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中国十大文化名楼(一)----安徽谢朓楼
中国的亭台楼阁有名的太多了。古代的现代的新修的后建的,不下上百座,且大多有些来历。
广州的镇海楼、贵阳的甲秀楼、嘉兴的烟雨楼、成都的望江楼、杭州的城隍阁、望海楼、陕西汉中的望江楼、甘肃张掖的镇远楼、承德避暑山庄的烟雨楼,绵阳的富乐楼,九江的浔阳楼,镇江的芙蓉楼(一说湖南洪江),仅一个河北宣化就有镇朔楼、清远楼、拱极楼,广东肇庆也有阅江楼、丽谯楼,楼楼都有历史,都有文化底蕴。还有西安的钟鼓楼、北京的钟鼓楼、古代的每个城市差不多都有钟鼓楼,简直可以说无山不楼,无寺不楼,无城不楼,无地不楼。
那么,真正算得上横贯古今,堪称中国文化名楼的有哪些呐?
笔者经过亲身考证游历,且遍翻经史,心中认定了十座名楼为中国十大文化名楼。
现一一向博友介绍如下:
它们是:安徽宣城的谢朓楼、浙江金华的八咏楼、杭州西湖的望湖楼、江苏南京的阅江楼、山西永济的鹳雀楼、云南昆明的大观楼、山东蓬莱的蓬莱阁、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湖北武汉的黄鹤楼。
一、安徽宣城的谢朓楼。


中国的多数名楼,往往是拥有一篇传世的词赋而誉满天下,招引现代的观光客如潮而至。而始建于南北朝齐时,文采相续了1000多年的谢脁楼,在历史上的声誉及在文化史上的影响,难有比肩者。谢脁楼是南齐诗人谢朓官宣城(即宣州,今属安徽)太守时所建,初名为“高斋”。据说谢脁楼是江南的四大名楼之一(而亦有说南京的阅江楼的),可谓实至名归。有诗为证:
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诗意浅释: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扰乱我心绪的今天使我极为烦忧。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你的文章就像蓬莱宫中储藏的仙文一样高深渊博,同时还兼具建安文学的风骨。而我的诗风,也像谢朓那样清新秀丽、飘逸豪放。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然而每当想起人生的际遇,就忧从中来。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猛了。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排遣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啊!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称心如意,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
李白的另一首诗: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
|
|
|
诗文浅释 水边的宣城明净秀丽,如在画中。秋天的傍晚,独自登上谢北楼。凭高远眺,晴空山色,一览无余。句溪和宛溪两条河流相互辉映,宛如明镜。凤凰桥和济川桥有如彩虹横跨溪水。远处升起一缕缕炊烟,橘柚便掩映在这寒烟里。秋气苦寒,深碧的梧桐染上浓重的秋色。有谁知道,在这深秋的北楼上,有人正临风惆怅,怀念北楼昔日的主人谢朓呐。
唐初,宣城人为怀念谢朓楼,于“高斋”旧址,新建一楼,因楼位于郡治之北,取名“北楼”,又因该楼建成时,敬亭山已经扬名,登楼可眺望敬亭山,故又称为“北望楼”。唐代李白曾多次来宣城,登此楼凭吊,赋诗抒怀。《秋季登宣城谢眺北楼》诗脍炙人口,千古传唱。由于李白之诗广为传颂,故该楼又被称为“谢公楼”、“谢朓楼”。此后在楼的周围建有条风、清署、迎春、观风、双溪、怀谢等亭阁。历代文人名士慕名而来,登楼观赏者络绎不绝,赋诗题咏者难以计数。
唐咸通末年(874年),御史中丞兼宣州刺史独孤霖将北楼改建,因其地势高且险,崖叠如嶂,故题名“叠嶂楼”,并作记以志。明嘉靖年间知府方逢时重修,并复名“高斋楼”,也作题记。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知府许廷式重新修葺,并说:“叠嶂之名以地命也,谢公之称以人传也。
谢眺在宣城任职期间写出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谢的文笔托依对应于宣城的景色,产生出一幅幅萧疏淡远、平和宁静、摇曳出尘的写意水墨图卷:“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日出众鸟散,山螟孤猿吟”、“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余雪映青山,寒雾开白日”、“暖暖江村见,离离海树出”、“望山白云里,望水平原夕”。
史上对谢眺的评价颇高。“玄晖诗变有唐风”。谢脁在文学史上有“继汉开唐之功”。杜甫称:“诗接谢宣城”、“谢脁每篇堪讽味”。狂傲的李白也“一生低首谢宣城”。沈约称谢眺“调与金石谐,思逐风云上”、“二百年无此作也”。谢脁的融情入景山水诗风,直接影响王维、孟浩然等唐代山水诗人。谢眺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特殊的贡献与地位。
谢脁楼最后一次毁于1937年日军的轰炸。解放后,这儿被建为烈士陵园。1997年,一座四檐高飞、曲径回廊、气势可观的新的谢脁楼在旧址之上重现。它笑对开元塔,俯牵宛溪水,雄踞闹市中心,尽览古城新貌。 (冰夫原创)
|
.山东烟台蓬莱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bd84510100t6sz.html
.江西南昌滕王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bd84510100tc0x.html
.湖北黄鹤楼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bd84510100swxl.html
.湖南岳阳楼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bd84510100smqn.html
.云南昆明大观楼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bd84510100qyj7.html
.山西永济鹳雀楼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bd84510100pwp9.html
.浙江杭州望湖楼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bd84510100plj5.html
.江苏南京阅江楼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bd84510100plaz.html
.浙江金华八咏楼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bd84510100p665.html
.安徽宣城谢朓楼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bd84510100p4u5.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