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寿县寿春中学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2.简介作者
二、预习与交流
三、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学生速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来的?
②作者围绕中心论点,先后谈了哪几个问题?
③你认为这几个问题的关系是怎样的?
2.划分文章的结构,并概括每一部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1)提出问题: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2-8)分析问题:论述“有业”的必要性和“敬业”、“乐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9)总结问题: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二)深层探究:
组织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中关于有业,敬业,乐业的论述思考。
1.“有业之必要”的主要论据是什么?
2.阅读6-7段,用原文回答:什么叫敬业?为什么要敬业?怎样才能做到敬业?(摘录课文)
3.文章采用哪些论证方法论证“敬业”的重要性的?
论证: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分类:道理论证、事实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
这部分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的变法,充分有力地证明了敬业的重要性。
4.文章是怎样论述“乐业”的?
列举反面现象——人们往往感叹“做工苦”,进行批驳;进一步从四个方面阐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最后,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阐明了人类理想的生活是什么,即乐业的重要性。
5.论述乐业重要性时,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分组讨论并举例说明。
事实论证:“做工好苦呀”的感叹;吃酒赌钱同样淘神费力。
道理论证:从四个方面分析“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
6、总结:“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如此”指的是什么?作者最后提出了什么希望?
生:“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要做一个爱岗敬业、有责任心、享受工作乐趣的人。
生: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四.板书设计
提出问题: 中心论点: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解决问题:总结全文,勉励人们要敬业和乐业。
五.布置作业
1、完成《综合练习》1-10题。
2、你们当前的“业”是什么?你是一个敬业、乐业的学生吗?写一篇读后感,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