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山抗战地道遗址

标签:
遗址这是知情人陆房刘台村 |
分类: 历史文化 |
http://s2/mw690/4bbcea0dgd34e48d0f4d1&690
http://s14/mw690/4bbcea0dg7b87d41f77ad&690
马尾山地道遗址位于肥城市仪阳镇刘台村南马尾山下。
地道的主要设计者赵宝衡,原名赵传玺,仪阳镇王晋村人,毕业于齐鲁大学土木工程系。1938年入党,1941年被捕,当年6月6日被害,时年35岁。据知情人回忆,1938——1940年,赵宝衡白天地上测距,晚上地下挖掘的方法,亲自带领肥城二区的自卫队开挖地道26华里。由于当时条件简陋,修建地道时用指南针和罗盘进行定位。
沿着地道向前走可以看到指挥部,它是指挥作战、处理紧急情况、召开会议的地方:随后是水井工事,是用来防水,排水,提水,用水的,同时也是打击敌人的应急通道;继续往前走需要注意脚下的陷阱,这是用来抵御敌人入侵的,陷阱里有暗钉和竹签,只要陷进去就无法出来:地道中可以看到旋转石门,门的两测都有小孔,小孔是用来插木桩阻止门旋转,门是用来防水,防毒,防烟,防人。地道中设有伙房,为了不引起敌人注意,烟囱通着地面民房的烟囱。隘门,以前只是个小孔,只容一人过,用来预防敌人,战士躲在门旁,能很好地阻击、消灭敌人:地道还设有加工简单兵器的兵工厂,关押被抓敌人或犯错误关禁闭的囚室等设施:敌情观察口或者射击口都设置在碾子下,窗户上等,地道有上下通道,是连接两个地道的重要关口,这种双层地道,作用是如果上层失守,可转移到下层作战。
华东抗战地道遗址是根据其旧貌,在多方面的凋查取证的基础上修复的。
在抗战时期,肥城人民利用地道优势配合野战军、武工队对日伪军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共进行大小战斗100余次,歼敌千余名,尤其是在著名的陆房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巩固发展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