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东蓬莱陈氏文化(一)  蓬莱大忠祠

(2007-01-15 11:01:27)
分类: 散文随笔

     

       山东蓬莱陈氏文化(一) <wbr> <wbr>蓬莱大忠祠

                                             (冰夫摄影)


    从今日起,铁路冰夫的博客将推出本人原创的“山东蓬莱陈氏文化”散文随笔系列,望登州陈氏后人和有兴趣的朋友提供资料,参与研讨。联系地址见邮箱。    


                 蓬莱大忠祠

       
    蓬莱有个蓬莱阁,是全国四大名楼之一(其它三楼为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江西腾王阁),举世闻名,十分了得。蓬莱有个水师府,因和民族英雄戚继光有关,也常为人所提及。可蓬莱有个“大忠祠”,是比他们都早的明代中晚期建筑,却很少为人所知。
    翻开清初蓬莱古城图,那上边既找不到蓬莱阁,也找不到水师府。在城市的中心位置,画河西岸,画桥和鼓楼中间的明显处,大忠祠的建筑物历历在目,它地处县衙和府衙中间,位置十分显赫。
    登州古城,人杰地灵,自古以来, 就是个出名人的地方。有些名人(包括皇帝)不是蓬莱出生的,也常爱光顾蓬莱这个地方。
    秦始皇来过,他带着寻仙山未果、寻长生之道未及的遗憾走了,却留下了最初的地名:蓬莱。汉武帝来过,他也来寻找仙山,于此地望仙山不遇,便筑个小城代替仙山,这便是蓬莱城的初始。苏东坡来过,他带着未看到海市的遗憾走了,却留下了“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的千古诗篇。北宋科学家沈括,著名的诗人梅尧臣,清代著名诗人施闰章等都来过蓬莱。就连神话中的八仙也不甘寂寞,凑到蓬莱来聚会,并留下“八仙过海”的美丽传说。
    至于蓬莱出生的名人就更多了。民族英雄戚继光自不必说。清康熙年间曾任礼部尚书30年之久的沙澄;咸丰年间总兵,光绪16年太子少保后加封尚书的宋庆;民国名人吴佩孚以及现代名人教育部长周荣鑫,著名作家杨朔、一代儒将慕湘等都是。
    然而,在明代中期,蓬莱城里最有名的还不是这些人,而是陈鼎、陈其学父子和“一门三进士、全家尚书郎”的陈家。
    陈家原籍安徽宣城。蓬莱始祖陈迪原在明初建文朝做礼部尚书,受朱元璋顾命辅佐太孙朱允炆做皇帝。哪知朱元璋的儿子朱棣不服气,见侄儿年少可欺,便发起“靖难之役”硬是从朱允炆的屁股底下抢走了皇帝位置。朱家的内讧总算有了结果,可苦了那帮前朝的老臣们了,心眼活泛一点的顺从朱棣就是了。可陈迪不同,他是礼部尚书,受孔子儒家思想教育了一辈子,又是受了朱元璋的顾命辅佐太孙的人,最重忠义节气,岂肯背先帝而顺从他所认为背主欺侄的逆贼,因金殿指斥朱棣祸连三族,与他的六个儿子七个孙子三十多人都被处与极刑,宗戚180多人被流放。他和方孝儒、铁弦曾被一些后人称为靖难三大惨案。
   陈迪还有个刚出生五个月的小儿子叫陈珠,陈家遭难时被陈家的奶妈芮氏藏在沟中躲过了这一劫难(后从猫道递出府来)。8年之后,又有仇家告发,说陈迪还有个小儿子没死。朱棣此时江山已定,没心思再和一个小孩子治气,善心一发就说,那个时候是彼此各尽其心呵,叫他到登州(即今日蓬莱)戍边去吧。于是,芮氏又和陈珠一起被贬赴千里之外的登州卫戍边。芮氏从此义抚遗孤,终身未嫁。
   又过了几十年,陈迪的儿孙们都出息了,他的五世孙陈鼎官至浙江按察使,南京应天府尹;他的六世孙陈其学做了八府巡按、兵部侍郎、宣大总督、南京刑部尚书。他的八世孙陈梦珫做了大理寺卿。陈其学告老还乡后,请旨朝廷祭祀先祖陈迪。这时陈迪已被平反,陈家也得到了给复的田产,于是,朝廷恩准在南京(原应天府)为靖难死难之人修建了“表忠祠”;在济南,陈迪曾任山东布政使的地方修建了“七忠祠”(现在济南大明湖畔的“铁公祠”还有关于陈迪的记载);在宛陵(今安徽宣城)修建了“大节祠”;在登州(今山东省蓬莱市)修建了“大忠祠”。它被视为陈家的宗祠、祖祠,后来陈鼎、陈其学的灵位也都进了“大忠祠”。
    明万历年间,大忠祠在蓬莱建成。大门左右两侧为万历皇帝明神宗朱翊钧钦赐的“南邦尚书宗伯府、东海世臣司马家”的对联,横批为“世笃忠贞”。二门的对联是“一门三进士、全家尚书郎”,横批为“两朝祀典”。
    进正堂,迎面为明建文朝礼部尚书太子少保被追谥为靖献公陈迪的黑漆显金牌位;右侧为明弘治18年已丑科进士,诰赠嘉仪大夫,都察院右都御史,浙江按察史,南京应天府尹陈迪五世孙陈鼎之位;左侧为明嘉靖23年甲辰进士诰赠资政大夫,兵部侍郎,太子少保、南京刑部尚书被追谥为恭靖公的陈迪六世孙陈其学之位。左右两侧还分别为义仆候来保和乳母芮氏设立了金牌灵位。芮氏我们前面说过,而候来保是一直跟随陈迪的仆人,在陈迪父子被害后,是他冒杀头的危险,为陈家父子收拾遗骸,掩埋尸骨,因此也为陈氏后人所敬重。他们死后均在宗祠内供奉。
    正位的下面分别为明清两朝蓬莱陈氏家族中的显赫人物,计有文进士四位,武进士四位,状元一位。
   东山墙为白底黑字的大幅“忠”字,下方柜内陈放着陈氏家谱;西山墙上为一白底黑字的“孝”字,下方为一大书橱,里面放着一套“二十四史 ”。据说这套“二十四史”是御赐的,现在早已不知去向。
    建于明朝中期的大忠祠因是砖木结构,因此焚于明末孔有德乱登州之时。后来清朝中期陈家又重建了一个砖石结构的“大忠祠”。因清末无人管理,逐渐衰落。1992年因修路被彻底拆毁。
    昔日鼓楼下的“大忠祠”,曾是登州府正街最显眼的建筑,和它匹配的还有七座牌坊。其中“绳武坊”、“宣大都督坊”为陈其学而立;“京兆坊”、“恩荣坊”为陈鼎而立;“父子进士坊”、“父子经魁坊”为陈鼎、陈其学父子而立;而“忠烈流芳坊”则为陈家四代为保卫登州建设登州流血流汗做过贡献的陈鼎、陈鼐、陈其学、陈其愚、陈人第、陈人登、陈梦琛、陈梦煌等人而立。由于它们都建在正街上,因而都毁坏在连年的战火中。而戚继光家的两座牌坊因修在巷子里竟都奇迹般地保留了下来,这便是历史和陈家开的玩笑吧。
    你如果现在到蓬莱,已看不到“大忠祠”了,它留在了古代的街市图中,留在了历史尘封的记忆里。
    我倒希望能有人出资重修“大忠祠”,因为它不但能为蓬莱的旅游带来新的亮点,还会为后人研究宗祠文化、祭祀文化、中国传统的谱牒文化提供佐证。而且陈家的后人已遍布全国各地和海内外,没准还会为蓬莱招商引资带来意外的惊喜呢。

                         山东蓬莱陈氏文化(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