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想活下去,总得爬起来吧。”
反反复复看了几遍,在关注了所有人之后,终于看到了成才,才恍然,成才,其实才是所有人中最艰难的一个。
成才是个人精,当今社会,我们或多或少都有着他的影子。书店里铺天盖地的厚黑学、成功之路、如何做人、如何说话,其实都在教我们向成才学习。成才兜里揣着三种烟,有很多人也总揣着两种烟,好的敬人,自己抽便宜的,毕竟不是任何人都承担的起那样的表里如一。而成才更加纯粹,也更加老道,他很讨喜,但是在钢七连,在整个士兵突击给我们创造的纯净下,我们对他露出丝鄙夷,视而不见。
成才在知道自己要什么之后,就会去努力,然后做到。其实这样很难,更多的情况下,我们想做一件事,却总会因这种那种的缘故而中途放弃,或是虽到了终点,成绩却打了折扣。他说来到了部队,他找到了人生的目标,而他也确实在新兵连表现最好,而被顺理成章的入选七连;他在班里,是狙击手,是他会处人,可在演习中他也确确实实表现出色而让老七刮目相看。
袁朗说:我要什么,你给什么,哪怕你没有。
这是在部队,这是将面临生死考验的群体,所以他们不敢接受这种不真实。而在社会上,成才不知道会怎样的如鱼得水。明确自己的目标,创造一切有利的条件,自己奋发努力名副其实的去赢得那个位置,这种人,我们通常是佩服的。
而在剧中却揭开了这种看似完美的表象。
成才转连了。连长的目光瞬间冰冷,班长一杯酒泼到他身上,所有的士兵一片沉默。他离开的时候,只有许三多,他的老乡一个人送他。
我们常说要在一个合适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宁当鸡头,不作凤尾”也是一种人生哲理,成才的梦想是他的狙击步枪,那发现了七连的环境下无法实现自己梦想转连去个可以梦想成真地方的成才,其实是很正常的选择。只是班长的付出,伍六一的放弃,连长的爱护,七连士兵的不抛弃不放弃让我们激情澎湃,而差点忘记了成才才是我们自己,同样迷失的自己。
袁朗说:你经历的每个地方,每个人,每件事,都需要付出时间和生命,可你从未付出过感情。
经常我们说自己很忙,而不去参加集体活动,其实我们只是在电脑上上网聊天;
而当我们洋洋得意的从百年老校中毕业,又能明白多少自己学校的历史与内涵,又能知道多少那些看似艰涩的校训、校歌背后蕴涵的精神传承。
成才离开了七连,逃掉了七连的改编,却到了“所有班长的坟墓”,三连五班班长。是不幸吗?那么多的路,他走上了最窄的一条;喜欢狙击的狙击手,到了一个配枪不配实弹的地方。处在这种境域中的成才,在A大队选拔中所拥有的渴望很好理解,可命运却给了他另一种残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