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被故土忽视的圣人(一)

标签:
老子的心事第二辑 |
分类: 《老子的心事》 |
2017年初,我出版了《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经)第一辑》,该书得到一些好评,成为我的畅销著作之一。很多人都关注第二辑何时出版。因此,我在创作史诗《娑萨朗》的间隙,开始了此书初稿的修订和增补。
就在处理书稿的时候,我看到一则消息:2016年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最新统计数据,世界文化名著总销量最高的传世经典不再是《圣经》,而是老子的《道德经》。另外,《道德经》也是世界上外文译本总数最多的经典名著。当然,销量不能代表影响力,但它能代表世界对《道德经》的认可及喜爱。遗憾的是,《道德经》虽然在世界上名声震天,但是在它的家乡中国,它的影响却谈不上很大。
《道德经》确实是一部非常了不起的经典,它跟佛经一样,也揭示了一些不为人知的、关于真理的奥秘。比如道的存在、道的体现、得道者的特征以及宇宙的真相等等。而且,它跟佛经的话语体系完全不同,与佛经相比,它更接中国的地气,因此理应更容易被中国人接受,但因为很多原因,它在中国一直没有引起该有的重视和反响。
我曾听说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在德国住了很久的中国人回国探亲,德国朋友请他帮自己带一本中文原版的《道德经》,他以为这是一件很容易办到的事情,就一口答应了。结果,回国之后,他找了好几家书店,都没有找到《道德经》。更让他吃惊的是,有些书店老板居然不知道老子是谁。在他看来,中国人不知道老子,就像德国人不知道康德一样不可思议,但这却是中国的现实,中国人确实不像西方人那么重视《道德经》。
据说,德国前总理施罗德曾在电视讲话中说,希望每个家庭都买一本《道德经》,因为它可以帮助人们解决思想上的困感。而德国电视台也做过一次调查,发现每四个德国家庭中就有一个家庭收藏了《道德经》,直到今天,老子思想在德国的影响力仍然很大,许多书店里都有老子的著作和名言集,有些父母将《道德经》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孩子,希望孩子将来以这本书中的智慧作为人生指南。有些德国人为了表达自己对老子的敬仰,将老子的名言裱起来,挂在客厅的墙上。有德国足球皇帝之称的弗朗茨·贝肯鲍尔几十年来一直随身带着《道德经》,运用老子智慧做出了很多重要的人生选择。英国哲学家克拉克( J.J.Clarke)甚至认为,现代经济自由市场原理的源头不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而是老子《道德经》的“无为而治”。所以,老子思想对西方文明的升华产生了积极而巨大的作用。
文:雪漠 (xue mo)
摘自:《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经>