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这一行为本身就是目的

分类: 雪漠作品 |
“活着”这一行为本身就是目的
文\雪漠
有一个故事就是这样说的:
有一天,一个小乘师父带着徒弟走在路上,弟子背着包袱发愿道:“我今生今世一定要普度众生。”当他心里发这个愿的时候,师父马上就把包袱取回背在了自己的身上。谁知走了一段路之后,这个徒弟心里又想:“普度众生太麻烦了,我还是自己解脱吧。”这时师父马上又把包袱给了他。
这个徒弟疑惑地问师父:“师父,你忽而自己抢着背包袱,忽而又把包袱给我,这到底是为什么?”师父告诉他:“你刚才发菩提心的时候,已经成大菩萨了,我还敢让你背包袱吗?后来你退失了那种菩提心,又变为了一个凡夫,所以我又把包袱给了你。”
日常生活中也是一样。如果你只想舒服度日,就会选择一种比较舒适的生活方式,比如朝九晚六地上下班,业余时间和朋友喝个小酒,做一下运动,不会去思考人生的大意义,更不会有利众的行为。然后,终其一生,你也只能舒服度日,对这个世界无法产生任何价值。最终,你活过的痕迹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消失。
所以说,一定要有大心,有大心则有大愿,有大愿才有大力,有大力则有大能,有大能终有大成。
相反,没有菩提心,就什么都不是,什么都没有。有些人追求神通,追求智慧,唯独没有慈悲,那么他最终就不会获得大成就。
不过,发大愿也好,传递智慧也好,最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并不是它的结果。正如,善本身就是目的,行善的过程也是目的,至于将来怎么样,有什么结果,其实并不重要。当然,有好的结果也很好。
比如,有一些明星行善,有的人觉得他是在炒作,是为了给自己增加知名度或者博观众的好感,这也没什么关系,只要他的行为和结果具有善的效果就可以了。换句话说,只要真有人因为他得到了帮助,我们就不应该称之为“伪善”。
行善本身就是一种熏染,行善的过程也是在升华自己的心,满足自己对善的追求。当“行善”成为习惯的时候,人便会拥有菩提心,便自然会明白什么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而善行是否可以带来福德、功德或其他的好处,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行善是过程,生命也是一种过程。你每分每秒都在改变,无论是想法、经历,还是细胞不断新陈代谢,过去的你,每分每秒都在死亡。但不能说人活着就是为了死去。“活着”这一行为本身就是目的。
人生观也罢,世界观也罢,都仅仅是观点和看法,你在它们的指导下去做了,它们才成为方法论。所谓方法论,就是为了实现那个人生观、世界观所做的一系列行为。
选自《让心属于自己》
雪漠文化网,智慧更清凉!www.xue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