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茶铺子
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3-04/09/115314621_11n.jpg
清晨的锦江河畔,一曲四川清音《布谷鸟儿咕咕叫》唤醒众人。鸡公车、担担面、糖饼画穿梭往来。“川茶铺子”卸下门板,火光跳跃的“老虎灶”上,一排茶壶冒着热气……4月8日,由四川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创排的大型舞剧《川茶铺子》在锦城艺术宫首演。台前,以男女主角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一幅市井味十足的四川画卷徐徐展开。幕后,以四川本土艺术家为主创的团队,让这部四川造舞剧从里到外都“很四川”。
表达四川:
用四川符号讲述“四川记忆”
大幕开启,瓦房、门板、长嘴茶壶、油纸伞、盖碗茶、银杏叶……100分钟的演出里,四川符号扑面而来:成都妹子打水洗衣、小茶倌长壶善舞、茶客们品茶听书。甚至茶铺掌柜和茶商的“袖里吞金”,都被编成舞蹈,为观众刻画出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四川画卷。与此同时,川剧、四川清音、民歌等音乐元素和茶倌、袍哥等剧中人物服饰都透着浓浓的四川味道。
在一个个四川符号背后,是导演何川的“四川记忆”。“四川有很多题材,故事非常丰富。我想做四川人自己的东西。”从小挤在茶馆听说书的何川告诉记者,从2011年起,他就在构思一出能典型表达老四川的作品。《大美四川》中的三人舞《茶味》给了他灵感,他最终决定开一间“川茶铺子”,以成都血案和保路运动为背景,讲述小茶倌长水和女学生程莺之间的悲欢离合。
“如果你没见过老四川,可以在《川茶铺子》里面找到。”何川说的老四川,不仅是目不暇接的四川符号,更是四川人的精神气质。“茶铺掌柜平日里笑迎宾客、精打细算,然而在成都血案发生之时,却能为保护革命志士英勇献身。四川人在大是大非面前站得出来、挺得住、有担当,这是四川的精神特质。”何川说。
四川表达:
本土班底打造四川舞剧
省歌总经理刘斌告诉记者,《川茶铺子》80多个主创人员,只有舞美张继文一人是“外援”,其余全部是四川本土班底。
其实,在《川茶铺子》立项之初,省歌内部就谁来担纲主创曾引起过争论。从男女主角到音乐、舞美、道具等主创人员,都传出过要请“外援”的声音。刘斌几经思考,决定主创由四川班底构成。“如果请外来演员担任主角,对剧院自己的年轻演员是很大的打击。他们现在正是成长的关键时期,需要这个机会,需要我们推一把。”刘斌说。
与此同时,刘斌也有自己的盘算,外请演员不仅费用高,也无法将角色留在四川。《川茶铺子》推出来后,还需要走市场,由自己的演员担纲主演,对剧目的可持续发展更有利。
四川舞剧四川造,何川很有底气。“四川舞蹈以群舞取胜,所以很多人认为,四川只有好编导,没有顶尖的好演员。但是我认为《川茶铺子》将会颠覆这个说法。这样一个作品,不仅能帮助演员成长、成熟,还能为四川培养、塑造一批优秀的舞蹈演员。”
首演结束之后,《川茶铺子》将会在听取专家意见打磨修改后,进行全省巡演。何川诚恳地说:“戏要接地气,要把最本土、最纯粹、最精彩的四川茶馆味道做足。同时,也要让更多老百姓知道,戏不能排出来后就封存在仓库里面。”
记者手记
让“四川表达”可持续更深入
究竟是外请专家,按照模式打造“四川印象”,还是沉下心来,为本土人才提供机会,为“四川印象”培养本土人才?这是一个看眼前与看长远的抉择。“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这几乎成为全国戏剧界的风潮。外请编剧、导演、舞美、灯光、服装设计,甚至连演员都要外请。大把大把的票子撒出去,名导名家全国各地“走穴”,3个月打造一部“大制作”,“外来和尚”赚得盆满钵满,“本地和尚”却连饭都吃不饱的现象比比皆是。
作为一个文化大省,我们当然需要“四川印象”,需要“表达四川”。但是,仔细思考,我们更需要“四川表达”,更需要能够表达四川的本土人才。只有这样,“表达”才能可持续更深入,而不流于“风吹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