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放排(冰夫历史文化散文3)

标签:
宋词柳永历史文化杂谈 |
分类: 散文随笔 |
到武夷山没有不到九曲溪的,到九曲溪没有不踏上竹排漂流一番的,不漂流一番,那山水相谐的武夷况味你是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到,更何况我还要寻找柳永遗踪,体味柳永婉约宋词的音韵情境,踏访柳永那比九曲只多不少的人生轨迹。
下午的艳阳当空照着,灼人肌肤。那滋味,就像炭火上烤羊肉串,只几分钟的功夫,你的皮肉已被灼红。看来,阳光不止给人温暖、明亮,它也是会折磨人的。这种折磨,堪比柳永的一次次失意,一次次潦倒,一次次遮挡,一次次焦灼,一次次疲惫的转身。
柳永还可以遮挡、转身,随便找一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去消夏解暑,而我们却只有在烈日下煎熬,追寻那“青山在,人未老”的不朽境界。
柳永应该还算幸福。
骄阳下的竹排一驶出波光粼粼的水面,便驶进了弯弯曲曲的九曲溪。这九曲放排恰似柳永的人生,有艳阳高照,有春风得意,也有“被翻红浪”,也有“冷月秋霜”。但更多的时候却是热浪袭人、骄阳灼人、浅滩考验人。
磨盘峰、天游峰、玉女峰、大王峰一簇簇山峰迎面漂来,阳光碎银子般在闪烁,那可是柳永飘渺闪射的仕途梦?竹排驶进高峰遮蔽的峡谷,阳光被一片片遮挡住,那可是柳永如影随形的人生阴翳?
柳永一生追求当官,可皇帝却不让他当。可亲可敬的仁宗皇帝呀,您太伟大了,您太有远见了,你就好像知道柳永必会成为中国的诗词大家一样,绝不让他在碌碌的官场混饭吃。
竹排顺溪流而下。我们是知道竹排终点的,可柳永却不知道。他至死也不知道他人生的竹排会驶向那里,会在哪里靠岸。
词呵,还能改变人的命运,
柳永(987年—1053年),福建崇安人(今武夷山市)。原名柳三变,后改名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故又称柳七。宋仁宗景佑年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穷困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精神寄托,成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相当于现在的畅销歌词专业作家)。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大量慢词,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宋词史上产生了较大影响,从民间一举登上辉煌词坛。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歌妓生活和羁旅行愁。
史载,“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
他曾写过一首叫《鹤冲天》的词,就是这首《鹤冲天》,叫他“一飞冲天”,成了屡失龙头望的倒霉蛋。
柳永并不是第一次进京赶考就考中进士的,他一连考了四次才勉强考中。第二次考试不中后,柳永已觉心灰意冷,遂填了一首《鹤冲天》,说黄金榜上这次没有我的名字,不过是偶然丧失了当状元的希望而已。这么个清明时代也会有暂时遗落贤才的时候,我能怎么办?既然天意如此,不要我显示自己的才华,实现我的风云志向,那就一任我纵情狂荡吧,何必去论什么得失呐。我自是才子词人,白衣卿相。
下阙就有点酸溜溜的自我解嘲牢骚满腹的味道了。
烟花柳巷中,隐现雅致的闺房。还有那意中的佳人,值得我去流连寻访。每日里偎红依翠,此种风流韵事,也足令人畅快平生了。美好的青春是那么短促,还是忍着辛酸,把金榜虚名换成及时行乐吧。
这首词反映了柳永的反叛性格,也给他带来了人生路上的灾难,甚至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按说这首《鹤冲天》也就是发发牢骚,你们不让我当官,我只好喝点小酒,唱唱小曲,发点小牢骚,到我的红颜知己中去寻找安慰吧。可他不知道这首词已经在京城传开了,甚至已经传到了宋仁宗的耳朵里。
虽然说宋仁宗也是他的粉丝,非常喜欢他的词,“每对宴,必使侍从歌之再三”。那么,才华横溢的柳永,高官厚禄应是情理中的事了。然而,事与愿违,宋仁宗却听信了近臣的谗言,说他恃才自傲,虽善作小词,却薄于操行,在朝为官,有伤纲伦。
第三次会试后,柳永的分数已经上线了,放榜时,宋仁宗突然想起柳永这首词,想起那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于是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朱笔一挥,把他黜落了。
还有一首叫/《定风波》的词,也叫柳永吃尽了苦头。
这本来是妇女怀想心上人的词。心上人走了,音信皆无,从春天起就厌倦无趣,看什么都是惨绿愁红的。悔恨当初不把他的雕鞍锁住,只让他陪我吟诗作画,我呐,就闲捻着针线伴坐在他身旁,省得我虚度这年少的光阴。就是这么首词,本来和当朝宰相晏殊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可偏偏传到晏殊耳朵里。由于晏殊是做雅词的,岂容得这般轻薄言语。于是,当柳永为求取功名而找上门时,就出现了这样的对话:“贤俊作曲子么?”晏殊问他。
柳永回答说:“只如相公,亦作曲子。”意思是我和相公你一样也作词。柳永以为这样说就可以拉近两个人的关系了,谁知晏殊却说:“殊虽作曲子,却不曾做那‘针线闲拈伴伊坐’”。
看来,柳永的这首词是当时士大夫们所不能接受的。它对爱情,对少妇内心活动的描写直率、火爆而大胆,且用笔泼辣,不加掩饰。这与晏殊笔下的“雅词”相比较,的确是迥然不同的。晏殊的语气和态度明显是对柳永的一种鄙视,他是从骨子里看不起像柳永这种专职写作“艳曲”的人。柳永无言以对,又不好发作,只得讪讪的告辞。
可以想见柳永当时心情的沮丧。然而,倔犟的性格却决定了他要把贴近民间的词写下去,同主流文坛的大老们对着干下去。
后来,他还写过一首《醉蓬莱》,由于词中“此际宸游,凤辇何处”、
柳永可算是倒霉透了吧。
自古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现却是成也柳词败也柳词,柳永后来得名于词,初时却得祸于词。这还没遇到朱元璋呐,后来的明朝,哪个词,哪个字不合朱皇帝的意,你就别想要脑袋了。
词呵,竟能叫人生出野心
为答谢杭州的朋友,柳永做了一首《望海潮》,他做梦也没想到这首词又惹了祸,还惹了大祸
你说你没事写这种词干什么呀,你就写你那“烟花柳巷”、“被翻红浪”去不就完了吗!那都是生活小节,也碍不着别人的事。这种副作用,是柳永万万想不到的,若能想到,打死他他也不写了。为此,宋人谢驿还写了一首诗:“莫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岂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
若说金主完颜亮因受一首词的影响而萌发南侵之心原不可信,就像大兴安岭火灾埋怨费翔唱了“冬天里的一把火”一样。但是,有这么个传说,却道出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一首词竟能叫人生出吞并那个地方的野心,这还不说明柳永词的巨大魅力了吗?
作为高级官僚的范缜对柳永这首词也极为欣赏:“仁宗四十二年太平,镇压翰苑十余载,不能出一语咏歌,巧于耆卿词见之。”
后来,柳永的词还歌咏过苏州(《木兰花慢》、《瑞鹧鸪》)。扬州(《临江仙》)、成都(《一寸金》)、洛阳(《少年游》和北宋都城汴京(《倾杯乐》、《透碧霄》)等。为宋代都市繁华留下形象画卷。
词呵,我为你狂
他善做慢词,长于铺叙,是慢词新腔的第一人。他的词善用民间俗语,使其语言通俗、明白如话。这也是柳词能够广泛传唱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形式上,他善做小令和长调,从而使词的发展出现了一个斩新的局面。
在艺术技巧上他独自拓新了词的新腔新调。
如这首《雨霖铃》:》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和歌妓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上阙记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杂剧,展示出令人伤感的一幕。下阙述怀,“多情自古伤离别,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集中展示了一系列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
在写长调慢词的同时,柳永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
如这首《鹤冲天》:“闲窗漏永,月冷霜华堕。悄悄下廉幕,残灯火。再三追往事,离魂乱,愁肠锁。无语沈吟坐。好天好景,未省展眉则个。从前早是多成破。何况经岁月,相抛[身单]。假使重相见,还得似、旧时麽。悔恨无计那。迢迢良夜,自家只恁摧挫”。把歌妓惨遭遗弃的心声,孤苦的遭遇一层层揭示出来,甚至不敢想象假如还能相见时的场面。
另外,他工于羁旅行愁,他把这些本来属于诗的言志抒情内容一并移入词中,用来描写江湖流落的索寞,抒发别离相思的况味,此类作品达到了比较完美的艺术境界。如这首《少年游》:
在表现手法上,他革新了词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他把六朝小赋的作法移植于词,创造了铺叙展衍的艺术手法,写景状物备足无余,叙事抒情淋漓尽致。他还长于白描,让语词不加藻饰而又生动传神。此外,构思细密,布局完整,章法委婉,层次分明也是柳词的重要艺术特征。像这首《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武夷
同时,他一扫晚唐五代词人的雕琢习气,用浅近的语言写俚词。充分吸收日常生活中的俗语口语,以通俗流利的语言取代雅致绮丽的修辞,使俚词具备了和雅词分庭抗礼的格局。
如这首《红窗迥》:“小园东,花共柳。红紫又一齐开了。引将蜂蝶燕和莺,成阵价,忙忙走。花心偏向蜂儿有。莺共燕,契他拖逗。蜂儿却入,花里藏身。胡蝶儿,你且退后”。
这首词不但通俗易懂,而且十分有情趣。他先用浅近的语汇描绘出花园里花红柳绿,莺歌燕舞的热闹景象,然后具体描绘了花和蜂儿的相吸相恋,而莺燕流连这里的春光只是受他们的逗引罢了。最后用诙谐的语言让蜂儿告诉蝴蝶,别在这瞎忙乎了,你没戏,靠后吧。这首词还暗含了男女的情恋和性事。
柳永对词的雕琢改革铺叙点染,呕心沥血,真可谓为词而狂!
,
柳郎,我们为你狂山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在宋代封建统治和道德礼教的禁锢下,妓女是最受社会压迫的阶层,她们是受痛苦蹂躏最深重的人民代表。柳永与妓女的相依相处,摒弃文人的尊严和价值,尊重她们的人格,是人与人的平等交结,是灵与肉的完美融合。对她们遭受蹂躏的悲惨处境,他表现出十分的同情怜悯,他与她们生死相依,和衷共济,付出了全部的情爱。他的词里有大量和歌妓灵肉结合的描写,“蜀锦地衣丝步障。屈曲回廊,静夜闲寻访。玉砌雕阑新月上。朱扉半掩人相望。旋暖熏炉温斗帐。玉树琼枝,迤逦相偎傍。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这里的描写,不见市场化商业化的庸俗交易,只有恋人般胶着的深情。即使他在异乡漂泊的羁旅生活中,对她们的思慕怀恋、离情别绪,也随着无尽的缠绵愁思溢于言表。
很多人都知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名句,却不知道这是柳永写的,也不知道这是柳永为歌妓伤情所创作的《蝶恋花》:“
柳永的独具才情、至真人性,赢得了冯梦龙《喻世名言》一篇《众名姬春风吊柳七》的风流佳话。小说中说,“东京多少名妓,无不敬慕他,以得见为荣”。而妓家盛传:
柳永虽做过小官,却一生穷困潦倒,他死的时候连埋葬的钱都凑不出。当时众妓女们自发献出钱财,并为其披麻戴孝,厚葬于乐游原。出殡之日“只见一片缟素,满城妓家无一人不到,哀声震地(可谓声势浩大)。那送葬的官僚,自觉惭愧,掩面而归。”自永葬后,每年清明,“诸名妓不约而同,各备祭礼”,为柳永上坟。未上坟者,不准上乐游原上踏青。
有诗人感其情,为柳永墓题诗曰:“乐游原上妓如云,尽上风流柳七坟。可笑纷纷缙绅辈,怜才不及众红裙。”
说到柳永人格魅力,也许我们的道德家们仍贬斥他“薄于操行”、只不过是一放荡的嫖客而已。我倒同意一个人的说法,他说,“退一万步说,柳永也是天下第一嫖客,谁想比也比不了!他的精美词作,他的至真性情,他的爱民之心,无不放射出艺术和人性的光芒,这是谁也诋毁不了的。柳永与那些满足于感官享乐,玩弄女性的伪君子们,谁人道,谁道德还不一目了然吗”?柳永不是玩弄女性,而是钟情于歌妓,不像现在的贪官,“当了婊子还要立牌坊”。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应该赞美柳永极具人性的道德情操。
我的竹排历尽九曲抵岸了。而柳永历尽九曲也没有到达他想要到达的岸畔。他一生受到吕夷简的排斥诽谤,甚至被劫持到西夏,差点客死他乡,能说他的人生经历不曲折吗?
岸边,就是武夷山市政府为柳永建的“纪念馆、纪念园”了,园内极尽词情画意。甚至把镇江北固山传说中的柳永墓冢的土也掬回一抔,意为请柳永魂归故里。可柳永真的魂归故里了吗?没有。有词为证:
“乘兴,闲泛兰舟,渺渺烟波东去”《洞庭仙》,“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去”《采莲令》“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迷神引》,“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满江红》,“淡烟残照,摇曳浮光碧”,“溪边浅桃深杏,迤逦染春色。昨夜舟泊何处”《六幺令》,“扁舟轻帆卷,斩泊楚江南岸”《迷神引》,“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栏久”《曲玉管》,“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玉胡蝶》。
柳永至死也不知道他的竹排最终会停靠在哪里,更不要说是魂归故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