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和宫的金刚驱魔神舞——跳布扎

标签:
佛教西藏雍和宫打鬼跳布扎藏历新年精神信仰祈祷光明爱文化 |
分类: 三生·缘 |
金刚驱魔神舞,是戴着藏传佛教具有象征意义的面具,随着鼓、钹、莽号等法器的节拍,抑扬进退疾徐有序的舞蹈,为驱邪逐祟、祈求吉祥的宗教仪式。
跳金刚驱魔舞以圣者及众多护法和他们的眷众之身份翩翩起舞弘法布道,消灭诸如“黑魔如扎”之类恶魔邪障,以保护佛教事业的兴旺和百姓安居乐业。跳舞时,舞者身、口,意需与本尊、护法相应,结手印并执法器,口诵真言,心想本尊,护法威仪,以息灾、调伏的密法驱魔除祟仪式。就此舞本义来讲,所称“邪魔”,主要指人类本身的弱点和恶念,也就是“我执”。
今日再次看到许多面孔熟悉的僧人,有的叫的出来人家的名字,有的还不认识。在这个寺院里,喇嘛们安详、宁静地生活着、学习着,走起路来,有蒙族、藏族男子的气质,也隐隐露出沉稳、飘逸之风,今日众僧人会集在一起,更使我忘记了是在一个热闹的都市,还藏着容易烦躁的心灵。
金刚驱魔神舞历史十分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纪。印度莲花生大师应吐蕃赞普赤松德赞的邀请,人藏弘传,并建桑耶寺。他在吸收藏地原始土风舞和祭祀舞的基础上,创编了金刚神舞,并在雪域流传。
由于拉隆贝吉多杰当时跳舞身着黑衣,故称黑衣舞。为纪念拉隆贝吉多杰刺杀朗达玛以振兴佛教,西藏、青海等地寺院每年都要举行“善愿日”,并跳黑衣舞以示庆祝。
公元15世纪,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为弘扬佛法,保护众生平安,在拉萨举行祈愿大法会,并将原来的金刚神舞加以改编,完善后成为祈愿大法会的一大仪式,并延续下来。
明朝末年,金刚驱魔神舞流传至京,到清代,许多藏传佛教寺院都有这一宗教活动。故宫中正殿每年要表演这一宗教舞蹈,旨在驱除邪恶,祈祷天下太平。
乾隆九年(1744),雍和宫改建成藏传佛教寺院后,每年依照宗教仪轨,在大愿祈祷法会期间跳金刚驱魔神舞。
后来,金刚驱魔神舞曾一度中断,1981年以后,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关怀下,雍和宫的宗教活动得以恢复,1988年,这一古老的宗教舞蹈得以恢复。
僧人们穿着新制作的服装,在天王殿前搭建的舞台上舞动着。每一个动作、手势,以及出场次序、安排自有其意,只是我还十分缺少相关知识,不解其义,只见周围的人们还都一动未动,垫着脚看着,面露定色而虔诚有佳。
排排风马旗、小彩旗高悬在寺院的半空,再望远处,几只风筝高高挂在天上,想是从不远的地坛公园而来,仿佛也在静静地观看人世间的这份坚定、虔诚。
舞闭,僧人们奏着鼓乐,缓缓走出昭泰门,来到前牌楼院,在几段诵经后,住持将巴苓尖端对外,猛地投入点燃的熊熊烈火中,意为恶魔被彻底歼灭,从此天下太平。随后,随着经声,全体僧人归来,在代表佛的整个世界的曼达前,在盛满糖果、花生、瓜子、核桃、大枣等供果的铜盘前诵经,这些供果可称之为胜利果。
信徒、观众们像是都知道似的,纷纷在大院里排上了队伍,等待僧人们发放这些念过经的果点,也宣告着今日的法事活动结束。
明天,也就是农历二月初一的清晨,雍和宫的僧人要开始绕寺活动,“跳布扎”活动紧接着要再举行一次。在其后全体僧人念诵《大愿法会经》后,八天的大愿法会活动也将圆满结束。新的一年开始了。
对世间虽然还有很多不明白、很糊涂,还有许多不如意、很痛苦,其实也都是欲望、贪念、执著所至,“无欲则安”、“放下自在”。劝自己,劝世间。
明天就是藏历新年了,在此小女子祈祷天地大安、六时吉祥,人们心向光明,身心轻安。扎西德勒。
去年此时的记录链接《法舞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