到左右还有宽敞的小园子,就一并捐纳进来,增拓了书院的面积。
于是,他开始找工匠画图纸,购买工程所需要的材料物资,仍旧按照书院原来的规模结构重新修建起来。自万历丁亥年(1587)九月开工,到万历庚寅年(1590)四月竣工。
仰望新建成的大成殿,那檐角像飞翔的云彩,建筑宏大俊伟整齐,与南面的献文峰遥遥相对,而且揽撷了它的秀色。还有若干间排列整齐的房屋,到处都显得那么壮丽完美。让人看了,心里洒脱畅快。在场的人都说,这真是文化教育的盛事呵!
落成之日,公召集署谕侯君、分训孙君,以及诸位蓬莱名士饮酒庆贺。大家落座后,他随即敲着书桌高扬着酒杯说,今天登州书院落成了,我们大家聚在一块高兴高兴,来到的都是本县名流,学有成就的人,我县的文化教育事业从此将会更加兴旺发达。今后的每一天,学子们都会在这里互相勉励,研讨圣人的文章,学习他们的理义,进而追溯文章的本源,使自己成为有飞扬智慧和茂深学养的人,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
只有好学的人才能学到学问,明白其中的道理,而他还要向更有学问的人请教,由表及里,把它们变成自己的东西。如果你不求甚解,甘于落后,什么时候能学到真正的学问呐?
请教诸子先贤,融汇诸子之说,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志向,坚毅的性格。读书人就要按照读书人的规矩去做。天下事都是读书人的分内之事,因而任重道远。你要走贡举之路,就要振奋精神、奋勇拼搏、奋发向上,才能取胜。
有志向还要有勇气、有学养、有心性、有干劲,不断充实自己,才可以做大做强,锐不可当。而这种心性学养的充实必须用志向来统领带动,才能长久,才能持之以恒。这就好比竹子和松柏,一年四季也不改枝易叶。
公体味着这些道理,接着说,弯曲的河水,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从支流汇成干流,从很远的地方流来。河边的树木,也需要成长很多年才能数人合抱,成为辽阔壮观的森林。外面的皮好不如里面的心好。有心者才能把事情做好,才能有大的作为,才能行之长久。有学问的人,再用道德礼仪来约束自己,就会成为大家的榜样。而这种榜样的力量是可以影响到家族故里,遥远的边疆,甚至为子孙后代做出楷模的。这就是圣人的文章里面可以听到,可以得到的,而做到这些对于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不是很自然的事吗?
陈其学是进士出身,而且是二甲第五名,相当于全国第八,而他下一科的张居正才是二甲第九名。他学养深厚,加之有些字今日读来已觉生僻。因此白话解读是很有些难度的。
陈其学为人低调,没有留下专著,因此,我们读到他的东西并不多。
这篇《蓬莱县重修庙学记》不仅文采出众,语词优美,而且论述详尽,给人启迪。内中不乏名言警句。如,“士不可以不弘毅。按士者事也,天地四方皆分内事,故其为任重,为道远,乃举之而奋然能胜也。存乎志必养气以充之,斯可大且行之,而锐然能致也。存乎气必持志以帅之,斯可久,是盖定性之学,丑授不与焉。殆犹竹箭松柏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
再如,“然外之而有筠者竟不若内之而有心者,为可大,为可久。学者能有此心而仁以守之,博文约礼,皆有实际,可以达之家邦,行之蛮貊(mo),而楷之后世。”
明代的蓬莱知县更替频繁,快如走马灯般,若无陈其学的文字传世,知县董守绪断不会流传千古的。而明代黄县(今龙口)的贾璋虽然有“卢山胜概冠东黄,几次登临兴未忘。雨过云岩芝草绿,风生石洞药苗香。高峰塔耸仙踪古,深井龙潜水气凉。我欲凌云飞羽翮,穷颠一笑海天长”的《游卢山》(为今龙口南山)诗传世,但其修文庙,重学子的行为怕也没有陈其学《黄县(今龙口)重修文庙记略》中记述的详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